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旭

作品数:15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华北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矿业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电子电信
  • 3篇矿业工程
  • 3篇机械工程
  • 3篇理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4篇脉冲
  • 4篇飞秒
  • 3篇神经网
  • 3篇神经网络
  • 3篇小波
  • 3篇小波变换
  • 3篇基于神经网络
  • 3篇飞秒脉冲
  • 3篇波变换
  • 2篇水印
  • 2篇群速
  • 2篇群速度
  • 2篇群速度失配
  • 2篇摩擦学
  • 2篇纳米
  • 2篇纳米电子
  • 2篇纳米电子学
  • 2篇纳米摩擦学
  • 2篇纳米生物
  • 2篇纳米生物学

机构

  • 13篇华北科技学院
  • 4篇北京理工大学
  • 4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天津职业技术...
  • 1篇西安合智宇信...
  • 1篇陕西陕煤黄陵...

作者

  • 15篇李旭
  • 10篇顾涛
  • 4篇朱振和
  • 2篇孙雨南
  • 1篇张科学
  • 1篇张守祥
  • 1篇时光
  • 1篇王长利
  • 1篇杜畅

传媒

  • 4篇华北科技学院...
  • 3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上海金属
  • 1篇计算机工程
  • 1篇煤矿开采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激光与红外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神经网络的灰度级数字水印嵌入技术被引量:4
2005年
提出一种将灰度级数字水印嵌入到彩色图像中的方法。利用DCT变换,先将灰度水印编码成二值位流信息;用神经网络建立彩色图像中所选择的像素之间关系模型。最后,通过调整被选择像素点与模型输出值之间大小关系来嵌入水印的二值位流信息。采用信息放大技术,加强水印的嵌入强度。利用神经网络、DCT反变换,提取灰度水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目前JPEG图像压缩变换和某些图像处理操作具有极强的鲁棒性。
顾涛李旭
关键词:离散余弦变换神经网络灰度级
基于神经网络的多类水印嵌入技术被引量:3
2005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两类水印嵌入算法。两类水印提取均不需要原始图像。采用信息放大技术,加强了水印的嵌入强度。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对剪切、旋转、JPEG压缩、噪声污染具有很强鲁棒性。
李旭顾涛
关键词:神经网络脆弱水印
纳米科技最新进展(下)
2002年
介绍了近年来在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的一些主要进展。这些领域主要包括原子操纵与原子搬迁技术、纳米电子学与纳米电子技术、纳米生物学、纳米摩擦学、微米/纳米技术、琢子团簇科学和纳米磁性功能材料等。
李旭顾涛
关键词:纳米电子学纳米生物学纳米摩擦学
变换极限脉冲泵浦的飞秒脉冲光参量产生的理论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建立了一个超短脉冲(USP)光参量产生(OPG)过程的理论模型,综合考虑了泵浦光的消耗、介质损耗、相位失配、泵浦光、信号光和闲频光之间的群速度失配(GVM)和脉冲内的群速度色散(IGVD)等因素,导出耦合波方程组,对耦合波方程组进行数值求解并对USPOPG过程作数值计算,详细研究了GVM参数、IGVD参数、泵浦光的强度和脉宽以及信号光波长的调谐对USPOPG的转换效率、输出脉冲的脉宽和对称性等特性的影响.
朱振和李旭顾涛孙雨南
关键词:飞秒脉冲群速度失配
纳米科技最新进展(上)
2002年
近年来在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主要包括原子操纵与原子搬迁技术、纳米电子学与纳米电子技术、纳米生物学、纳米摩擦学、微米/纳米技术、原子团簇科学和纳米磁性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等。这些进展必将改变极大地改变科学技术及人类生活的面貌。
李旭
关键词:纳米电子学纳米生物学纳米摩擦学
飞秒级超短脉冲光参量转换效率及脉冲特征计算
2005年
建立了超短脉冲光参量产生过程的理论模型,数值求解耦合波方程组,研究了在飞秒级超短脉冲的光参量产生过程中,泵浦光的强度和脉宽对转换效率、输出脉冲的宽度和不对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泵浦光越强,光参量产生的转换效率越高,同时脉宽的压窄效应越明显;泵浦光的脉宽越窄,GVM参数和IGVD参数就越大,导致转换效率下降,同时引起输出脉冲的脉宽变大和波形的对称性变差。
李旭朱振和顾涛孙雨南
关键词:飞秒
煤矸分界自动识别技术方案研究
李旭顾涛张守祥时光任宏德王长利
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是国内厚煤层已广泛应用的高效开采技术,但放顶煤过程的煤矸识别是影响综放开采自动化及回采率的亟待解决的难题。该项目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经过多年的产品开发、技术研究,在煤矸识别算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
关键词:
关键词:专家系统
测量飞秒光参量产生器输出光脉冲脉宽的自相关仪的设计被引量:7
2006年
设计出一台只用一块非线性晶体就能够测量宽波长范围的飞秒激光脉冲脉宽的单次脉冲自相关仪,适用于测量由光参量产生获得的可调谐飞秒激光脉冲的脉宽.
李旭朱振和
关键词:飞秒脉冲
Cr-N化合物析出相形成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被引量:1
2021年
CrN和Cr_(2)N是不锈钢氮化层中典型析出相,其析出倾向和长大方式决定了两者的数量、形态和分布,进而影响氮化层的性能。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不锈钢氮化层中CrN和Cr_(2)N析出相的形成能,建立了CrN/α-Fe和Cr_(2)N/α-Fe两种界面模型并计算了界面形成能。结果表明:CrN相形成能和CrN/α-Fe界面形成能均低于Cr_(2)N的相关形成能,从能量角度看,CrN的析出更具优势,从而解释了不锈钢表面氮化层中CrN较Cr_(2)N优先析出的原因。
杜畅曹凤婷李旭
关键词:CRN形成能第一性原理
透明工作面智能化开采大数据分析决策方法及系统研究被引量:15
2022年
为更好地实现工作面开采过程的智能分析与决策,构建了透明工作面模型,通过应用大数据融合技术、模型数字化技术、分析决策技术和机器学习技术,建立了一套可“预测、预判、预控”的透明工作面智能开采大数据分析决策平台。搭建了硬件环境和集群环境,规范了虚拟化集群的存储量指标,设计了大数据智能分析决策平台首页界面、地质数据界面、采煤机规划界面、电液控规划界面和采煤工艺界面,同时概述了数据融合技术、模型数字化技术、分析决策技术、机器学习技术和设备故障自诊断技术等智能开采大数据分析决策系统关键技术。智能开采大数据分析决策平台主要包括数据运营中心、数据融合系统、算法集群系统、决策交互系统、验证评价系统等内容,平台实现了对综采工作面不同设备的多种通信协议数据的统一、转换、关联、分类和存储,同时基于开采工艺、综采自动化控制技术、惯性导航技术和雷达测距技术来不断对透明地质模型修正更新,分析得出综采设备精准控制决策信息。通过工业性试验,对地质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建立了透明工作面三级智能开采模型,构建了透明工作面智能开采大数据分析决策系统总体设计架构,实现了利用大数据分析决策技术对截割模型进行实时修正,实现了智能精准开采。
张科学张科学李旭李旭符大利张玉良亢磊王晓玲
关键词:大数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