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挚

作品数:7 被引量:57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皮炎
  • 3篇接触性皮炎
  • 3篇变应性
  • 3篇变应性接触性
  • 3篇变应性接触性...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2篇细胞
  • 2篇硫酸
  • 2篇硫酸镍
  • 2篇花粉症
  • 2篇过敏
  • 2篇
  • 1篇大细胞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组学
  • 1篇血淋巴细胞
  • 1篇亚群
  • 1篇气传花粉
  • 1篇气象

机构

  • 6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7篇孙劲旅
  • 7篇李挚
  • 4篇刁颖
  • 3篇高虹
  • 2篇顾建青
  • 2篇汤蕊
  • 1篇赵作涛
  • 1篇魏继福
  • 1篇刘跃华
  • 1篇尹佳
  • 1篇孙井江
  • 1篇孟玲
  • 1篇何海娟
  • 1篇徐艳峰
  • 1篇郭珣
  • 1篇于静淼
  • 1篇贺银丽
  • 1篇季春梅
  • 1篇陈天成

传媒

  • 5篇中华临床免疫...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动物模型建立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建立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小鼠模型。方法选择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5%-5%硫酸镍组,10%-10%硫酸镍组,10%硫酸镍单次刺激组),于第0天致敏且第2、3天激发,分别于第一次激发后的6、12、24、48 h对各组激发部位炎症进行动态评分;超声扫描表皮厚度;苏木精-伊红染剂(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HE)染色观察激发部位皮肤病理变化;对皮损部位皮肤匀浆进行细胞因子检测。结果各剂量组动物激发部位皮肤24 h炎症程度最强。各剂量组激发部位皮肤表皮增厚,超声扫描显示实验组小鼠表皮厚度为:10%-10%硫酸镍组>5%-5%硫酸镍组>10%硫酸镍单次刺激组。5%-5%、10%-10%硫酸镍组出现表皮结痂,基底层液化,真皮毛细血管扩张,真皮炎性细胞浸润,表现为急性炎症症状,与人类镍过敏的急性病理变化一致。5%-5%、10%-10%硫酸镍组皮损部位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0均值水平均有升高,10%-10%硫酸镍组的白细胞介素-4均值水平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5%、10%-10%硫酸镍组成功建立ACD急性小鼠模型。
魏若尧孙井江李挚刘跃华高虹孙劲旅
关键词:硫酸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小鼠
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豚鼠动物模型的构建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建立豚鼠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的动物模型,观察不同条件(镍浓度、致敏时间、汗液和接触时间)对造模的影响,为临床前评价镍 ACD 治疗药物提供动物模型。方法 选择86只240~270 g 豚鼠,按不同条件(硫酸镍浓度、致敏时间、人工汗液、封闭接触时间)随机分为14组,第0天、第7天、第14天致敏且第28天激发的8组(20%Ni-28d-6h、10%Ni-28d-6h、20%Ni-28d-SP-6h、10%Ni-28d-SP-6h、20%Ni-28d-24h、10%Ni-28d-24h、20%Ni-28d-SP-24h、10%Ni-28d-SP-24h),第0天、第1天、第2天连续3天致敏且第9天激发的6组(20%Ni-9d-6h、20%Ni-9d-24h、20%Ni-9d-SP-6h、20%Ni-9d-SP-24h、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激发后0~72 h,对激发部位皮肤红斑和水肿情况进行动态分级;分别于激发后24、48、72 h 采集第9天激发的6组豚鼠激发部位皮肤,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皮损组织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2和干扰素(interferon,IFN)-γ含量;HE 染色观察激发部位皮肤病理变化;结果 第28天激发组,激发后各组激发部位皮肤48 h 红斑程度最强,并于48 h 后红斑程度减轻;第9天激发组,红斑在24 h 程度最强并一直持续到72 h;而皮肤水肿各组均不明显。第9天激发后皮损部位皮肤组织中 IL-2和 IFN-γ均在48 h 达到峰值并持续到72 h,峰值分别为(533.53±41.51)pg/ml 和(1235.63±76.85)pg/ml。激发部位皮肤表面结痂,表皮增厚,轻度角化过度,真皮毛细血管扩张,真皮及表皮内有炎性细胞浸润,与人类 ACD 病理表现一致。结论 第0天、第1天、第2天致敏且第9天激发的致敏方法能建立皮肤反应较严重的 ACD 模型,并通过增加镍浓度、封闭接触时间以及人工汗液控制变态反应程度;第0天、第7天、第14天致敏且第28天激发的致敏方法则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 ACD 模型;本研�
赵显莉刁颖贺银丽徐艳峰郭珣李挚孙劲旅高虹
关键词:硫酸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
北京市区与过敏相关的气传花粉被引量:37
2015年
目的 研究30年来北京市花粉种类、数量的变化情况,探索气象要素对花粉数量的影响,分析花粉数量与花粉症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重力沉淀法对北京市市区1983至1986年与2010至2013年气传花粉进行监测,并对比前后数据;对上述两个时间段花粉数量与气象要素数据(温度、湿度、风速、日照时长和降水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对2013年日均花粉量与同期花粉症发病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相较于20世纪80年代而言,现阶段北京城区花粉种类、数量更多,其中以春季花粉数量增加最为明显.柏科花粉取代蒿属花粉成为北京地区年平均数量最多的花粉,银杏树花粉则为近年来数量增长最多的花粉.一年之中北京市区花粉含量呈现3月中旬~4月下旬、7月下旬~9月下旬两个高峰.花粉总数与气象因素中的温度和日照时长呈正相关,蒿属花粉和葎草花粉数量与风速呈负相关,花粉症发病率与同期花粉总数呈高度正相关.结论 随着年代变化和城市发展,北京市区与过敏相关花粉种类和数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地患者的过敏原谱则相应发生改变.
李挚何海娟孙国强汤蕊顾建青孙劲旅
关键词:气传花粉花粉症气象要素
不同时期花粉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花粉症患者发作期和非发作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计数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血细胞分析仪和流式细胞仪分析20例花粉症患者发作期和非发作期外周血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非发作期比较,花粉症患者发作期的外周血嗜酸性、嗜碱性细胞、CD8+CD28+和CD8+CD38+T细胞显著升高(P<0.05),自然杀伤细胞显著降低(P<0.05),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4+CD28+T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花粉症患者发作期CD8+CD28+和CD8+CD38+T细胞处于激活状态,在过敏性炎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刁颖孙劲旅汤蕊顾建青李挚
关键词:花粉症发作期淋巴细胞亚群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免疫机制被引量:6
2016年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是由半抗原-特异性T细胞介导、在过敏原接触皮肤后激发产生的迟发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包含致敏期和激发期。在致敏阶段,半抗原和皮肤中的内源性蛋白组成具有免疫性的抗原蛋白复合体,复合体被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s)捕获后,随APCs从表皮迁移至淋巴结。随后,抗原蛋白复合体活化初始T细胞。活化的T细胞在淋巴结中增殖并分化成为抗原特异性效应T细胞并迁移至循环中。在激发阶段,效应T细胞被皮肤中的APCs再次激活,分泌多种化学介质并引起抗原特异性炎症反应。本文介绍ACD发展过程中的分子和细胞通路以及机制研究的新进展,探索肥大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在ACD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对现已建立的动物模型进行总结,讨论其特点和运用。
魏若尧赵作涛陈天成刁颖李挚高虹孙劲旅
关键词:半抗原抗原呈递细胞肥大细胞
北京地区尘螨过敏患者家庭螨类调查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尘螨过敏患者家庭螨类种类和比例,为北京地区尘螨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38例北京地区尘螨过敏患者为研究对象,于2008年12月至2010年1月人户吸尘采集其所在家庭室内尘土样本,采用漂浮法收集尘土中的螨,分离制片,显微镜下分类计数并绘图。结果 38个家庭共采集样本345份,螨检出率为64.6%;经分离鉴定得出蜱螨亚纲3目12科15属22种,其中丝泊尘螨为我国致敏螨类一新纪录种;昆虫纲啮虫目1科1属2种。在分析的1798个标本中,主要致敏螨种前3位的依次为粉尘螨(62.46%),户尘螨(21.47%)和丝泊螨(5.28%)。对不同采集地点的调查结果表明,平房(91.1%)样本阳性率高于楼房(59.5%)。对不同生活环境螨密度的数据分析表明,枕头的平均螨密度最高,达到282只螨/克尘土,其次为床褥(120只螨/克尘土)和沙发(115只螨/克尘土)。平均螨密度在9至10月达最高峰,5至7月和12月至次年1月也出现2个高峰,3月和11月密度最低。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并报道了北京地区存在的丝泊尘螨,亦属于亚洲首次报道。北京地区室内优势螨种为粉尘螨,其次为屋尘螨和丝泊尘螨,平均螨密度在9至10月达最高峰。
于静淼孙劲旅尹佳李挚刁颖
关键词:尘螨粉尘螨户尘螨
代谢组学在哮喘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代谢组学能定量分析生物体细胞、组织及血、尿、唾液等生物样品中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相对分子质量<1 000)。其主要技术平台包括核磁共振技术、液相-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及其他光谱技术等。代谢组学在研究哮喘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病理生理学研究、新药研发及药物疗效监测方面有许多研究。该文综合论述了代谢组学在哮喘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哮喘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新方向。
季春梅季春梅李挚魏继福李挚孟玲
关键词:代谢组学哮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