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成峰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冶金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冶金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碳化硅
  • 2篇脱硫
  • 2篇温度
  • 2篇SIC
  • 2篇CO
  • 1篇点火
  • 1篇多热源
  • 1篇一氧化碳
  • 1篇运行控制
  • 1篇软件设计
  • 1篇生物脱硫
  • 1篇气体
  • 1篇热源
  • 1篇脱硫法
  • 1篇脱硫技术
  • 1篇温度变化
  • 1篇温度梯度
  • 1篇料层
  • 1篇料层厚度
  • 1篇逻辑控制

机构

  • 5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李成峰
  • 2篇王晓刚
  • 2篇郭继华
  • 1篇杜美利
  • 1篇任建勋

传媒

  • 1篇煤炭技术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长安大学学报...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5
  • 3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多热源SiC合成炉温度场变化规律的模拟与计算被引量:8
2005年
碳化硅合成炉具有平面非稳态有内热源的温度场特点,利用ANSYS软件对多热源炉进行温度场数值计算.以面为对象分析了单个热源对整体温度场的贡献,以点为对象研究了面的中心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线为对象研究了面的中心线的温度随距离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温场的叠加和热源之间的屏蔽是多热源炉节能降耗增产的原因.
王晓刚郭继华李成峰
关键词:多热源SIC温度
多热源SiC合成炉内CO气体参数及其收集装置研究
采用西安科技大学王晓刚教授发明的多热源合成SiC技术,使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将SiC合成过程中产生的CO气体收集于物料外部,形成了物料和收集装置之间密闭的气体空间,并对气体空间内CO气体的温度、压强、流量、酸碱性、组分...
李成峰
关键词:气体温度
文献传递
料层厚度对多热源SiC合成炉内CO温度变化的影响
2009年
利用自行设计的CO气体收集装置研究了料层厚度对多热源SiC合成炉内CO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电功率、供电时间、炉芯尺寸、炉芯数目等实验参数均相同的条件下,炉内CO温度随供电时间呈现近线性增大的变化趋势,料层越厚,距料层表面同位置处CO温度越低,CO温度的最大值、平均值、梯度值、温度增长速率越小。
李成峰
关键词:料层厚度
煤脱硫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04年
物理脱硫法、化学脱硫法、生物脱硫法是煤脱硫技术的三种主要方法。本文就三种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和脱硫效率作以比较 ,得出煤脱硫技术的最佳可行方案。
李成峰任建勋杜美利
关键词:脱硫技术生物脱硫
克劳斯炉点火/运行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克劳斯脱硫法是去除煤炭、石油等化工燃料燃烧时生成的硫化氢所用的脱硫方法之一,其原理是硫化氢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再发生反应生成硫磺。在此过程中如果反应物混合比例不适当,就会造成所有的硫化氢都生成...
李成峰
关键词:软件设计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多热源SiC合成炉内CO气体参数实验被引量:7
2004年
采用自行发明的多热源合成SiC技术,研究了SiC合成炉逸出气体的成分、温度、压强、流量等性能参数在一定的供电制度、保温料厚度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气体的主要成分为CO,其浓度高达92%;合成炉内空间位置越高,气体温度值越小;保温料厚度值为0.5cm的条件下,气体温度最大值为249℃,温度梯度高达139℃/m;炉内不同部位气体的温度增长速率差异较大;压强与流量之间满足同步单调增减规律。
王晓刚李成峰郭继华
关键词:碳化硅合成炉温度梯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