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勋

作品数:8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大同市委讲师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主义
  • 5篇邓小平
  • 4篇社会主义
  • 3篇邓小平理论
  • 3篇社会主义本质
  • 3篇马克思主义
  • 2篇邓小平社会主...
  • 2篇邓小平社会主...
  • 2篇学风
  • 2篇政治
  • 2篇社会主义本质...
  • 2篇生产力
  • 2篇主义理论
  • 2篇马克思主义理...
  • 2篇紧密联系实际
  • 2篇产力
  • 1篇党建
  • 1篇党建理论
  • 1篇党内
  • 1篇党内矛盾

机构

  • 8篇大同市委讲师...

作者

  • 8篇李建勋

传媒

  • 2篇前进
  • 2篇中共山西省委...
  • 2篇理论探索
  • 1篇理论前沿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年份

  • 3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
1999年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深刻揭示了发展生产力与社会主义最密切的本质联系。社会主义本质论,突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邓小平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根本手段与终极目的的统一、发展过程与发展结果的统一上,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崭新高度。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李建勋
关键词:社会主义本质论生产力邓小平思想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创新意义
1999年
邓小平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根本手段与终极目的的统一,发展过程与发展结果的统一上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在此以前,马克思主义的精典作家在谈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时,往往都是生产关系方面讲的多,生产力方面讲的少。例...
李建勋
关键词:邓小平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什么是社会主义
学习邓小平理论一定要端正学风
1999年
怎样才能做到紧密联系实际,学好邓小平理论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坚持江泽民同志倡导的“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的优良学风。“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这是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的着力点。我国的...
李建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优良学风紧密联系实际研究新情况
学习马克思主义误区辨析
1999年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但总有一部分人在学习马克思主义中陷入误区,文章对当前学习马克思主义所产生的消极思想进行了分析与辨析。认为要从误区中跳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仅可以改变整个世界,而且可以改变人类本身。
李建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开展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1993年
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理论依据在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必须坚持和发扬的优良作风。马克思说过:“无产阶级革命和其它任何革命一个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自己批评自己,并靠批评自己而壮大起来”。还说,自我批评是巩固无产阶级革命的一种方法。(《马克思恩格斯文选》第1卷第227页)列宁也说过:“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就是衡量这个党是否严肃认真,是否真正履行它对自己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公开承认错误,揭露错误的原因。
李建勋
关键词:无产阶级政党反对自由主义党内生活党内批评党建理论党内矛盾
加强理论修养 坚定理想信念被引量:1
2000年
李建勋
关键词:理想信念理论修养政治方向坚定信念政治要求讲政治
学习邓小平理论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
2000年
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总结。学习邓小平理论要紧密联系实际 ,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 ,更是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要全面、准确把握“实际”的整体性和层次性的特点 ,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的优良学风 。
李建勋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风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本质
2000年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本质有着密切的关系。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李建勋
关键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理论政治制度生产力按劳分配制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