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压
  • 3篇纤维化
  • 3篇慢性
  • 3篇高血压
  • 3篇肝炎
  • 2篇细胞
  • 2篇慢性肝
  • 2篇慢性肝炎
  • 1篇电泳
  • 1篇电泳率
  • 1篇毒性肝炎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性病
  • 1篇性病毒性肝炎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病变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机构

  • 7篇中日友好医院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阳市中心医...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北京阜外医院
  • 1篇北京中日友好...

作者

  • 8篇李宁章
  • 4篇王泰龄
  • 3篇张秉钧
  • 3篇刘霞
  • 3篇王宝恩
  • 3篇赵静波
  • 3篇张晶
  • 2篇李新民
  • 2篇王泰玲
  • 2篇庄逢源
  • 2篇段钟平
  • 1篇郭改会
  • 1篇周元平
  • 1篇贾继东
  • 1篇赵红
  • 1篇酒谷熏
  • 1篇马红
  • 1篇左焕琮
  • 1篇张怀宏
  • 1篇傅仁杰

传媒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中国高血压杂...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年份

  • 4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红细胞膜表面负电荷减少与糖尿病血管病变之关系
1993年
应用质点微电泳仪研究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患者和糖尿病兔模型的红细胞膜表面电荷的改变。结果显示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患者红细胞电泳率显著降低(p<0.01)及糖尿病兔模型红细胞电泳率显著降低(0.634±0.153μm/s·V·cm,p<0.01)。提示红细胞膜表面负电荷的减少可能是造成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原因之一。
赵红李宁章赵静波庄逢源王泰玲
关键词:红细胞电泳率糖尿病血管病变
中药复方861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治疗作用的病理研究被引量:47
1998年
目的和方法:已证明中药复方861能逆转实验性肝纤维化,可改善慢性肝炎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肝功,使纤维化血清指标明显好转。为了从组织学改变进一步明确疗效,我们对临床确诊慢性乙型肝炎病例34例,861治疗组22例,对照药组12例,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肝穿。作石蜡切片。HE、网织纤维、狼红及免疫组化染色,按95方案进行分级、分期,按改进的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计分方案评分,对比治疗前后组织学改变。结果:861治疗组22例治疗后炎症及纤维化好转,对照药组12例的炎症纤维化程度治疗后大部变化不明显。861组炎症活动度计分:由治疗前914—治疗后545%(P<001)纤维化程度计分:由治疗前898—治疗后58(P<005)对照药组炎症活动度计分:由867—75(P>005)纤维化程度计分:由488—554(P>005)结论:中药复方861治疗对慢性肝炎、肝硬化有明显减轻炎症。
王泰龄王宝恩张怀宏刘霞张怀宏刘霞刘霞李新民李宁章
关键词:中药复方861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病理
灌流大鼠肾的肾乳头间质细胞脂肪颗粒的变化
1995年
选用雄性Wistar大鼠4只.取单侧肾动脉进行高压灌流,电镜比较灌流肾与非灌流肾肾乳头间质细胞(RIC)内所含颗粒的变化。非灌流肾RIC颗粒平均直径0.52±0.17μm,颗粒大小分布曲线变动幅度较大,峰值位于0.4~0.5μm之间,其中可见直径达1μm以上的粗大颗粒,平均密度为24.9±1.0个/1000μm2。两组相比,RIC颗粒的大小、数量均有显著差异。本实验从形态学上进一步证实动脉高压促使Medullipin-I分泌的学说。
李宁章王泰玲张秉钧赵静波关本博
关键词:高血压肾性高血压脂肪颗粒
多巴胺对大鼠肾髓质间质细胞内脂质颗粒的影响
1997年
目的:探讨血压的变化对肾髓质间质细胞内脂质颗粒的影响。方法:对正常大鼠股静脉滴注多巴胺使其血压升高,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图像分析,计数肾髓质间质细胞细胞内抗高血压脂质颗粒的数量变化。结果:实验组大鼠肾髓质间质细胞内脂质颗粒的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大鼠。结论:血压升高后刺激了肾髓质间质细胞脱颗粒以维持机体血压平衡,说明肾间质细胞在机体抗高血压过程中的重要性。
张秉钧李宁章胡青华王泰龄
关键词:高血压多巴胺降压作用
通络熄风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血氧代谢及血压的影响被引量:6
1998年
应用近红外线血氧测定仪非侵入性地观察了通络熄风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血氧代谢的影响,结果:缺血期脑组织氧合血红蛋白[HB.O2]及总血红蛋白[HB.T]明显低于缺血前,而还原血红蛋白[HB]则明显增高;再灌注后HB.O2及HB.T均升高超过缺血前水平,继而再降低,生理盐水组降低的幅度明显大于通络熄风注射液组,而HB在再灌注后先降低而后升高。
郭改会李宁章酒谷熏董鸿瑞庄逢源傅仁杰左焕琮
关键词:脑缺血血压中医药疗法
慢性病毒性肝炎纤维化分期与血清学指标的关系被引量:81
1998年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中纤维化分期与血清学检测指标的关系。方法共收集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穿标本及尸检肝组织127例(其中尸检13例),各例均同时采血做肝功能化验及纤维化血清学指标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及透明质酸的检测。肝组织石蜡切片,作HE、网织纤维、弹力纤维、及狼红染色(偏光镜下分辨Ⅰ、Ⅲ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及活化星状细胞。结果本文对127例中9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包括早期肝硬化)及18例结节性肝硬化进行分析(另17例为酒精性肝病)。通过9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变分析证明炎症活动度与纤维化程度明显相关(r=082,P<001);纤维化程度与血清学指标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及透明质酸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5、0607、0641、0606及061。说明肝内纤维化程度加重,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升高。对比了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S4,16例)与结节性肝硬化(18例)的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证明活动性肝硬化各血清学指标高于早期肝硬化,静止性肝硬化则低于早期肝硬化。结论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组织学纤维化分期明显相关,?
王泰龄王宝恩刘霞贾继东赵静波李新民李新民张晶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血清诊断
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计分方案被引量:442
1998年
目的为便于统计、分析、比较,制定一个合理的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半定量计分方案。方法以Knodel的炎症活动度指数及Chevalier的纤维化半定量计分方案为基础,进行修改。应用近期系列肝穿刺标本分析验证修改后方案的适用性。结果①制定了慢性肝炎半定量计分方案及计算公式;②96例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计分结果与分级分期明显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3和0874(P<005);③观察对比了34例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前后各项病变的计分,证明该计分方案能较好地反映病变程度,便于疗效统计分析比较;量化数值能反映出同一级/期内病变程度差异。结论慢性肝炎计分方案,能较好地反映病变程度,特别适用于疗效的统计、分析、比较。
王泰龄刘霞周元平何静雯张晶李宁章段钟平段钟平
关键词:慢性肝炎纤维化炎症活动度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髓质间质细胞内脂性分泌颗粒的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选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对照(WKY)大鼠各9只,雄性.4月龄.血压分别为211.68±6.63mmHg和126.46±2.21mmHg,取肾髓质划分为4个区,分别作光学及电境观察。组织经Levl液固定后,肾髓质间质细胞(RIC)胸浆内脂性颗粒呈黑色;图像分析结果证实SHR大鼠肾髓质各区所含脂性颗粒均较WKY者为少且细小,特别是1区2区内最为显著,本实验提示SHR大鼠RIC内脂性颗粒较少,可能显其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
张秉钧王泰龄李宁章王石麟田小厉
关键词:高血压肾髓质间质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