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冰

作品数:16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青海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受精
  • 4篇体外
  • 4篇体外受精
  • 4篇胚胎
  • 4篇胚胎移植
  • 4篇分子
  • 3篇低分
  • 3篇低分子
  • 3篇低分子肝素
  • 3篇低分子肝素钙
  • 3篇体外受精-胚...
  • 3篇肝素
  • 3篇肝素钙
  • 2篇蛋白
  • 2篇电图
  • 2篇心电
  • 2篇心电图
  • 2篇受体
  • 2篇细胞
  • 2篇非编码

机构

  • 16篇青海省人民医...
  • 1篇江苏省血吸虫...
  • 1篇西北大学
  • 1篇青海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6篇李冰
  • 10篇熊正方
  • 7篇王莉云
  • 5篇郭亚民
  • 4篇党小红
  • 3篇赵顺云
  • 3篇曾湘晖
  • 3篇李斌业
  • 2篇王铁梅
  • 2篇沈源春
  • 1篇刘慧姝
  • 1篇王文娟
  • 1篇周雪梅
  • 1篇马学工
  • 1篇魏民
  • 1篇张树顺
  • 1篇蔡其刚
  • 1篇樊莉莉
  • 1篇吴新民
  • 1篇沙晓燕

传媒

  • 2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高原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甘肃医药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slanger征在急性NSTEMI患者中的发生率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Ⅲ导联抬高且伴其他心电图改变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统计Aslanger征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以急性NSTEMI入院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分析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及心电图相关导联的情况。结果急性NSTEMI患者共482例,其中出现Aslanger征26例。符合Aslanger征心电图特点:①Ⅲ导联ST段抬高26例(100%),Ⅱ导联ST段压低23例(88.5%)、ST段等电位线3例(11.5%),aVF导联ST段等电位线26例(100%);②V_(4)~V_(6)导联ST段同时压低26例(100%)伴T波正向19例(73.1%)或终末正向7例(26.9%);V_(2)导联ST段等电位线22例(84.6%)、ST段抬高4例(15.4%);③V_(1)导联的ST段抬高>V_(2)导联26例(100%);④I导联ST段压低8例(30.8%)、ST段等电位线18例(69.2%);aVR导联ST段抬高4例(15.4%)、ST段等电位线22例(84.6%)。在急性NSTEMI中,Aslanger征的发生率为5.4%。结论在急性NSTEMI中Aslanger征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患者病情重、死亡率高,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李冰刘江梁福俐
关键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
环磷酰胺及其代谢产物作用于卵巢癌细胞SKOV3后对PTEN基因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P)及其代谢产物丙烯醛(ACR)作用卵巢癌细胞SKOV3后对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浓度CP及其代谢产物ACR作用重组PTEN蛋白,采用硝基苯磷酸二钠(PNPP)检测PTEN的磷酸化活性,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蛋白表达,通过生物素与蛋白结合检测药物与蛋白的结合方式;同时分析PTEN基因通路P53/TP53的表达改变;不同药物浓度作用细胞后通过免疫沉淀(IP)方法得到目的蛋白,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其蛋白磷酸化活性。结果药物代谢产物作用重组PTEN蛋白后其磷酸化活性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而降低,ACR抗体作用表达随着药物浓度增高表达增多,不同实验组蛋白与生物素表达随药物浓度增高而增多,在细胞中随着药物浓度增高PTEN磷酸化活性降低,TP53蛋白表达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减少。结论 CP代谢产物ACR可通过抑制PTEN蛋白磷酸化活性引起细胞毒性。
熊正方李冰曾湘晖王莉云
关键词:环磷酰胺丙烯醛
低分子肝素钙在多次着床失败患者中的应用
熊正方党小红李冰王莉云
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的泡型棘球蚴病患者肝脏T细胞分类及功能解析
2024年
目的应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探究泡型棘球蚴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患者肝脏组织免疫微环境T细胞亚型及功能。方法以青海省人民医院2023年收治的首次行肝脏手术的4例A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每例患者泡型棘球蚴寄生病灶外1 cm处肝组织作为病灶旁组(peri-lesion,PL)、距病灶>5cm的肝组织作为病灶远端组(distal lesion,DL),共收集4例AE患者的8份肝脏组织样本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应用Cell Ranger软件和R软件读取、处理肝组织基因组及转录组数据,并利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功能富集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及其生物学功能。使用Cellchat包分析肝组织T细胞亚型之间的主要通讯模式和相互作用机制,并通过Monocle包对T细胞的发育阶段进行拟时序分析,以明确细胞生长和肿瘤相关转化基因的表达情况,预测T细胞发育轨迹。结果本研究4例AE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25.00±9.06)岁,分别来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3例)和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1例)。8份肝脏组织单细胞样本活性率为90.41%~96.33%,共获得81763个单细胞;共注释出19种细胞类型,其中13种为免疫细胞(87.60%),占比居前3位的细胞类型分别为T细胞(33.13%)、中性粒细胞(15.40%)和自然杀伤细胞(11.92%)。对27752个T细胞和增殖T细胞进行再聚类,注释出10种T细胞亚型,其中CD8^(+)细胞毒性T细胞(23.43%)、CD8^(+)幼稚T细胞(12.80%)和CD4^(+)效应记忆T细胞(17.73%)占比较高。PL组肝组织中辅助型T细胞2(Th2细胞)和CD4^(+)效应记忆T细胞占比分别为5.19%和21.59%,均显著高于DL组(3.63%和13.67%)(χ^(2)=38.35、244.70,P均<0.01);PL组中CD4^(+)辅助型T细胞(7.50%)占比低于DL组(14.75%)(χ^(2)=330.52,P<0.01)。富集分析结果显示,Th2细胞主要与细胞凋亡和
陈思王向前贾万忠蔡其刚张学勇张强郑海波朱凌虹李冰汪伟韩秀敏
关键词:肝脏免疫微环境T细胞亚型
Toll样受体2功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主要识别来源于微生物的具有保守结构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在机体抗病原体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最早在果蝇体内发现TLR,迄今为止在哺乳动物中已发现13种TLR,在人类至少发现10种TLR,包括TLR1~ 10.
熊正方李冰党小红
关键词:TOLL样受体2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RECEPTOR模式识别受体病原体感染TLR
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对胃肠间质瘤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OTAIR对胃肠间质瘤细胞伊马替尼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在胃肠间质瘤组织中检测HOTAIR的表达水平。选择胃肠间质瘤细胞GIST-T1为研究对象,si干扰HOTAIR后,采用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TUNEL)和半抑制浓度(IC50)法检测GIST-T1对伊马替尼化疗敏感性的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RNAhybird软件分析和荧光素酶报告法,筛选并验证与HOTAIR存在内源性竞争关系的miRNAs。最后将miRNA与HOTAIR共转染,观察HOTAIR与miRNA的竞争性结合能否改变GIST-T1细胞对伊马替尼的化疗敏感性。结果 HOTAIR在胃肠间质瘤组织中表达含量高于正常组织(P<0.05)。伊马替尼药物作用下,si-HOTAIR组细胞IC50低于si-NC组(P<0.05);TUNEL阳性细胞比例高于si-NC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RT-PCR结果显示,si-HOTAIR组细胞miRNA-21表达水平高于si-NC组(P<0.05);RNA hybird分析及荧光素酶验证结果显示HOTAIR与miR-21核心序列区存在碱基互补。将miRNA-21与HOTAIR共转染GIST-T1细胞后,与miRNA-21+HOTAIR-突变型组比较,miRNA-21+HOTAIR-野生型组细胞IC50增高(P <0.05);TUNEL阳性细胞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可通过内源性竞争结合miRNA-21,降低胃肠间质瘤细胞对伊马替尼的化疗敏感性。
李冰熊正方郭亚民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胃肠间质瘤化疗MIRNAS
南极考察队员在不同高原环境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与高原反应风险的关系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南极考察队员在不同高原环境下血氧饱和度、心率变化与高原反应风险的关系。方法2010年8月至2011年4月采用无创性氧饱和度测定仪监测(MD300-C)16名南极考察队员在不同海拔情况以及不同高原环境(西藏高原和南极高原)下的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变化以及高原反应情况,根据LakeLouiseConsensus急性高原反应症状评分和判定方法,判定急性高原反应的程度。结果16名考察队员在我国海拔110、3650、4300m时血氧饱和度、心率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6.8%±1.2%、89.1%±1.2%、86.1%±2.0%,(75.0±5.4)次/min、(104.0±4.3)次/min、(113.0±5.2)次/min,F=214.155、240.088,均P〈0.05]。南极高原环境下不同海拔(2000、2500、3000、3500、4087m)血氧饱和度、心率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91.9%±1.3%、90.5%±1.3%、87.6%±1.4%、85.0%±1.8%、81.5%±2.2%,(85.9±3.2)次/min、(90.6±2.8)次/min、(97.8±4.1)次/min、(102.0±3.4)次/min、(106.3±3.9)次/min,F=105.418、90.174,均P〈0.05]。在南极高原环境下氧饱和度、心率与LakeLouiseConsensus急性高原病症状评分相关(r=-0.446、0.565,均P〈0.05)。结论南极考察队员在西藏高原和南极高原不同海拔下血氧饱和度、心率有明显的变化,且随着海拔的升高,高原反应风险逐渐增加。
赵顺云吴新民郭亚民张树顺安艳明李冰王皓
关键词:南极地区高原病心率
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IVF-ET/ICSI结局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经治疗正常后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泡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ET/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ICSI治疗184例患者的资料,其中75例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包括临床和亚临床)并接受甲状腺素治疗正常者列入研究组,109例甲状腺功能正常者列入对照组,入组时两组患者TSH≤2.5 mIU/L.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及临床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卵巢低反应取消周期率(8%)、COH时间[(11.23±1.82)d]、总Gn用量[(2412.33±700.2)U]和获得无可移植胚胎比例(17%)均高于对照组[0.9%、(10.59±1.58)d、(2068.56±457.67)U、7%,均P<0.05),正常受精率低于对照组(67.50%比74.99%,P<0.05).在妊娠结局方面,两组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平均单胎分娩孕周及平均单胎分娩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拟行IVF-ET/ICSI助孕前,给予足量的甲状腺素治疗以保持TSH≤2.5 mIU/L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结局.
熊正方李冰曾湘晖王莉云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手术联合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晚期泡型肝包虫病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晚期泡型肝包虫病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1 1月71例晚期泡型肝包虫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及是否联合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将患者分为四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最短5个月,最长44个月,单纯减体手术治疗组病死率为82.3% (14/17);减体手术+阿苯达唑治疗组病死率为52.3%(11/21);单纯根治手术治疗组病死率为28.5% (4/14);根治手术+阿苯达唑治疗组病死率为21.1%(4/19).根治术+阿苯达唑治疗组病死率与根治手术组及减体手术+阿苯达唑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根治手术组病死率与减体手术+阿苯达唑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减体手术治疗组病死率与减体手术+阿苯达唑治疗组以及单纯根治手术组与根治术+阿苯达唑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联合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晚期泡型肝包虫病,可降低或减少患者术后复发的可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
赵顺云郭亚民李冰
关键词:手术阿苯达唑脂质体
高原地区IVF-ET术后双胎自然减胎的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1VF-ET)助孕妊娠后双胎自然减为单胎的影响因素以及妊娠结局。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生殖中心行试管婴儿助孕的867个周期,选取双胎妊娠自然减为单胎者为研究组(A组,64例),双胎未发生减胎组为对照组(B组,89例)和初始单胎组(C组,181例)。比较三组间临床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结果:三组资料患者一般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A组中孕妇年龄≥35岁的构成比及ET日内膜厚度<0.9cm的构成比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移植优等胚胎质量的构成比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早期妊娠流产率低于C组(4.7%vs 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晚期妊娠流产率高于C组(9.4%vs 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高于C组(10.9%vs 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胎膜早破的发生率高于C组(21.9%vs 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分娩孕周、早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降低(3.08±0.36)kg vs(3.27±0.40)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地区妊娠年龄≥35岁、内膜厚度<0.9cm,移植优质胚胎数目比率低,双胎妊娠发生自然减胎的可能性大,双胎自然减为单胎组孕妇较正常单胎妊娠组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的风险增加,晚期流产率增加,与平原地区相似,与高原缺氧无关,但双胎自然减胎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较单胎妊娠组低,可能是由于早期着床拥挤后导致胎盘发育不良,以致在整个孕期胎儿发育缓慢所致,而非早产或高原缺氧的因素。
熊正方王莉云李冰李斌业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双胎妊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