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世纯

作品数:4 被引量:3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鸟类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2篇繁殖
  • 1篇冬季鸟类
  • 1篇幼鸟
  • 1篇生态学
  • 1篇松林
  • 1篇鸟纲
  • 1篇雀科
  • 1篇习性
  • 1篇阔叶
  • 1篇阔叶红松
  • 1篇阔叶红松林
  • 1篇黄胸鹀
  • 1篇红松林
  • 1篇繁殖鸟
  • 1篇繁殖生态
  • 1篇繁殖习性
  • 1篇长白山阔叶红...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李世纯
  • 1篇刘喜悦
  • 1篇王丽
  • 1篇孙悦华
  • 1篇朴正吉
  • 1篇徐照辉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Curren...
  • 1篇长白山自然保...

年份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8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冬季鸟类群落结构的研究
1996年
朴正吉李世纯
关键词:阔叶红松林鸟类群落结构
长白山次生林繁殖鸟的群落结构被引量:30
1998年
研究了长白山次生林繁殖鸟的群落结构及其与森林植被的关系。在3块林龄相同而样地面积不等的次生林中,繁殖鸟种类有随样地面积增加的趋势,繁殖鸟数量随面积的增加而增加更为明显。相似性指数测定表明,3样地鸟类群落组成基本相似,多样性指数也无显著差异。鸟类物种多样性与植被剖面层次多样性相关。边缘种随林缘长度的增加,种数系数不断增加。由林缘至林内50m宽的地带为鸟类高密度带。由边缘至林内300m后,鸟类密度有处于稳定状态的趋势。次生林中森林鸟占58%,树洞巢鸟和冠层鸟密度不及原生林,灌木草本层鸟密度高于原生林。
刘喜悦李世纯孙悦华王丽朴正吉张兴录王廷岩吴智强
关键词:次生林鸟类群落结构
长尾雀繁殖生态的研究被引量:5
1994年
长尾雀在长白山为留鸟,是典型的的“素食”鸟类,仅在育雏期有很少的动物性食物。繁殖期在筑巢适宜生境1.3对/hm ̄2,冬季在繁殖期相同生境为0.074只/hm ̄2。4月初开始有求偶追逐和争雌行为。5月下旬产卵。孵化期12-13d。6日龄喂雏35次/d,雏鸟在10日龄后体温恒定。育雏期13-14d。9月中旬后幼鸟换成成鸟羽色。
徐照辉李世纯
关键词:繁殖生态学雀科鸟纲
黄胸鹀的繁殖习性被引量:2
1980年
黄胸鵐(Emberiza aureola ornata)是一种小型经济鸟类。其食性及经济意义等问题已有讨论。我们在黑龙江省嫩江县郊及虎山地区,对其繁殖习性进行了研究,现整理如下。
李世纯
关键词:雏鸟雌鸟巢域幼鸟繁殖习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