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斌
- 作品数:9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大麦、小麦饲草产量与品质差异及适宜刈割次数研究被引量:10
- 2017年
- 为比较大麦、小麦饲草产量与品质的差异,明确适宜刈割次数,以具代表性的2个饲用大麦(95033、盐丰1号)与2个小麦(扬麦18、1331)品种(系)为材料,设置不同刈割次数(1、2、3次),比较不同大麦、小麦品种(系)饲草产量与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大麦饲草产量高于小麦,其中盐丰1号鲜重、干重最高,分别为5.68、1.37kg/m^2;1次刈割的饲草产量最高,鲜重、干重分别为5.49、1.52kg/m^2,显著高于2、3次刈割。除粗蛋白、钙含量变化因品种(系)而异,其他饲草品质指标在品种(系)间无明显差异。扬麦18的粗蛋白含量最高(29.23%),95033的钙含量最高(1.13%);大麦粗蛋白产量高于小麦,1次刈割高于2、3次刈割。不同茬次饲草品质存在差异,再生茬饲草的粗蛋白、粗灰分、钙含量显著下降,磷含量以2茬次饲草最高,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上升,说明多次刈割后饲草品质下降。结果显示,大麦饲草产量及粗蛋白产量均高于小麦,更适宜用作饲草,以乳熟末期1次刈割最佳。
- 陈晓东赵斌季昌好朱斌王瑞
- 关键词:大麦小麦饲草产量饲草品质刈割次数
- 粮草双高饲料大麦新品种——皖饲麦1号
- 2017年
- 皖饲麦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粮草双高饲料大麦新品种,2012年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皖品鉴登字第1007002)。本文简要介绍了皖饲麦1号选育方法、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 季昌好王瑞陈晓东赵斌朱斌
- 关键词:饲料大麦
- 刈割期对多棱饲料大麦饲草及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7年
- 为探明大麦饲草与籽粒双收的适宜刈割期,以六棱皮大麦皖饲麦2号为材料,设不刈割(T0)及分蘖期(T1)、拔节期(T2)、孕穗期(T3)分别进行一次刈割4个处理,比较了两年度不同刈割期大麦饲草、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随刈割期后移,皖饲麦2号饲草产量显著增加;饲草粗蛋白、粗灰分、钙、磷含量显著下降,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增加,即饲草品质显著下降。籽粒产量受刈割期影响大,与T0相比,两年度T1期刈割籽粒产量无显著变化,T2、T3期刈割则籽粒产量显著下降;而品质受影响小。说明T1期刈割,可达到饲草与籽粒双收目标,且饲草品质好;在生产中要保障一定的籽粒产量,T2期后应停止刈割。
- 陈晓东赵斌季昌好朱斌王瑞
- 关键词:大麦刈割期饲草籽粒
- 播期对不同品种大麦饲草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为探讨播期对不同品种大麦饲草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置4个播期(因素A),以4个多棱饲料大麦品种(因素B)为材料,比较分蘖期饲草及成熟期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播期对饲草产量影响较大,对籽粒产量影响较小。早播能增加刈割次数,提高饲草产量,其中播期A1(9月30日)饲草鲜质量(12.44 t/hm^(2))和干质量(1.49 t/hm^(2))最高。品种间饲草及籽粒产量差异均显著。品种B2(皖饲啤14008)饲草鲜质量(10.51 t/hm^(2))和干质量(1.38 t/hm^(2))最高,籽粒产量(1.82 t/hm^(2))居第2位,品种B1(扬饲麦1号)籽粒产量最高(3.58 t/hm^(2)),饲草鲜质量(9.00 t/hm^(2))和干质量(1.17 t/hm^(2))居第2位,两者均可作为饲草及籽粒兼用型品种。播期对饲草品质影响较大,对籽粒品质影响较小。播期间饲草品质除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他性状差异均显著,其中播期A2和A4相应性状值较高。品种间饲草品质基本无差异,参试材料均可用作优质饲草。品种间籽粒品质差异明显,其中品种B2蛋白质含量最高,品种B1淀粉含量最高,表明可以选择品种,改善饲料品质。播期与品种间互作对饲草产量有一定影响,对其他性状基本无影响。综合以上分析,冬麦区选用皖饲啤14008或扬饲麦1号,于9月30日播种,能实现优质饲草与籽粒兼收。
- 陈晓东赵斌王瑞朱斌朱斌
- 关键词:大麦播期饲草籽粒
- 多棱饲用大麦品系粮、草产量及品质的鉴定与综合评价被引量:1
- 2022年
- 为培育适宜沿江、江淮地区种植的粮(籽粒)和草(饲草)产量及品质优良的大麦新品种,对12份多棱饲用大麦新品系和对照品种西引二号的饲草和籽粒的产量及品质进行比较,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B11015-1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大部分自育品系,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多个自育品系的籽粒产量高于对照,其中B11015-7籽粒产量最高;B11015-7和B11015-3饲草粗蛋白含量较高,分别为7.96%和7.82%;B11015-2和B11015-14相对饲喂价值(RFV)较高,分别为159.15和157.14;B11015-3和皖饲2-1籽粒蛋白质含量较高,分别为10.33%和10.03%。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以10个性状指标对参试品种(系)进行综合评价,初步认为B11015-3、B11015-1、B11015-2和B11015-14等4个自育品系优于对照,可能成为沿江、江淮等地种植的粮、草兼用多棱饲用大麦材料。
- 赵斌季昌好孙皓朱斌朱斌王瑞
- 关键词:籽粒产量饲草产量籽粒品质饲草品质灰色关联度分析
- 杂交油菜皖油18制种基地建设的实践与体会被引量:1
- 2005年
- 通过多年皖油 18制种工作实践 ,总结了在杂交油菜制种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及从育苗到收获的配套技术措施。
- 荣松柏季昌好赵小庆朱斌
- 关键词:杂交油菜皖油18制种基地除杂
- 不同刈割时期与干燥方式对大麦饲草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
- 2020年
- 为研究不同刈割时期与干燥方式对大麦(Hordeum vulgare)饲草品质的影响,以饲料大麦品种皖饲2号和皖饲啤14008为对象,比较了3个刈割时期(抽穗期、灌浆期和乳熟期)和2种干燥方式(烘箱烘干、自然晾干)下饲草品质的差异。结果显示:两个大麦品种随着刈割期的后移,饲草粗蛋白质量分数不断下降,其中抽穗期粗蛋白质量分数最高;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质量分数先升高后降低,相对饲用价值则先降低后升高;木质素质量分数、鲜重、干重和粗蛋白产量不断上升,于乳熟期达最高值。烘箱烘干与自然晾干相比,大麦饲草粗蛋白质量分数高,粗纤维质量分数低,饲草品质比自然晾干好。因此,抽穗期刈割大麦,饲草品质好,可直接青饲或制成干草,而乳熟期刈割大麦,能兼顾营养产量和品质,适宜制作青贮饲料;采用设备烘干,能更有效保障大麦饲草品质。
- 赵斌陈晓东季昌好朱斌朱斌
- 关键词:大麦刈割时期饲草品质
- 大麦产量相关性状一般配合力的差异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为研究大麦产量相关性状一般配合力(GCA)的差异,筛选高GCA亲本,以我国不同产区具代表性的17份大麦新品种(系)为亲本材料,两年度采用NCⅡ设计对7个产量相关性状的配合力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一般配合力(GCA)与特殊配合力(Special combining ability,SCA)方差在单年度或两年度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GCA方差普遍大于SCA方差,表明基因加性、非加性效应同时存在,并以加性效应为主。所有性状亲本间GCA差异显著,可针对目标性状筛选到高GCA亲本,如16号亲本(95033-1)在穗粒数、千粒质量及单株粒质量3个性状上GCA值均较高,是一优良亲本。亲本性状值与其GCA值间的相关性在不同性状上表现不同,如在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及穗粒数4个性状上,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单株穗数与单株粒质量上,仅单年度检测到两者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对于千粒质量,两者相关不显著。因此,前4个性状可根据亲本性状值预测其GCA大小。综上,大麦杂交育种可针对目标性状选择高GCA亲本进行组配,提高后代选择效率。
- 陈晓东季昌好赵斌朱斌朱斌
- 关键词:大麦产量性状配合力
- 栽培与野生大麦籽粒性状比较及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为了解大麦群体遗传多样性,指导大麦育种亲本组配,对137份栽培与野生大麦籽粒性状差异进行比较,结合皮裸、棱型特征,估算各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GS),对群体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大麦粒长(8.16 cm)显著短于野生大麦粒长(13.19 cm),但其粒宽与粒厚(3.33 cm与2.62 cm)相对于野生大麦(2.92 cm与1.69 cm)显著增加,粒重在两者间差异不显著。大麦籽粒性状变异可能与品种选育中增加穗粒数及改良品质目标有关。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0~0.5,平均值为0.34,在0.334水平上将参试材料聚为4类。第Ⅰ类为六棱皮大麦(35份),主要为饲用,来源地为我国中东部地区;第Ⅱ类为六棱裸大麦(47份),主要为食用,来自青藏高原一带;第Ⅲ类是二棱皮大麦(51份),包括啤用大麦(来自我国)与野生大麦(来自以色列);第Ⅳ类是二棱裸大麦(4份),其中1份来自湖北,其他3份来源地不明确。聚类结果与棱型、皮裸特征分类一致,与来源地无明显相关性,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与大麦用途相关。大麦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在育种实践中利用野生大麦资源时,建议将其与遗传距离相对较近的栽培二棱皮大麦进行组配,有利于优良基因位点纯合,提高育种效率。
- 陈晓东赵斌季昌好李金宝朱斌朱斌
- 关键词:栽培大麦野生大麦籽粒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