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恪娴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湖南工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王安忆小说
  • 4篇小说
  • 3篇文学
  • 2篇文学创作
  • 1篇大学生
  • 1篇当代女作家
  • 1篇道德
  • 1篇心理
  • 1篇心理解读
  • 1篇心理描写
  • 1篇心理情绪
  • 1篇心灵
  • 1篇心灵世界
  • 1篇性别话语
  • 1篇性自由
  • 1篇叙说
  • 1篇影响及意义
  • 1篇欲望
  • 1篇职大
  • 1篇职大学生

机构

  • 4篇湖南工业大学
  • 3篇湖南冶金职业...

作者

  • 7篇朱恪娴
  • 1篇李秋菊

传媒

  • 2篇湖南冶金职业...
  • 1篇作家
  • 1篇理论与创作
  • 1篇贵州工业大学...
  • 1篇岳阳职业技术...
  • 1篇时代文学(下...

年份

  • 1篇2009
  • 6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让人性自由舒展——解读王安忆文学创作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构与反拨
2008年
当代女作家王安忆关注人性自由舒展,她质疑儒家"仁义"学说,大胆颠覆旧的道德规范,张扬女性意识,解构封建家长制权威。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系列反拨与解构,表达她有关文化与人性的理性思考。
朱恪娴
关键词:传统文化
浅析文学形象的人格魅力——对当前文学创作中人物精神矮化现象的思考
2008年
在观念变更的转型期社会,文学创作关于"自我"与"日常"的书写倾向,遮蔽、消解着作品的思想价值取向。文学要大力塑造人格健全的人物形象,把握好正确的精神向度。
朱恪娴
关键词:文学创作
两性的平等与和谐——试论王安忆小说中的性别话语
2008年
男女两性的平等与和谐,是人类生存状态和谐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不仅是人类学、哲学领域探讨的一大命题,也是以“人学”为其根本核心的文学所密切关注的一个话题。当代女作家王安忆不仅通过女性生存状况、生存体验的书写,开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且还以迥异于男权、女权话语的全新陛别话语姿态,充分理解男性,试图构建一种男女平等、两性和谐的理想生存状态。
朱恪娴
关键词:男女平等两性和谐性别话语人类生存状态小说女性自我意识
网络文学对高职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积极影响及意义被引量:5
2009年
网络文学因其平等与宽容、自由与多元、真实与新锐等特点,极大地满足了广大网民的心理需要,"网罗"了大批年轻人沉迷其中。它以迥异于传统精英文学的价值取向,对成长中的高职大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独立自主、质朴成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彰显了不可低估的积极影响与意义。
朱恪娴李秋菊
关键词:网络文学高职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
欲望的追逐与道德的自省——社会转型期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心理解读被引量:1
2008年
面对个人欲望与社会道德的冲突,王安忆小说在社会转型期展示着截然不同的女性心理。作家切合时代脉搏,既关怀人性自由,又关注道德自省,试图促进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和谐。
朱恪娴
关键词:小说欲望道德
孤独:人类不和谐的存在状态——试论王安忆小说中人物的心灵世界
2008年
孤独,不仅是一个哲学、心理学命题。也是以"入学"为其根本核心的文学所热切关注的一个艺术母题。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常藉贫穷、疾苦或战乱反映这一主题,当代女作家王安忆淡化社会背景,书写日常生活,她的小说多深入人的心灵世界,开掘人性因素,通过生命个体与他人、与自身的不和谐,展示人总是处于一种孤绝状态,并经受由此带来的心理碰撞和伤痛。
朱恪娴
关键词:王安忆小说当代女作家生命个体孤绝生活在别处
悲情叙说与温暖底色——王安忆小说中的心理情绪解读
2008年
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专注于开掘主观心灵世界。悲剧意识可说是郁结在她作品中的一种普遍心理。作家的人文书写姿态,使其字里行间不乏温情。她赋予角色不变的心理定势,人物情绪始终保持一种淡淡的喜乐哀愁。
朱恪娴
关键词:小说悲悯心理描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