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兆斌

作品数:11 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专利
  • 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水稻
  • 4篇抛秧
  • 3篇稻秧
  • 3篇旋耕
  • 3篇秧苗
  • 3篇水稻秧苗
  • 3篇保水
  • 2篇扬稻6号
  • 2篇药肥
  • 2篇治虫
  • 2篇收割
  • 2篇铜肥
  • 2篇籼稻
  • 2篇轮作
  • 2篇麦草
  • 2篇麦田
  • 2篇缓释
  • 2篇防病
  • 2篇防病治虫
  • 2篇高产

机构

  • 11篇江苏里下河地...

作者

  • 11篇朱兆斌
  • 11篇戴正元
  • 11篇赵步洪
  • 11篇张洪熙
  • 10篇谭长乐
  • 10篇黄年生
  • 10篇王宝和
  • 9篇周长海
  • 9篇李爱宏
  • 8篇孔祥斗
  • 8篇夏广宏
  • 8篇刘广青
  • 7篇刘晓斌
  • 7篇刘晓静
  • 5篇季红娟
  • 4篇张小祥
  • 4篇徐卯林
  • 3篇余玲
  • 3篇顾文元
  • 3篇李育宏

传媒

  • 3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系杂交稻扬两优6号高产源库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以三系杂交籼稻汕优63为对照,系统研究了两系杂交籼稻扬两优6号高产的源库特征。结果表明:扬两优6号库容量大,填库能力强,光合生产能力强,物质积累量多且运转顺畅,具有源、库、流同步协调增长的特征。扬两优6号特别具有颖花高结实和籽粒高充实的高产特征,是两系杂交籼稻结实性能的重大改良。
张洪熙季红娟肖宁谭长乐张小祥李育红朱兆斌戴正元赵步洪
关键词:两系杂交籼稻扬两优6号源库特征
药肥缓释保水育秧专用肥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药肥缓释保水育秧专用肥,其特征是它主要由以下各重量比例的组分组成:高吸水树脂5-10%,氮(N)8-20%,五氧化二磷(P<Sub>2</Sub>O<Sub>5</Sub>)5-12%,氧化钾(K<Sub...
黄年生张洪熙戴正元李爱宏周长海赵步洪谭长乐王宝和朱兆斌刘广青余玲刘晓斌刘晓静李育宏季红娟张小祥顾文元孔祥斗夏广宏
文献传递
林木保水促长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林木保水促长剂,其特征是它主要由以下各重量比例的组分组成:高吸水树脂10-30%、促根剂0.001-0.02%、杀菌剂0.5-1.5%、生理抗旱活性物质0.1-2%、氮肥3-6%、磷肥1-2%、钾肥1-2...
张洪熙戴正元黄年生李爱宏周长海赵步洪谭长乐王宝和朱兆斌刘广青余玲刘晓斌刘晓静李育宏季红娟张小祥顾文元孔祥斗夏广宏
文献传递
全量麦草旋耕还田轻简稻作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40
2006年
阐明了麦草还田轻简稻作技术的研究进展,推荐了以机械旋耕埋草为基础,麦草全量还田利用为特征,实施抛秧、机插秧、直播稻等轻简稻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农艺相结合的农田保育轻简稻作技术体系,展示了全量麦草旋耕还田轻简稻作技术的发展前景。
张洪熙谭长乐赵步洪戴正元周长海王宝和黄年生刘广青朱兆斌
关键词:麦草秸秆还田水稻轻简栽培
高产优质中籼稻扬稻6号“理想株型”的构建被引量:11
2008年
以扬稻4号/3021的F1经^60Co-γ辐射的后代为材料,运用“高生长量、高库容量、高充实度”的选择模式、个体植株“大、挺、疏、透、实、优、”及群体植株“足、强、秀、抗、立”的选择指标,对M1-M10连续选择,构建扬稻6号“理想株型”。系统分析扬稻6号株型的库容、茎系、叶系、群体以及抗逆特征,并讨论了长江中下游中籼稻“理想株型”构建的模式和田间选择方法。
张洪熙戴正元赵步洪孔祥斗夏广宏李爱宏潘存红周长海王宝和黄年生谭长乐朱兆斌
关键词:水稻理想株型选育指标
麦田低茬浅旋耕抛秧稻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麦-稻轮作田的麦收至水稻秧苗移植期的稻作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低茬收割麦子,粉碎秸秆,均匀分散于田面;2)灌溉浅水层后,浅旋耕;3)浅旋耕后,抛植水稻秧苗。4)稻秧抛植立苗后,施用除草剂。
张洪熙谭长乐戴正元黄年生周长海朱兆斌赵步洪孔祥斗夏广宏刘晓静刘晓斌刘广青李爱宏王宝和徐卯林
文献传递
麦田低茬浅旋耕抛秧稻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麦-稻轮作田的麦收至水稻秧苗移植期的稻作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低茬收割麦子,粉碎秸秆,均匀分散于田面;2)灌溉浅水层后,浅旋耕;3)浅旋耕后,抛植水稻秧苗,4)稻秧抛植立苗后,施用除草剂。
张洪熙谭长乐戴正元黄年生周长海朱兆斌赵步洪孔祥斗夏广宏刘晓静刘晓斌刘广青李爱宏王宝和徐卯林
文献传递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
张洪熙李立秋仇志军戴正元杨庚徐卯林黄年生吕修涛杜永林刘代银梁南山李劲松熊玉唐周培建刑君鄢竞哲黄世礽李爱宏赵步洪孙飞刘广青朱兆斌黄银忠陈洪伦刘清白刘湘桂孙立军赵品仁张化文杨惠成郎有忠孔令娟刘晓静刘晓斌王宝和周长海等
该项目进行了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的相关研究。该项目:将无盘抛秧剂与旱育抛秧技术集成组装,创立了以无盘抛秧剂为核心技术的旱育无盘抛秧新方式;研制了无盘抛秧剂;研明了抛植立苗机理及影响因素,提出促进立苗的生理和物理两种途径;...
关键词:
关键词:水稻无盘旱育抛秧
麦田低茬免耕抛秧或摆秧稻作方法
本发明一种麦-稻轮作田的麦收至水稻秧苗移植期的稻作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低茬收割麦子,保留低茬麦桩,剩余麦草埋入墒沟;2)稻秧抛秧前喷施灭生性除草剂;3)灌溉浅水层后,在低茬麦桩行间田面抛植或摆植水稻秧苗。
张洪熙徐卯林王宝和李爱宏刘广青刘晓斌刘晓静夏广宏孔祥斗赵步洪朱兆斌周长海黄年生戴正元谭长乐
文献传递
骨干恢复系扬稻6号配组优势研究被引量:15
2008年
以扬稻6号、明恢63、特青3个著名恢复系与广占63-4S、培矮64S、粤泰A等3个具有代表性的不育系配制杂交组合,研究扬稻6号作为骨干恢复系的配组优势。结果表明:扬稻6号与明恢63、特青相比,配制的组合具有明显的生物产量优势和经济产量优势;顶3叶叶姿挺拔,基部节间坚实,抗倒力强;高效叶面积率高;具有高根系活性和光合生产能力。并讨论了扬稻6号在杂种优势上的利用价值。
张洪熙戴正元赵步洪王宝和季红娟孔祥斗夏广宏李爱宏潘存红周长海黄年生谭长乐朱兆斌
关键词:水稻恢复系根系活性光合能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