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亚兰

作品数:30 被引量:132H指数:5
供职机构:金华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金华市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用药
  • 9篇合理用药
  • 5篇信息化
  • 5篇临床药
  • 4篇丹参
  • 4篇丹参多酚酸
  • 4篇丹参多酚酸盐
  • 4篇药品
  • 4篇药师
  • 4篇肿瘤
  • 4篇注射用丹参
  • 4篇注射用丹参多...
  • 4篇临床药师
  • 4篇酚酸
  • 4篇处方
  • 4篇处方点评
  • 3篇药品不良反应
  • 3篇药物
  • 3篇中药
  • 3篇中药注射

机构

  • 20篇金华市中心医...
  • 10篇浙江大学
  • 2篇浙江省食品药...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30篇朱亚兰
  • 22篇郭佳奕
  • 18篇吕世文
  • 7篇包云光
  • 7篇徐媛青
  • 6篇仝淑花
  • 4篇宋唤春
  • 3篇叶向红
  • 2篇何三民
  • 2篇何依玲
  • 2篇叶向红
  • 1篇季敬伟
  • 1篇沙川
  • 1篇黄美爱
  • 1篇施群
  • 1篇何钦
  • 1篇刘欢
  • 1篇雷莹

传媒

  • 4篇中国乡村医药
  • 3篇中国药师
  • 2篇浙江医学
  • 2篇医药导报
  • 2篇中国药房
  • 2篇中药材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医学信息
  • 2篇2016年临...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国药物应用...
  • 1篇中华临床营养...
  • 1篇中华医学会临...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1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院开展丹参多酚酸盐等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的实践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索我院开展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方法:采用队列内病例-对照研究,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为例进行实践。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1000例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列,观察其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的发生情况,结果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者的ADR/ADE发生率为0.6%,均为偶见(0.1%~1%),级别为“一般”,主要表现为皮疹(66.67%),主要累及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66.67%);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合并用药、年龄是ADR/AD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中药注射剂进行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不仅弥补了中药注射剂在药品上市前评价的不足,发现可能存在的迟发、严重的ADR/ADE和药物相互作用,还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确保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吕世文郭佳奕朱亚兰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临床药师参与中医科查房的实践与体会
2011年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临床药师工作进行总结,分析药师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药师在合理用药方面提出建议.并初步获得临床科室认可。结论临床药师需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素养,转换思维方式,更好服务于临床。
朱亚兰
关键词:临床药师中医科查房
三级甲等医院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使用情况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调查浙江大学金华医院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使用情况,探讨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采用病历回顾性研究方法对692例使用过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病历进行调查统计,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在本调查统计中,适应证相符的比例为55.9%,单次用药剂量的规范率为95.5%,溶媒选择规范率为99.7%,溶媒剂量规范率为99.4%,用药疗程符合率为99.4%,配伍使用率为1.2%。结论浙江大学金华医院在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超说明书使用比较普遍。为保证用药安全合理,建议临床应按照说明书的要求用药。
吕世文郭佳奕朱亚兰
关键词: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合理用药
我院处方点评模式构建与实践被引量:35
2014年
目的 构建一套合理高效的处方点评模式,用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通过建立和完善处方点评组织机构、处方点评制度、处方点评标准和方法,并进行反馈和干预,建立有效的处方点评模式.运用该模式对浙江大学金华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1~2012年门诊处方进行点评,统计处方合格率,并与模式建立前的2010年门诊处方进行比较.同时统计我院2010年(模式完善前)及2011、2012年(模式完善后)药品比例、抗生素使用比例,并进行比较.结果 处方合格率由模式完善前的58.41%上升到完善后的91.30%.全院药品收入占比从2010年的54.76%下降到2012年的43.29%.抗菌药物金额占比从2010年的23.54%下降到2012年的7.80%.结论 该模式在提高门诊处方合格率、降低药品比例和抗菌药物比例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规范处方行为、提高处方质量、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朱亚兰包云光郭佳奕吕世文
关键词:处方点评医嘱点评合理用药临床药师
燥红质与迟冷质肿瘤患者化疗辅助应用参麦注射液效果比较
2015年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燥红质、迟冷质肿瘤患者化疗的辅助疗效差异。方法应用中医体质学理论对符合燥红质、迟冷质体质的肿瘤患者纳入研究。52例燥红质患者和39例迟冷质患者均采用常规化疗联合参麦注射液50ml治疗,比较两种体质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化疗血液学毒性及参麦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燥红质组在生活质量改善及化疗血液学毒性减轻方面优于迟冷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燥红质组使用参麦注射液未见不良反应,迟冷质组有2例发生胸闷、头晕。结论燥红质肿瘤患者使用参麦注射液在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方面较迟冷质肿瘤患者获益更大,中医辨体质用药对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有一定临床意义。
朱亚兰吕世文郭佳奕徐媛青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中医体质学肿瘤化疗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联合熵权TOPSIS法的乳癖清胶囊综合质量评价
2024年
目的:在HPLC法检测乳癖清胶囊中12个成分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GRA)联合熵权TOPSIS法评价其综合质量。方法:采用Shimadzu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210、275、230 nm。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法挖掘影响乳癖清胶囊质量差异的标志性成分,并通过GRA和熵权TOPSIS法对其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结果: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现行药典要求;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5批样品聚为3类,橙皮苷、芸香柚皮苷、柴胡皂苷d和土贝母苷甲是影响乳癖清胶囊产品质量的主要潜在标志物。GRA和熵权TOPSIS法显示乳癖清胶囊的质量呈现一定批间差异,且2种方法结果基本一致。结论:GRA与熵权TOPSIS融合模型操作便捷、客观全面,可为乳癖清胶囊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朱亚兰吕世文徐媛青曾晨欣陈宏远
关键词:灰色关联度分析
肠外营养智能辅助医嘱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开发嵌入医院信息系统的肠外营养智能辅助医嘱系统,为医生合理开具肠外营养医嘱提供便利.方法 基于产生式规则,设置肠外营养医嘱的综合数据库、知识库、控制系统,设计开发肠外营养智能辅助医嘱系统,自动计算患者个体化能量需求并与医生开具的肠外营养医嘱进行比对,自动计算对“全合一”肠外营养液稳定性有决定性因素的阳离子浓度并进行控制.结果 该系统可智能计算患者的个体化能量需求,对总能量、糖脂比、热氮比、离子浓度、液体体积进行超值警示,对影响破乳的阳离子浓度进行控制.结论 肠外营养智能辅助医嘱系统可有效解决能量计算、肠外营养“全合一”系统稳定性的问题,促进肠外营养在医院的合理应用.
郭佳奕包云光朱亚兰刘欢
关键词: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医嘱阳离子浓度超标的信息化控制评价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评价自主开发的肠外营养智能辅助医嘱系统对阳离子浓度超标的控制情况。方法:采用专项点评、药师审核、信息化控制3种方法对肠外营养医嘱阳离子浓度超标情况进行干预,回顾性分析评价3种干预手段对肠外营养医嘱阳离子浓度超标情况的影响。结果:对于肠外营养医嘱阳离子浓度超标的干预,信息化控制优于专项点评及药师审核。结论:肠外营养智能辅助医嘱系统可有效解决阳离子浓度超标问题,促进肠外营养在医院的合理应用。
徐媛青郭佳奕朱亚兰叶向红
关键词: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医嘱阳离子浓度超标的信息化控制评价
<正>目的:评价自主开发的肠外营养智能辅助医嘱系统对阳离子浓度超标的控制情况。方法:采用专项点评、药师审核、信息化控制三种方法对肠外营养医嘱阳离子浓度超标情况进行干预,回顾性分析评价三种干预手段对肠外营养医嘱阳离子浓度超...
徐媛青朱亚兰叶向红郭佳奕
关键词:肠外营养
文献传递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与伊立替康治疗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比较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与伊立替康治疗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金华市中心医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结直肠癌伴有肝转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每天给予2次1 000 mg/m2卡培他滨进行治疗,连续治疗2周;此外,对照组患者再给予130 mg/m2奥沙利铂进行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则给予150 mg/m2伊利替康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短期疗效、中位生存时间和无肿瘤进展生存时间等。结果试验组客观缓解率为4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00%(χ^2=7.253,P<0.05);试验组疾病控制率为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00%(χ^2=9.273,P<0.05)。两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2个月和14个月,两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4个月和5个月,试验组患者的生存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χ^2=8.676,P<0.05)。试验组患者腹泻发生率为14.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4.00%(χ^2=5.967,P<0.05);两组患者中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口腔炎、出血、外周神经病变、肝损伤、手足综合征、恶心呕吐、脱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采用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耐受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效果显著优于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运用。
何训朱亚兰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伊立替康卡培他滨奥沙利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