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永毅

作品数:69 被引量:434H指数:11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7篇切除
  • 25篇肿瘤
  • 22篇切除术
  • 21篇肝切除
  • 19篇胆管
  • 18篇细胞
  • 18篇肝癌
  • 16篇肝切除术
  • 15篇手术
  • 11篇术后
  • 10篇腹腔
  • 10篇肝肿瘤
  • 9篇黄疸
  • 9篇梗阻
  • 9篇梗阻性
  • 9篇梗阻性黄疸
  • 9篇肝细胞
  • 8篇胆管癌
  • 8篇腹腔镜
  • 8篇肝门部

机构

  • 58篇福建医科大学
  • 12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解放军第17...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68篇曾永毅
  • 33篇刘景丰
  • 17篇曾金华
  • 16篇池闽辉
  • 15篇张翔
  • 14篇林科灿
  • 13篇董家鸿
  • 9篇黄尧
  • 8篇罗顺峰
  • 8篇郑树国
  • 6篇黄新辉
  • 5篇黄爱民
  • 4篇李灵
  • 3篇艾军华
  • 3篇罗柳平
  • 3篇张雷达
  • 3篇黎蕴通
  • 2篇林永堃
  • 2篇熊燕
  • 2篇石铮

传媒

  • 14篇中华消化外科...
  • 7篇中华实验外科...
  • 6篇中国实用外科...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4篇腹部外科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消化外科
  • 3篇中华普外科手...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激光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8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选择性胆管外引流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选择性胆管外引流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总结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118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选择性胆管外引流后行手术治疗25例,其中右肝管引流12例,左肝管引流10例,左肝外叶胆管引流1例,右后叶胆管引流2例;腹腔广泛种植转移1例,左或右半肝及尾状叶切除22例,扩大左肝切除1例,扩大右肝切除1例;术后胆漏3例,肺部及腹腔感染各1例,围手术期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其余24例病人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平均23个月,其中最长的1例已存活4年4个月。结论选择性胆管外引流可以达到与全肝胆道外引流相似的改善肝功的目的,同时选择性胆管外引流也可以较安全的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予以应用。
曾永毅刘景丰石铮池闽辉董家鸿
关键词:胆管肿瘤梗阻性黄疸外科手术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6在人肝门部胆管癌细胞株QBC939中的表达及其在侵袭转移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6(CEACAM6)在人肝门部胆管癌细胞株QBC939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检On.0CEACAM6在QBC939细胞中的表达;构建CEACAM6的RNA干扰(RNAi)慢病毒载体,并感染QBC939细胞,Real-timePCR验证RNAi效果;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QBC939细胞体外侵袭力的改变。结果CEACAM6在QBC939细胞中高表达。成功构建CEACAM6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并转染QBC939细胞。和对照组比较,RNAi组CEACAM6mRNA表达抑制率为93.1%(P〈0.05);Tran.swell实验提示RNAi后,侵袭细胞OD570RNAi组(0.09±0.01)明显少于对照组(0.13±0.02),侵袭抑制率为69.2%(P〈0.05)。结论CEACAM6在QBC939细胞中高表达,其表达程度与肝门部胆管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呈正相关。
黄尧曾永毅刘景丰林科灿罗顺峰张翔
关键词:RNA干扰肝门部胆管癌
胆总管结石病合并肝硬化病人腹腔镜手术注意要点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合并肝硬化的胆总管结石病的效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91例成功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病病人的临床资料,据其有无合并肝硬化,划分为A组(合并肝硬化,n=28)及B组(未合并肝硬化,n=563).比较两组病人间围手术期的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组病人均在急性发作期后[(17.2±3.4)d与(15.2±3.1) d(P=0.039)]择期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均康复出院.A组病人术中出血量较B组大[(53.1±43.7) ml与(37.2±12.1) ml,P=0.011],但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P=0.081)、平均住院日(P=0.063)、平均住院费用(P=0.773)、血液学检测指标的转归、切口甲级愈合率(96.4%与97.0%)、并发症发生率(10.7%与16.7%)、术后结石复发率(7.7%与8.3%)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充分个体化术前准备的基础上,对合并肝硬化(肝功能Child-PughA级及B级)的胆总管结石病病人其准备择期手术时间应比未合并肝硬化者适当延长.对合并肝硬化(肝功能Child-PughA级及B级)的胆总管结石病病人,经过适当延长时间、给予充分的个体化术前准备,在急性发作期后2~4周择期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可实现与无肝硬化病人相当的安全疗效和预后.
贺剑张翔曾永毅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肝硬化腹腔镜
虚拟手术规划在中央型肝癌切除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虚拟肝脏手术规划对中央型肝癌切除术的指导价值。方法应用虚拟肝脏手术规划系统软件Liv1.0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49例病人进行虚拟中央型肝癌切除手术规划,将虚拟手术规划结果与手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结果 49例病人虚拟肝脏手术规划所测预切除肝脏体积为(543±225)mL,实际切除肝脏体积为(573±212)mL,平均误差(29±66)mL,两者间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0.983,P<0.01)。结论针对中央型肝癌切除术,应用虚拟肝脏手术规划进行手术模拟,有利于评估肿瘤的可切除性并指导手术切除方式的选择。
林科灿刘景丰曾金华池闽辉曾永毅黄新辉
关键词:肝癌肝切除术
全腹腔镜特殊部位肝脏肿瘤切除应对策略被引量:4
2016年
1991年,Reich等报道首例腹腔镜肝切除术(1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该技术因具有视野放大清晰、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时间、手术切缘及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等优点,逐步得到推广应用悼圳。2008年,Louisville宣言指出,位于肝Ⅱ、Ⅲ、IVb、Ⅴ、Ⅵ段肿瘤是LH的最佳适应证。
曾永毅罗柳平张翔
关键词:肿瘤切除全腹腔镜腹腔镜肝切除术手术时间远期疗效手术切缘
大肝细胞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大肝细胞性肝癌(简称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特点,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大肝癌术后的综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脏外科2008年0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95例...
黎鹏飞曾永毅刘景丰
虚拟肝脏手术规划系统预测肝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损害的价值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应用虚拟肝脏手术规划系统测量肝癌肝切除术后剩余肝脏体积,评估剩余肝脏体积比(STELR)在预测术后肝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1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利用虚拟肝脏手术规划系统进行虚拟肝切除,测量剩余肝脏体积。应用ROC曲线计算STELR的临界值,利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危险因素对术后肝功能损害的影响。结果本方法所测预切除肝脏体积为(489±206)ml,实际切除肝脏体积为(459±199)ml,两者呈正相关(r=0.916,P〈0.05)。经量化指标计算,76例患者中,肝功能损害轻度48例,中度19例,重度9例。ROC曲线截断点对应的STELR为53%,STELR≥53%的患者有3%(2/59)发生重度肝功能损害;STELR〈53%的患者有41%(7/17)发生重度肝功能损害,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85,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STELR与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损害程度相关(F=7.227,8.630,13.809,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STELR是重度肝功能损害的独立预测因素(Wald=6.675,P〈0.05)。结论STELR可以有效预测肝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损害的风险。
林科灿刘景丰曾金华池闽辉曾永毅黄爱民
关键词:肝肿瘤手术规划肝脏体积
原发性肝癌肉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5
2016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因有季肋区闷痛伴畏寒、低热、乏力1周于2015年2月18日入院。院外肝脏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食示肝右后叶异常信号影,考虑为肝脓肿。入院体格检查:冲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怖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扑翼样震颤阴性。
罗柳平林科灿曾永毅
梗阻性黄疸-选择性胆管外引流大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建立梗阻性黄疸-选择性胆管外引流(约占30%肝脏体积)动物模型,了解其对胆汁分泌及肝功能改善的影响,为肝门部胆管癌减黄实验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结扎切断SD大鼠左中叶肝胆管及胆总管预制外引流管10d的方法,制作大鼠选择性胆管外引流模型,在引流的0、1、4、7、10、14d收集胆汁及检测肝功。结果成功建立了大鼠完全梗阻性黄疸部分肝脏外引流的模型并观测到其对胆汁分泌及肝功能改善的影响。结论与梗阻性黄疸全肝外引流模型相比,梗阻性黄疸约30%肝脏外引流能够改善肝功能,而且可以增加预保留肝的功能代偿。
曾永毅张玉君郑树国董家鸿
关键词:胆管肿瘤肝门部梗阻性黄疸
IL-6/STAT3活化在大鼠肝移植胆管上皮细胞增殖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大鼠移植肝胆管上皮细胞(BEC)增殖过程中IL-6/STAT3信号通路活化的意义。方法在"两套袖法"基础上,以"支架法"建立肝动脉重建大鼠原位肝移植(OLT)模型,并随机分为CP1h、CP12h组(供肝在4℃UW液中分别冷保存1h、12h后行OLT)、雷帕霉素(RPM)组(CP12h组术后给予RPM),和对照(C)组。分别于术后1、3、7、14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肝组织IL-6mRNA表达,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M)原位检测肝BEC内活化型STAT3(p-STAT3)的表达水平,并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EC增殖情况。结果CP1h组术后1d肝内IL-6mRNA表达升高(0.41±0.03),随后(3、7、14d分别为0.28±0.03、0.23±0.03、0.27±0.05)逐渐接近C组水平;BEC内STAT3的活化水平(94±8、61±6、39±4、34±3),及肝内BEC增殖率(分别为2.1%±0.3%、5.9%±0.5%、2.6%±0.5%、2.3%±0.5%)的变化也呈现相同趋势。与C组及CP1h组相比,CP12h组术后各时相点肝组织IL-6mRNA表达明显增加(分别为0.60±0.03,0.73±0.02,0.38±0.02,0.30±0.04);BEC内STAT3活化水平(167±17、247±13、110±9、74±8)和BEC增殖率(分别为7.0%±0.5%、27.8%±1.8%、23.1%±1.6%、17.8%±1.2%)亦明显升高,且IL-6mRNA表达水平与STAT3活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95,P<0.05)。RPM可明显降低CP12h组BEC内STAT3的活化水平(分别为88±7、106±4、84±5、40±4)和BEC增殖率(4.2%±0.5%、11.2%±1.2%、12.9%±1.3%、8.5%±0.6%)。结论严重的冷保存-再灌注损伤活化BEC内IL-6/STAT3信号通路,可能是调控移植肝BEC增殖的分子机制之一。
陈莉萍郭毅斌戴睿武曾永毅张玉君董家鸿
关键词:肝移植胆管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