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远
- 作品数:48 被引量:349H指数:10
-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庐陵文化中的“异端文化”被引量:1
- 2002年
- 就庐陵文化的精神而论,其外在表现可分为两种类型,即附庸文化和异端文化。关于庐陵文化中的附庸文化,可以官学和科举的发达来说明,这是以往研究者们所关注并津津乐道的。
- 方志远
- 关键词:庐陵文化
- “刑用重典”与明太祖的角色转换
- 2024年
- “刑用重典”是明太祖朱元璋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成为明清两代的时代符号和永久记忆。对于“刑用重典”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乃至重塑;作为时代符号,“刑用重典”既表现在法外酷刑,也表现在法律本身的严苛,既注入政治、经济、文化、外事政策之中,又时时夹带着随意和任性,从而造成严峻冷酷的政治气氛。“刑用重典”经历了一个由打击富民、扶植小农,重视民生、严惩贪吏,到为增加国库收入而剥夺富人及富裕地区、为维护朱氏江山而成批杀功臣及文化人的过程。明太祖本人也发生了由底层民众代表向集权皇朝帝王的角色转换,为民除暴的“本心”则自觉或不自觉地转化为传之万代的“私心”。
- 方志远
- 关键词:明太祖本心私心
- 巫山生女不必丑,湘树开花也自红——评陈文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史》
- 2006年
- 方志远汪红亮
- 关键词:农业文明开花价值体系
- 明前期国家治理中的民生关怀被引量:2
- 2020年
- 中华民族、中国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钱穆先生认为特点有三:第一,历史的“悠久”;第二,发展的“无间断”;第三,记载的“详密”。①但是,应该还有一个更为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民族的融合、国家的统一。从传说中的炎黄部落联盟到西周的“普天之下”,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纷争到秦汉大一统,从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冲突、民族融合到隋唐大一统,从辽宋夏金多个民族政权之间的对峙到元明清大一统,经民国而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既是一个民族不断融合、国家不断统一的过程,也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巩固与发展的过程。
- 方志远
- 关键词:民生关怀民族冲突统一多民族国家明前期部落联盟元明清
- “知行合一”与王阳明的“三不朽”
- <正>一、知行合一、心物一体王阳明被称为有明一代气节、文章、功业第一人,被认为是真"三不朽"。但是,和中外许多伟大人物一样,王阳明从闻名于世开始,就一直毁誉参半。时人斥其"事不师古、言不称师,专以立异为高",但不能不承认...
- 方志远
- 明朝百年启示录
- <正>一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朝代我认为需要特别加以关注。一个是西汉,一个是明朝。民国时期的明清史专家孟森从"道义"的角度出发,说汉朝和明朝"得国最正"。理由是,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都没有任何家庭背景,都没有入仕前朝...
- 方志远
- 文献传递
- 明代的御马监被引量:7
- 1997年
- 明代的御马监方志远在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中,司礼监和御马监是值得重视的。沈德符说:“司礼今为十二监中第一署,其长与首撰对柄机要。”“御马监虽最后设,然所掌乃御厩兵符等项,与兵部相关。近日内臣用事稍关兵柄者,辄改御马衔以出,如督抚之兼司马中丞。”①这段话...
- 方志远
- 关键词:北直隶
- 中华文明何以保持连续性被引量:3
- 2023年
-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中华文明既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之一,又是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延续至今的伟大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 方志远汪红亮
- 关键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华文明现代文明连续性
- “山人”与晚明政局被引量:41
- 2010年
- 明朝嘉靖、万历时代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自由奔放"时代。这一时代成就了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山人"群体,掀起了一场席卷全国的"山人"运动,演绎了一段显现并影响中国近两百年社会风貌的"山人"现象,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晚明政局的纷纷扰扰。政治(北京)、经济(苏松杭嘉湖及其周边地区)、文化(南京—苏州)三大中心,以及仕途、财富、文化三重价值标准相继形成并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中国社会开始进入一个多元化时代。由于国家权力主导作用的缺失,人心涣散,"庙堂"是非被嘲弄、被唾弃,非主流思潮扮演着"正统文化"、"时代精神"的角色,晚明政局最终陷入死局。
- 方志远
- 关键词:山人多元化社会正统文化
- 明朝百年的社会进步与社会问题被引量:7
- 2012年
- 明朝是发育比较完整的朝代,有一个主要通过社会内部的变化从凋敝走向繁荣但最终不得不衰亡的过程。明朝建立之后,经过太祖的"重典"治理,经历了成祖的"靖难",又经过短暂的"仁宣之治",国家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到明朝建国100年前后,逐渐进入到多元化社会。但是,随着多元化社会的继续演进,问题也随之产生。社会的多元化侵蚀着传统道德的底线,腐败痼疾开始持续侵蚀着明代官场并愈演愈烈。社会的多元化推动着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国家的舆论引导机制难以建立,政府的影响力日渐消退。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冲击了单一的农业经济,而政府的政策既阻碍了民间外贸的发展、隔绝了官方与海外的联系,也没有能够及时地由几乎单一的农业税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多种税收并举,从而切断可能得到的财源,国家财政陷入困境。决策者的地域构成和民族构成,使得明朝难以制定出保护、发展海外贸易、边境贸易乃至境内工商业发展的国家财政政策,也无法制定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对非农业地区、对边疆地区海疆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保护政策。这样,当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为争得更多的政治、经济份额欢欣鼓舞时,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却在悄然改变国家的最终命运。东北的女真—满族政权、西北的农民起义,夹击着明朝早已缺乏应对大规模战争能力的军事力量,明朝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
- 方志远
- 关键词:明朝社会进步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