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5篇儿童
  • 4篇电图
  • 4篇心电
  • 4篇心电图
  • 4篇小儿
  • 3篇心电图评价
  • 3篇心内膜
  • 3篇心内膜炎
  • 3篇早搏
  • 3篇缺损
  • 3篇小儿感染
  • 3篇小儿感染性心...
  • 3篇膜炎
  • 3篇内膜
  • 3篇间隔缺损
  • 3篇负荷试验
  • 3篇感染性
  • 3篇感染性心内膜...
  • 2篇心律

机构

  • 19篇复旦大学
  • 1篇福州市第二医...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19篇徐素梅
  • 16篇盛锋
  • 9篇陆颖
  • 8篇黄国英
  • 6篇刘豫阳
  • 5篇刘芳
  • 5篇陆国平
  • 5篇吴琳
  • 4篇宁寿葆
  • 3篇梁雪村
  • 2篇侯佳
  • 2篇庞玉生
  • 2篇桂永浩
  • 2篇范文才
  • 1篇周利军
  • 1篇崇梅
  • 1篇王凤
  • 1篇徐虹
  • 1篇高秀玲
  • 1篇郑琳琴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小儿急救医学
  • 2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铁道医学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抗感染化...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国新生儿科...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负荷试验及动态心电图评价儿童房性早搏的运动风险
2002年
陆国平陆颖盛锋刘豫阳徐素梅
关键词:早搏房早儿童负荷试验
全文增补中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菌变迁及其诊治
2003年
目的 :分析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菌的变迁及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分析 30年中 7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 1972年 1月— 1986年 12月 19例 (Ⅰ组 ) ,1987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5 6例 (Ⅱ组 )。结果 :75例患儿占住院患儿总数的 0 .4 1‰ ,Ⅱ组的患病率高于Ⅰ组 (0 .5 1‰、0 .2 6‰ ,P <0 .0 5 )。 6 6例有基础心脏病 ,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 (Ⅱ组为 5 .2 3‰、Ⅰ组为 2 .94‰ ,P >0 .0 5 )。 75例中有 6 6例有心脏病基础。 5 8例血培养阳性 ,1例左房室瓣组织培养阳性 ,16例细菌培养阴性。总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 78.7% (Ⅰ组为 5 2 .6 % ,Ⅱ组为 87.5 % )。Ⅰ组中常见病原菌为腐生葡萄球菌 (2 1.1% )、金黄色葡萄球菌 (10 .5 % )和草绿色链球菌 (10 .5 % )。Ⅱ组则为表皮葡萄球菌 (46 .4 % )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7.9% )。Ⅰ组治愈 10例 ,死亡 9例 ;Ⅱ组治愈 4 6例 ,死亡 10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2 )。细菌培养阳性者的治愈率(48/ 5 9,81.4 % )显著高于细菌培养阴性者的治愈率 (8/ 16 ,5 0 % ) ,P <0 .0 5。结论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常见 。
盛锋侯佳徐素梅
关键词: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
负荷试验及动态心电图评价儿童房性早搏的运动风险
2003年
目的  运用活动平板试验、动态心电图评价儿童房性心律失常的运动风险。 方法  对 5 6例经常规心电图证实的房性早搏 (Atrialectopy ,AE)患儿进行 2 4h动态心电图 (DCG)、极量活动平板试验 (TMT)检查 ,并比较分析TMT、DCG结果。 结果  房早 5 6例 ,DCG检查 98 2 %检出房早 ,TMT检查 85 7%检出房早 ,较GCG低 ,TMT阳性率 41 7%。部分儿童运动中、后出现多形性、成对早搏、ST段下斜压低。运动中未见明显副作用。房性早搏的频率、性质与TMT阳性率无关 ,早搏发生高峰时间与TMT阳性率有关 ,日间多发型TMT阳性率高于夜间多发型 ;严重的房性心律失常运动时不一定出现严重后果 ,单纯早搏TMT中部分也可诱发严重心律失常。 结论  房性早搏儿童具有运动风险 。
陆国平陆颖盛锋刘豫阳徐素梅
关键词: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儿童房性早搏心律失常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菌变迁及抗生素应用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了解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 (IE)致病菌的变迁及抗生素的应用。 方法  将 1972— 1986年确诊的IE患儿19例 (Ⅰ组 )与 1987— 2 0 0 1年的IE 5 6例 (Ⅱ组 )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 ,同时分析Ⅱ组患儿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 结果  近 14年来IE的致病菌发生了变化。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IE由Ⅰ组的 10 5 %增至Ⅱ组的 17 9%。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IE明显增多 ,占Ⅱ组的 46 4%。条件致病菌引起的IE有所增加。血培养阳性率近年来明显增高 ,Ⅱ组达到 87 5 %。药敏试验的开展为临床合理选择有效抗生素 ,提供了参考 ,从而使IE患儿治愈率提高至 82 14 % ,死亡率降至 17 86%。 结论  对IE患儿及时合理进行细菌培养 ,并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 ,对提高IE治愈率。
侯佳盛锋高珊徐素梅
关键词: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抗生素药敏试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
健康学龄儿童极量平板运动试验时的心律变化
2001年
陆国平刘豫阳盛锋徐素梅陆颖庞玉生范文才
关键词:心律变化
儿童晕厥30例病因及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分析小儿晕厥的发病情况及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1995年 6月至2 0 0 4年 6月以“晕厥或头晕”主诉收治住院的 30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儿年龄在 2~ 13( 9 4± 2 7)岁 ,男 12例 ,女 18例。神经系统疾病晕厥 12例 ,占 4 0 0 % ,包括颅内动脉供血不足 7例 ,癫疒间1例 ,癔症 2例 ,脑震荡 1例 ,发作性头晕肘痛 1例 ;心源性晕厥 7例 ,占 2 3 3% ,3例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1例为长Q T综合征伴阵发性尖端扭转性室速 ,另 3例为法洛四联症缺氧发作 ;月经失血性贫血 1例 ,占 3 3% ;其余 10例病因不明 ,占 33 3% ,其中 2例为运动后或站立时间过久。结论 儿童晕厥发病年龄绝大多数在学龄期 ,女性多见 ,病因多种 ,有神经系统疾病、心源性等 ,青春发育期女性发生晕厥还应考虑到月经失血性贫血所致 ,另有 1/ 3患儿病因不明 ,可能为神经血管介导性晕厥 。
刘芳王志刚黄国英盛锋陆颖梁雪村徐素梅宁寿葆
关键词:儿童晕厥病因临床资料分析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错位的急诊球囊房间隔造口术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 评价急诊球囊房间隔造口术(BAS)对新生儿大动脉错位患儿抢救生命和姑息治疗的价值。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6年1月,我中心急诊行新生儿大动脉错位房间隔造口术12例,其中11例在心导管室X线透视下完成,1例在超声心动图图像实时导引下完成。对比手术前后心脏超声、动脉血气结果及临床症状。结果 12例患儿术后心脏超声监测示房间隔缺损增大,直径达7~10mm,即刻动脉血氧饱和度升高,达77%~91%,代谢性酸中毒明显改善或得以纠正,临床缺氧症状改善。结论 急诊球囊房间隔造口术对挽救大动脉错位新生儿的生命具有重要价值,并可为行大动脉调转术争取最佳手术时机和尽可能好的术前状态。
盛锋崇梅徐素梅刘芳吴琳黄国英
关键词:动脉房间隔缺损急诊处理
第3例 发热10天伴少尿、水肿1周
2006年
刘海梅徐虹周利军孙利徐素梅黄国英
关键词:阴囊水肿发热少尿凹陷性水肿病例摘要对症处理
健康学龄儿童平板运动时心率、血压变化及耐量测定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观测 6 0~ 1 1 5岁健康儿童活动平板试验时的心率、血压变化及活动耐量。方法 运用活动平板机按照改良Bruce方案对 2 76名健康学龄儿童进行极量活动平板试验。结果 极量心率为静息时的 2 2~2 3倍 ,增加 1 2 0 /min ,其间有 2个高峰 ,分别为开始运动后的前 3min(增加 4 0 /min)及从走动转而开始跑动时 (增加 3 0 /min) ,恢复期心率以停止运动后第 1min减慢明显 (减慢 60 /min) ,但只有 2 5 6%的儿童在停止运动 1 0min后完全恢复。运动时血压升高 ,以收缩压增高为主 ,极量时收缩压升高约 3 5kPa ,舒张压增高 1 1kPa ,停止运动4min基本恢复正常。 8 0~ 1 1 5岁组男性较女性运动时间长 ;6 0~ 1 1 5岁男性儿童运动耐受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延长 ,而女性儿童则增高不明显。运动耐受时间与锻炼状态相关。结论 运动时极量心率、血压与运动耐受时间在不同年龄组有不同的变化 ,运动耐受时间 (运动耐量 )受年龄、性别、体重、锻炼程度影响。
陆国平刘豫阳盛锋徐素梅庞玉生陆颖范文才
关键词:儿童心率血压
小儿暴发性心肌炎1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06年
田宏黄国英高虹陈都红盛锋徐素梅刘豫阳宁寿葆
关键词:暴发性心肌炎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早期确诊心源性休克病情进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