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晶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山茶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ITS
  • 1篇英文
  • 1篇杂交
  • 1篇杂交种
  • 1篇植物
  • 1篇山茶属
  • 1篇山茶属植物
  • 1篇逃离
  • 1篇内转录间隔区
  • 1篇转录间隔区
  • 1篇系统发育
  • 1篇金花茶
  • 1篇基因
  • 1篇假基因
  • 1篇红山茶
  • 1篇分子标记
  • 1篇SSR分子

机构

  • 3篇复旦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学研究院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3篇徐晶
  • 3篇徐颖
  • 3篇张文驹
  • 1篇高继银
  • 1篇许汀
  • 1篇范文

传媒

  • 2篇植物学报
  • 1篇复旦学报(自...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香港红山茶个体内ITS多态性及物种鉴定的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一直被作为一种重要的分子标记,却很难用于山茶物种中。通过对1个疑似香港红山茶(Camellia hongkongensis)的样本进行ITS区域的扩增、克隆和测序,从中获得74种不同序列。研究结果表明,其ITS区域具有高度的多态性,其中76%的序列为假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超过半数的假基因源自同一祖先。这些假基因在经历多次基因重复后分化成至少5个谱系,且每个谱系中的序列非常相似,这表明一些假基因不但未被剔除,反而通过快速复制事件幸存下来。由于山茶物种个体内ITS的高度多态,使用这个区域区分山茶物种可能导致错误。然而,通过比较香港红山茶中的1个种间特异性r DNA假基因,确定该样本属于香港红山茶。
范文徐颖许汀徐晶Takahiro Yonezawa高继银张文驹
关键词:系统发育多态性假基因
用SSR分子标记鉴定金花茶杂交种(英文)被引量:5
2009年
使用来自于叶绿体DNA,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和核基因组其他区域的5对简单重复序列标记检测了6个以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 maChi)为母本,七星白(C.japonica)、茶梅(C.sasanqua)为父本的可能的杂交种.PCR结果显示,除H2以外的所有可能的杂交种应该是来自于相应父母本的真杂种,虽然这些杂交种的母本来自于金花茶的不同个体.另外,本研究揭示了山茶属的叶绿体DNA不是父系遗传的.
徐晶黄连冬徐颖张文驹
关键词:山茶SSR分子标记杂交种
山茶属植物ITS的多态性--一个广泛逃离一致性进化的实例被引量:8
2011年
利用位于45S 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的3对SSR引物,对山茶属(Camellia L.)的40个物种进行PCR扩增,检测3个SSR位点的多态性,研究物种倍性与多态性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37个种(占92.5%)的ITS片段存在个体内长度多态性,在这些种类的个体内至少有2-6类ITS拷贝,表明山茶属植物的ITS片段存在广泛的非一致性进化;ITS序列上存在易于滑动的SSR位点,并且其基因组中有较多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rDNA位点,这很可能是山茶属植物ITS片段存在广泛多态性的原因。然而,研究中没有发现多倍体种类ITS片段的多态性显著高于二倍体种类。山茶属植物ITS片段的多态性提示该属植物的rDNA可能存在更为复杂的进化模式,在利用ITS片段解决该属植物的系统分类问题时应更为谨慎。
徐颖徐晶高继银张文驹
关键词:山茶属多态性RDNAIT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