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丛辉

作品数:10 被引量:13H指数:1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大众
  • 1篇大众文化
  • 1篇英语
  • 1篇英语教学
  • 1篇游戏
  • 1篇思维
  • 1篇批判性
  • 1篇批判性思维
  • 1篇漂泊
  • 1篇权力
  • 1篇人格
  • 1篇人格面具
  • 1篇自为
  • 1篇自在
  • 1篇文学
  • 1篇文学视角
  • 1篇小姐
  • 1篇美国梦
  • 1篇面具
  • 1篇母爱

机构

  • 8篇哈尔滨师范大...

作者

  • 8篇徐丛辉
  • 1篇王彪

传媒

  • 1篇黑龙江教育学...
  • 1篇长春大学学报
  • 1篇苏州教育学院...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吉林省教育学...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 1篇安庆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母爱话语中的规训——《晚安,妈妈》的母女关系论析
2023年
玛莎•诺曼的《晚安,妈妈》深入探讨了母女关系观照下的母爱和规训。剧中,杰茜和母亲塞尔玛的母女关系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情感依托和治愈力量。杰茜在日常生活空间中处于“被看”的状态,身体也一直在被“驯服”,囿于话语的牢笼,最终完全丧失了主体性。这段母女关系对杰茜而言已不再具有母爱的救赎意义,而是蒙上了规训的悲情色彩。
徐丛辉
关键词:《晚安,妈妈》规训母爱母女关系
多克托罗《威克菲尔德》中精神漂泊之旅下的存在与自由
2022年
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E.L.多克托罗的短篇小说《威克菲尔德》讲述了主人公威克菲尔德悄然离家出走,经历了精神漂泊后选择回归的离奇故事。萨特存在主义哲学认为“自由先于本质”,人的本质规定性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人本身是自我创造的产物。故事中威克菲尔德从出走投身为物一般的自在存在,到复归统一于自为的主体性存在,这个过程是威克菲尔德试图摆脱异化生活,对自我存在意义的不断探索,揭示出存在主义哲学视域下个人对自由的追求。
徐丛辉陆春香
关键词:自在自为
从存在主义文学视角解读《寂寞芳心小姐》被引量:1
2013年
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韦斯特的《寂寞芳心小姐》创作于美国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作品生动揭示了物质匮乏的社会时期人们灵魂的贫乏和病态。韦斯特不追求表面的真实,而是以夸张手法曲折地表现事物荒诞的本质。从存在主义文学视角出发,分析作品的存在主题,解读在特殊的时期和大环境背景下悲观的个人感受、对立的个体与他人以及无处不在的荒诞,可以透视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社会现实。
徐丛辉王彪
关键词:存在主义荒诞
高级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被引量:1
2012年
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旨在增强学生的人文知识的积累,提高鉴赏和思辨能力。根据批判性思维的理论特点和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可以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徐丛辉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高级英语
尤金·奥尼尔的两部实验剧中的人格面具被引量:1
2007年
尤金.奥尼尔两部中期实验剧作中人物形象逼真,探究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中的"人格面具"在奥尼尔剧作中的体现,可以透视奥尼尔在其剧作中所受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影响的事实。
徐丛辉
关键词:奥尼尔面具人格面具
路易丝·厄德里克《踩影游戏》中的异质空间被引量:1
2017年
美国本土裔女作家路易丝·厄德里克的小说《踩影游戏》描写了当代印第安女性在多元文化社会和家庭中的觉醒和抗争。小说呈现了不同形式的异质空间,在文化异质空间的镜像审视下,印第安女性摆脱双重"他者"身份束缚,游走在真实和虚幻的异质空间,探索个人生存之路。同时,对身处主流文化和印第安文化夹缝中创作的厄德里克而言,这个亦真亦幻的"中间地带"也是她所追寻的文学创作空间。
徐丛辉
《飞越疯人院》中的疯癫与权力被引量:9
2010年
《飞跃疯人院》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肯·克西的一部力作。小说中围绕疯人院中的"闯入者"麦克默菲对以大护士为代表的"联合机构"的顽强抗争,揭露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资本、军事一体化体制对人性的压制和对自由的束缚。结合米歇尔·福柯对疯癫史的研究以及他的权力理论,文章探讨小说中的疯癫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从而深刻理解"垮掉的一代"精神本质。
徐丛辉
关键词:疯癫权力
《蝗灾之日》的狂欢化解读
2013年
大众文化一直表现为对主流、精英文化的颠覆,这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中的狂欢节文化有相似的表现特征。文章分析"迷惘一代"作家纳撒尼尔·韦斯特小说《蝗灾之日》中的造梦工厂好莱坞的大众狂欢化世界,解读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美国社会中美国梦的大众幻灭。
徐丛辉
关键词:大众文化狂欢化美国梦幻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