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军
- 作品数:6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市江夏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2006-2009年武汉市成蚊密度监测研究被引量:20
- 2010年
- 目的调查武汉市2006-2009年成蚊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情况,为蚊虫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诱蚊灯法。结果 4年捕获蚊虫1科4属6种,共151 116只,城区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占城区蚊虫总数的99.9%,农村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占农村蚊虫总数的62.3%。每年季节消长情况相似,密度高峰一般在6~8月;1~3月和11~12月成蚊密度很低,4年平均密度指数呈递减趋势。结论致倦库蚊为城区优势种,三带喙库蚊为农村优势种,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无明显变化,全市4~10月可开展蚊虫防治工作。
- 田俊华吴太平朱泽荣陈邦华胡权彭建军
- 关键词:蚊虫密度种群构成
- 武汉市江夏区蝇类种群动态调查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了解江夏区纸纺街2010年蝇类的种群动态,为蝇传疾病的预防和灭蝇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蝇类采用笼诱法。结果蝇类有4科7属11种,家蝇、丝光绿蝇、大头金蝇和巨尾阿丽蝇为优势种,分别占蝇类总数的34.8%、18.4%、13.7%和13.4%;家蝇密度季节消长曲线呈双峰状,丝光绿蝇和大头金蝇呈单峰状,而巨尾阿丽蝇呈多峰状。年均蝇密度为:农贸市场>绿化带>餐饮外环境>居民区。优势蝇种优势度季节消长曲线和密度季节消长基本一致。结论家蝇、丝光绿蝇和大头金蝇为主要防治对象,全区5-11月应开展灭蝇工作。
- 戢红星田俊华刘智彭建军吴太平
- 关键词:蝇类种群构成
- 2007-2009年武汉市江夏区蟑螂密度调查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掌握江夏区2007-2009年蟑螂的种群变化和季节消长,为开展蟑螂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粘捕法。结果 3年共捕获德国小蠊和黑胸大蠊2种计3 050只,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总数的93.5%;蟑螂全年活动4,-10月密度均较高,密度最高峰期在6-8月。结论基本摸清全区不同生境蟑螂的种群构成和活动情况。
- 余前峰刘智彭建军吴太平田俊华
- 关键词:蟑螂种群构成
- 2006-2010年武汉市江夏区鼠密度监测研究
- 2011年
- 目的调查2006-2010年武汉市江夏区鼠类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情况,为鼠类防治及鼠传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夹夜法。结果 5年内共捕获鼠类165只,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分别占47.9%、41.8%和10.3%。居民区与特殊行业均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种,且2种生境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υ=1,2χ=45.81,P<0.01)。2种生境鼠密度季节消长不明显,但均以春、秋季节为活动高峰。结论基本掌握了江夏区鼠类种群构成与季节消长情况,根据调查应加强春、秋两季及特殊行业的灭鼠工作。
- 戢红星彭建军刘智田卫东陈晓敏田俊华吴太平
- 关键词:鼠密度种群构成
- 武汉市江夏区2010年家蝇抗性水平调查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了解武汉市江夏区家蝇对5种常见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量点滴法,检测江夏区家蝇野外种群对DDVP、甲基吡恶磷、高效氯氰菊酯、胺菊酯、氯氰菊酯5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 2010年江夏区家蝇对DDVP和胺菊酯的抗性较低,LD50分别为0.19927和0.65550μg/♀,抗性倍数均在10倍以内,属低抗性(或耐药性);对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均已产生高抗性,LD50分别为0.81560和0.64850μg/♀,抗性倍数分别为177.3和231.6倍。结论应根据抗药性调查结果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提倡综合防治。
- 刘智董明娜彭建军唐作文田俊华陈晓敏吴太平
- 关键词:家蝇抗药性
- 武汉市江夏区个体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了解武汉市江夏区个体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找出消毒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方法 2008-2009年对医疗机构物体表面、室内空气、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进行采样检测,紫外线灯检测辐照强度。结果 2年共采样695份,合格626份,平均总合格率为90.07%。20082、009年分别为88.04%和94.04%。紫外线灯、使用中消毒液、医护人员手、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合格率依次为94.06%、85.34%8、4.56%、80.36%和77.39%,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江夏区个体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在逐年提高,但总体合格率不高,尤其是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合格率较低,应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消毒质量。
- 余前峰刘智彭建军
- 关键词:个体医疗机构消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