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廷江
-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黄土高原微生物膜类脂物和碳酸盐二元同位素重建古温度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3年
- 黄土高原地区连续的黄土沉积是研究古气候演变的天然档案,如何选取气候环境意义较为明确的代用指标重建古环境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议题。尽管磁化率、粒度、碳酸钙和孢粉等被广泛地用于东亚地区冬夏季风历史的半定量重建,但是,对于该地区更为细致的古温度定量重建工作却少有涉及,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鉴于黄土-古土壤巨大的研究潜力以及古温度定量重建对深入理解古气候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的特殊意义,黄土高原地区古温度研究应给予高度关注。在已发表的黄土高原古温度重建的两种方法(MBT/CBT、二元同位素)基础上,详细介绍MBT/CBT和二元同位素的原理和应用;进而总结该地区晚中新世以来的温度变化历史并讨论生物标志化合物和二元同位素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应用前景和存在问题。
- 季顺川彭廷江聂军胜彭文彬
- 关键词:古温度黄土高原
- 天水盆地新近纪沉积物生物标志化合物与环境演变
- 天水盆地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接部位,同时又位于“季风三角”的顶点部位,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区内新生代地层广泛发育且埋藏有大量哺乳动物化石,这些连续的新生代地层不仅记录了高原隆升的构造-变形过程,而且还为深入理解高原隆...
- 彭廷江
- 关键词:生物标志化合物环境演变
- 文献传递
- 青藏高原天水盆地中新世沉积物碳氧同位素对古气候演化的指示被引量:4
- 2011年
- 青藏高原东北缘天水盆地位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及青藏高原区三大自然带的交汇地带,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根据该区下山剖面中新世沉积物碳氧同位素组成及TOC含量变化特征,揭示该区中新世气候演化经历了5个阶段:17.02~12.26Ma时期降水较多,气候相当暖湿;12.26~10.92Ma时期气候相对冷湿;10.92~8.50Ma时期降水减少,气候相对冷干;8.50~7.05Ma时期气候相对暖湿;7.05~6.05Ma时期气候相对冷干。其中12.26~10.92Ma气候相对冷湿,与全球降温有关。10.92~8.50Ma时期沉积物碳酸盐中δ18 O较10.92Ma之前偏重1.5‰,可能由于10.92Ma左右青藏高原隆升到可以改变大气环流的高度,阻遏了西南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携带湿润气流到达或很少到达该区域。7.05Ma以来气候相对冷干,代表亚洲内陆干旱化开始形成。这些为深入理解中新世期间青藏高原隆升历史、亚洲内陆干旱化及该区域的气候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 侯战方张军宋春晖李吉均刘佳刘善品惠争闯彭廷江
- 关键词:中新世青藏高原
- 甘肃天水武山县南峪村的维曼嵌齿象及其生物地层学意义(英文)被引量:3
- 2013年
- 报道了甘肃天水地区武山县四门镇南峪村地点发现的一件残破的未成年维曼嵌齿象(Gomphotherium wimani)下颌,标本保存有完整的p3,dp4,m1齿列。颊齿齿冠显示出嵌齿象属(Gomphotherium)的一些进步特征,例如齿脊前后压缩,齿谷宽阔,副齿柱后中心小尖凸显,中附锥和中心小尖趋于分裂,有弱的白垩质发育,符合维曼嵌齿象的鉴定特征。维曼嵌齿象此前发现于甘肃的中中新统,而南峪村地点的含化石地层可与周围其他地点的中中新统对比,因此,南峪村地点维曼嵌齿象层位的地质时代为中中新世。同时,结合孢粉学研究的结果,可能说明中中新世时期,天水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低齿冠的哺乳类如嵌齿象等动物生存。
- 王世骐刘善品颉光普刘佳彭廷江侯素宽
- 关键词:中中新世生物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