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丽红
- 作品数:11 被引量:32H指数:2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理学历史地理更多>>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7
- 2011年
- 目的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IPA)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从2005年1月-2010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断的36例COPD合并IPA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COPD并IPA确诊3例,临床诊断26例,疑诊7例;培养烟曲霉菌24株,土曲霉菌5株,同时培养黄曲霉菌3株,毛霉菌2株;最常见危险因素是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侵入性留置管道及低蛋白血症;常见症状是呼吸困难、胸闷憋气、胸痛、饮食减少、乏力、肺部啰音,经抗菌药及激素治疗无效;早期气管镜改变可见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治疗有效27例,无效9例;有效的27例中早期经验性治疗22例,而无效的9例均为临床诊断或确诊后才开始抗曲霉菌属治疗,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重视分析COPD并IPA的早期临床特点,进行早期诊断及经验性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 曾惠清蔡雪莹陈波吕智彭丽红张雪玲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曲霉菌病
- 92例肺栓塞临床诊治分析
- 研究目的:分析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提高肺栓塞的诊治成功率。方法:总结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92例明确诊断为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和转归。结果:本组肺栓塞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咳嗽、胸痛、...
- 彭丽红曾惠清江兴堂杜艳萍邓丽平张孝斌林秀丽
- 关键词:肺栓塞CT肺动脉造影抗凝
- 老年肺栓塞并COPD患者应用抗凝治疗后呼吸功能、动态心电图、D-二聚体及血气分析变化特点的研究
- 目的:探讨老年肺栓塞并COPD患者应用抗凝治疗后呼吸功能、动态心电图、D-二聚体及血气分析变化特点。方法:选择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的患有COPD合并肺栓塞老年患者86例,观察抗凝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电图、血气变化及D-二聚体变化...
- 曾惠清林秀丽陈波彭丽红朱思虹陈小蓉
- 关键词:肺栓塞D-二聚体
- 误诊为脓胸的原发性肺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肺淋巴瘤1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性肺淋巴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易误诊.其主要症状为咳嗽、胸...
- 彭丽红曾惠清
- 肺隔离症3例临床分析
- 彭丽红江兴堂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菌分布与临床分析
-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1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与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对我院呼吸科及重症监护病房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插管机械通气发生VAP的92例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肺泡灌洗液等...
- 曾惠清彭丽红林秀丽蔡雪莹陈波张孝斌姚艺辉
- 环境危险因素与肺隐球菌病发病的相关性分析
- 肺隐球菌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特别在沿海地区发病率高,2015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约有3万人感染肺隐球菌病,感染率为4.5%,但沿海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平均水平,总之,肺隐球菌病与环境因素有极大关系,尤...
- 陈波彭丽红曾惠清
- 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症并发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观察
-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GC)治疗肾病综合症(NS)并发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经GC治疗后并发重症肺炎的NS患者22例进行分析,密切观察患者的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
- 彭丽红曾惠清江兴堂杜艳萍邓丽平
-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肾病综合征重症肺炎
- Clinical analysis of lung cancer accompanied with tuberculosis
-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ith lung cancer and radiological feature...
- 陈波彭丽红杜艳萍
- 关键词:DIAGNOSIS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与临床分析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2007年1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慢阻肺并呼吸衰竭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发生VAP的92例患者,收集下呼吸道分泌物、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慢阻肺并VAP患者中分离出的菌株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24.1%)、铜绿假单胞菌(17.6%)、肺炎克雷伯菌(15.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4.7%)和大肠埃希菌(10.6%)。与呼吸机使用前应用过抗菌药物治疗者比较,未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者病死率明显较低(17.9%比40.6%,P<0.01)。而应用降阶梯治疗的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升阶梯治疗者(19.3%比57.1%,P<0.01)。呼吸机使用超过4 d发生VAP的病死率为54.8%,呼吸机使用4 d内发生VAP的病死率为45.2%,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并VAP患者的病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机械通气前抗菌药物应用者的VAP病原菌高度耐药,病死率较高;抗菌药物治疗应用降阶梯疗法病死率较低;迟发性VAP与早发性VAP的病死率无明显差异。
- 曾惠清彭丽红蔡雪莹陈波林秀丽张孝斌姚艺辉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