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祖胜

作品数:29 被引量:65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天文地球
  • 2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7篇地震
  • 13篇形变
  • 12篇地壳
  • 9篇GPS
  • 6篇地壳运动
  • 5篇地形变
  • 5篇地震预报
  • 4篇地壳形变
  • 4篇强震
  • 3篇地壳变形
  • 3篇形变测量
  • 3篇形变场
  • 3篇反演
  • 3篇大地形变
  • 3篇大地形变测量
  • 2篇地壳运动观测...
  • 2篇地震对
  • 2篇地震前
  • 2篇地震前兆
  • 2篇地震预测

机构

  • 18篇中国地震局
  • 11篇国家地震局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天津大学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中国民用航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9篇张祖胜
  • 9篇王敏
  • 6篇沈正康
  • 5篇薄万举
  • 5篇杨国华
  • 5篇甘卫军
  • 4篇刘峡
  • 4篇牛之俊
  • 3篇王庆良
  • 3篇傅容珊
  • 3篇郑勇
  • 3篇郭良迁
  • 3篇万永革
  • 3篇尤晓青
  • 2篇孙汉荣
  • 2篇马宗晋
  • 2篇王若柏
  • 2篇陈鑫连
  • 2篇韩月萍
  • 2篇孙建中

传媒

  • 4篇大地测量与地...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系统工程理论...
  • 2篇地震
  • 2篇中国地震
  • 1篇地震地质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地震学刊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第一次全国地...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地震海啸与地...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1
  • 1篇1989
  • 1篇1986
  • 1篇1984
  • 1篇1979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GPS和水准测量资料反演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同震滑动分布被引量:34
2004年
通过分析 2 0 0 1年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前后的GPS资料和 1 979— 2 0 0 2年的水准测量资料 ,获得了地表同震位移场。利用这些同震位移数据 ,以震后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破裂数据为约束 ,反演了破裂断层面上的同震滑动分布。结果表明 ,破裂下界深度为 1 4 .2~ 2 1km(70 %置信区间 ) ,最佳破裂深度 1 7km。虽然在太阳湖段和主破裂带西端的中间区域未观测到地表破裂 ,但反演的结果表明此区域存在 2~ 3m左右的左旋水平走滑 ,与InSAR资料分析得到的结果一致。地表以下的破裂西端止于太阳湖段 ,而东端似乎在地表破裂迹线以东 30km范围内仍存在 1 .5~ 2 .0m的左旋滑动。反演的垂直位移表明断层在东经 93°以西部分大体表现为南盘上升 ,而东经 93°以东部分表现为北盘上升。由大地测量和地表破裂调查得到的地震矩释放为 6 .1× 1 0 2 0 N·m ,与地震波资料的反演结果基本一致。
万永革王敏沈正康陈杰张祖胜王庆良甘卫军
关键词:GPS反演地震破裂地震波同震位移
区域形变场、应力场中期动态演化图像及与强震关系的研究
张祖胜杨国华黄福明陈培善刘文义李旭东刘峡尤晓青
系统研究区域形变场、应力场中期尺度的动态演化图象及其与强震活动的关系。本专题将背景性分析和动态跟踪相结合,在给出应力和形变基本场的同时,研究动态场的演变过程和特征,提取具有物理意义的前兆信息,探讨强震中期(1-3年)的预...
关键词:
关键词:地壳形变强震地震预报
浅源构造地震形变场的一些定性特征
本文根据近年来我国大震的形变资料来说明伴随着浅源构造地震孕育、发生过程的地壳形变场的某些定性特征。地形变的分布形态与地质构造吻合较好,并可用来合理地解释, 这表明地形变是地质构造运动的直接结果,明显地受到浅部构造的控制。...
张祖胜
文献传递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是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观测技术为主,辅之以已有的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测量和人卫激光测距等空间技术,结合精密重力和精密水准测量构成大范围高精度的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本文介绍了其工程建设和工程效益以及取得的经验体...
牛之俊马宗晋陈鑫连张祖胜孙建中游新兆
关键词: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PS地震预报
文献传递
GPS观测三维数字模拟及中国大陆岩石圈构造运动的力学分析
<正>我国自1991年开始的国家攀登计划以及中国地壳运动网络工程积累了若干期全国和局部GPS观测资料,初步获得了中国大陆整体及不同块体的运动图像(Wang.Q,el al,2001)。这对研究和探讨我国大陆表层构造活动及...
刘峡傅容珊郑勇张祖胜
文献传递
根据GPS和InSAR数据反演2001年昆仑山口西地震同震破裂分布被引量:48
2008年
2001年昆仑山口西地震经历了一个相当复杂的破裂过程,迄今为止用不同资料、不同方法和模型得到的同震破裂发布具有很大差异.我们采用地震前后GPS和InSAR观测数据得到的同震位移反演该地震的同震破裂分布。检验各种可能的模型参数,得到在数据与平滑优化约束下尽可能详尽的结果.建模过程经历三个步骤:(1)采用直立断层模型反演.根据解的分辨率和拟合差的折中曲线得到最优平滑约束;(2)改变断层倾角,找到使得观测数据和正演计算拟合最好的断层倾角;(3)根据前面两步得到的最优平滑约束和断层倾角求得地震同震破裂分布.比起前人的研究结果,我们得到的地表走滑分量随断层分布与地质考察数据符合得更好.我们还发现形变沿断层两盘并不对称.断层南盘的位移比北盘大10%~20%.这种位移场的不对称性可以由倾角约为80°~81°的南倾断层所解释.我们首次用大地测量数据揭示了太阳湖断层东端和东昆仑主断层西端~50 km的左阶断层上吸收了0.1~0.2 m的正断层分量,昆仑山口断层段吸收了~0.8 m的逆冲分量.地震释放的总地震矩为9.3×10^(20)N·m,对应于M_w8.0的地震.
万永革沈正康王敏张祖胜甘卫军王庆良盛书中
关键词:昆仑山口西地震
强震孕育中大面积地形变的一些特点
由传统的大地测量方法取得的大面积地形资料目前己广泛地应用于地壳运动和地震的研究,震前大面积地形变有何特征,能否及如何通过震前地形变的研究来达到正确预测、预报地震的目的,这是大家所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文收集并重新整理了发生在...
张祖胜应绍奋沈永坚
文献传递
大地形变异常场分析、中长期前兆预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薄万举张祖胜杨国华郭良迁王若柏谢觉民华彩虹韩月萍
“大地形变异常场分析、中长期前兆预测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研究内容是利用大地形变测量资料提取中长期地震前兆信息,研究相关的信息提取方法,进而对全国形变场进行深入研究,提取出异常场的各项指标,对全国强震危险区给出中长期的预测...
关键词:
关键词:大地形变测量地震
昆仑山口西M_S=8.1级地震的形变应变场研究被引量:13
2004年
根据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前后GPS测点的位移速率 ,用弹性模型公式计算了地壳应变参数 .应变参量的变化表明 ,震前在地震区附近以压应变为主 ,应变速率较大 .位移速率矢量显示出震前的震中地区相对周围为活动性较弱的“稳定”地区 .地壳的形变和应变揭示出孕震体在挤压状态下积累了较高的应变势能 .8.1级地震的同时期由于地壳释放了巨大的应变能而应变速率变化显著 .计算结果表明 ,地震所产生的应变达到 4 .5× 10 -6以上 .发震断裂带的平均左旋走滑量是 3.31m(89°E~ 96°E)
郭良迁张祖胜李延兴王敏薄万举
关键词:水平形变应变速率地震
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的数据处理和精度评估被引量:79
2005年
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集合了各类GPS网近10年的观测数据,提供GPS点在全球参考框架下2000.0历元的绝对位置.文中简要介绍GPS数据处理的方法,给出数据处理的精度统计;以部分点的实测速度为基础,建立中国大陆地壳运动速度场;基于GPS测量的动态系统状态,选择序贯卡尔曼滤波的广义测量平差方法,对GPS点做顾及地壳运动的整网平差,并给出整网平差结果的精度统计和外部检核.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保证了平差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王敏张祖胜许明元周伟李鹏尤晓青
关键词:GPS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地壳运动速度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