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桂
- 作品数:16 被引量:101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 肿瘤患者全麻术后呼吸抑制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被引量:3
- 2015年
- 总结了12177例肿痛患者全麻术后复苏拔管后发生的29例呼吸抑制的原因。主要包括并发ARDS/或TRALI、高龄、手术方式、术中肌松药残余作用或术后镇静镇痛药作用。认为全麻术后严重呼吸道并发症应以预防为主,辨别呼吸抑制的高危因素、针对病因预防、严格拔管指征、严密监护和加强治疗可有效降低术后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并有效降低肿瘤患者全麻术后死亡率。
- 黄玲张爱桂蒙丽英张丽凤黄冰潘灵辉
- 关键词:全身麻醉肿瘤
- 胸、腹腔肿瘤患者手术后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 2015年
- 总结了2011年1月~2014年6月本科发生的65例胸、腹腔手术后并发出血的病例资料和护理经验,主要包括严密监测、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体位管理、建立静脉通道和保守治疗的护理等。认为胸、腹腔肿瘤手术患者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的变化,评估引流管引出液的量和性质,综合分析监护和检测数据,及时发现出血先兆,必要时同时进行抗休克治疗和手术止血,以提高胸、腹腔内出血的抢救成功率。
- 黄玲张爱桂蒙丽英张丽凤黎阳黄冰
- 关键词:胸腔肿瘤腹腔肿瘤出血护理
- 不同给药方法在开胸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评价不同给药方法对开胸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开胸术后患者173例,按照术后不同给药方法分为3组,其中肌内注射组49例,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61例,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63例,比较3组患者镇痛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0,1~2,3—4级疼痛率肌内注射组分别为0.00%,16.33%,83.67%;PCEA组分别为55.74%,40.98%,3.28%;PCIA组分别为14.29%,69.84%,15.87,3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790,P〈0.01)。3组呼吸抑制、血压低、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A和PCEA镇痛效果优于传统肌内注射法,可以安全应用于开胸术后患者,但应注意用药量,同时加强生命体征监测,以策安全。
- 黄玲张爱桂蒙丽英黎阳潘灵辉黄冰
- 关键词:给药方法开胸手术术后镇痛
- 不同形状气管导管套囊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作用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0
- 2014年
- 目的通过模拟实验及临床研究,观察柱形套囊气管导管与锥形套囊气管导管的密封性能,比较两种形状套囊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 (1)实验研究:将相同型号的柱形套囊气管导管与锥形套囊气管导管同时进行静态液体密封测试,观察10min内套囊上液体渗漏情况;(2)临床研究:根据患者转入ICU选择不同形状套囊导管进行分组,柱形套囊组132例,锥型套囊组105例,两组病例均从气管导管冲洗管内注入0.2%亚甲蓝5ml,用纤维支气管镜观察气管黏膜染色情况,统计VAP发生率和发生时间。结果 (1)10min内,相同型号的锥形套囊气管导管液体渗漏量明显少于柱形套囊气管导管;(2)锥形套囊组预防VAP的发生率优于柱形套囊组,特别是预防早期VAP发生率优于柱形套囊组;但在预防长期留置导管VAP方面,两组没有明显差异;锥形套囊组发生VAP的时间明显较柱形套囊组晚。结论使用封闭效果良好的锥型套囊导管,可减少声门下滞留物的渗漏量,延迟VAP发生的时间。
- 黄玲张丽凤张爱桂蒙丽英李桂政黎阳黄冰潘灵辉
-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护理
- 不同给药途径在开胸术后的临床应用研究
- 黄玲黄冰潘灵辉黎阳张爱桂蒙丽英
- 腹部手术病人全身麻醉复苏期间半侧卧位对康复效果的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病人全身麻醉复苏期间半侧卧位对康复的影响。[方法]390例全身麻醉腹部手术病人,根据术后复苏期间不同体位分为两组,观察组270例,采取半侧卧位,即抬高床头30°,同时将病人向左或向右侧翻身20°-30°,背部垫以翻身枕;对照组120例,取去枕平卧位,对术后各项康复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复苏期采取半侧卧位可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减少舌根后坠,预防压疮的发生。[结论]全身麻醉复苏期间取半侧卧位能促进腹部手术病人的康复。
- 黄玲张爱桂蒙丽英张丽凤黎阳黄冰潘灵辉
- 关键词:全身麻醉复苏期腹部手术
- 自控静脉镇痛对肿瘤患者全麻苏醒期呼吸循环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实施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肿瘤患者全麻苏醒期呼吸循环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腹部肿瘤择期手术实施全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患者手术结束转入术后恢复室时即行PCIA,对照组患者待清醒且拔除气管导管后行PCIA。监测两组患者转入术后恢复室时(T0)、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10 min(T3)及拔管后6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监测患者拔管前和拔管后60 min的动脉血氧分压(Pa 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水平;记录患者拔管时间、拔管时躁动评分,观察有无苏醒延迟、拔管后嗜睡和呼吸抑制现象。结果观察组患者MAP和HR波动较为平稳;T1时点MAP和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T0、T2、T3、T4时点的MAP和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拔管时躁动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拔管前5 min和拔管后60 min的Pa O2和Pa 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肿瘤患者手术结束开始实施PCIA可有效抑制气管拔管引起的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减少拔管时躁动发生,且呼吸功能恢复及拔管时间均未受影响,提高了患者的复苏质量。
- 黄玲张爱桂张丽凤蒙丽英黎阳黄冰潘灵辉
- 关键词:肿瘤自控静脉镇痛全麻苏醒期呼吸循环功能
- ICU轮转护士培训模式实施与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ICU轮转护士的培训模式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ICU轮转的18名护士作为对照组,进行传统带教;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ICU轮转的20名护士为观察组,实施"师带徒"专科培训,观察两种培训方法的效果。结果轮转护士经过"师带徒"专科培训后,其理论考核成绩、临床技能操作成绩及ICU护理质量均显著提高,护士独立上岗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 "师带徒"专科护士培训模式有利于ICU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和护理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 黄玲张爱桂张丽凤蒙丽英黎阳黄冰潘灵辉
- 关键词:ICU师带徒专科培训护理质量
-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在重症监护室的临床应用
- 目的 作者对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危重症患者留置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就其临床应用及相关并发症进行研究.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危重症病例261例,男171例,女90例,年龄21~88岁.均施行...
- 黄玲张爱桂蒙丽英覃斯虹李道创黄冰
- 不同形状气管导管套囊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作用的对比研究
- 目的 通过模拟实验及临床研究,观察柱形套囊气管导管与锥形套囊气管导管的密封性能,比较两种形状套囊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 实验研究:将相同型号的柱形套囊气管导管与锥形套囊气管导管同时进行静态液体密封测...
- 黄玲张丽凤张爱桂蒙丽英李桂政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