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海泉

作品数:18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中国科学院科技支青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经济管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4篇生物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2篇盆地
  • 12篇柴达木盆地
  • 10篇介形类
  • 5篇地层
  • 4篇化石
  • 3篇地层对比
  • 3篇三湖坳陷
  • 3篇微体
  • 3篇勘探
  • 2篇底界
  • 2篇地震地层
  • 2篇新生代
  • 2篇生物地层
  • 2篇天然气勘探
  • 2篇下干柴沟组
  • 2篇介形类化石
  • 1篇等时性
  • 1篇地层学
  • 1篇地层研究
  • 1篇地震地层学

机构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青海油田公司
  • 4篇中国石油青海...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
  • 2篇青海油田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作者

  • 16篇张海泉
  • 11篇乔子真
  • 8篇孙镇城
  • 8篇路艳丽
  • 6篇曹丽
  • 5篇孙乃达
  • 3篇袁秀军
  • 3篇袁秀君
  • 3篇董宁
  • 2篇景民昌
  • 2篇杨藩
  • 2篇张永华
  • 1篇孟凡巍
  • 1篇吉利明
  • 1篇曹丽
  • 1篇任玉芬
  • 1篇王海玲
  • 1篇董宁
  • 1篇张宏欣
  • 1篇景明昌

传媒

  • 4篇青海石油
  • 3篇微体古生物学...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古地理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时代金融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柴达木盆地中、新生界及各构造地层框架研究
孙镇城乔子真张海泉董宁曹丽袁秀军路艳丽张永华王海玲张红欣
该项目采用综合地层研究方法,充分利用盆地沉积、构造、石油地质特征及盆地沉积演化资料,形成一套符合柴达木盆地实际情况的综合地层研究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完成各三级构造(高点)地层框架图181张,覆盖了整个盆地所有地面构造和潜伏...
关键词:
关键词:油气勘探柴达木盆地
财务分析理论发展和定位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本篇文章是基于财务学和会计学的知识,将财务分析与其联系起来,研究基于它们的关于财务分析的情况,让我们不得不考虑如何科学发展财务分析以及如何对其定位,又加之现阶段金融经济市场的变幻莫测对财务分析的影响,所以得出了一些关于财务分析创新、发展和体系改革的构想。
张海泉
关键词:财务分析会计变革
三湖坳陷介形类化石丰度与天然气气源岩
2004年
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上新统一第四系自生自储的天然气藏。已成为我国四大天然气产区之一。与柴达木盆地侏罗系、古近系、新近系原油伴生气与凝析气不一样,三湖坳陷生物成因气的气源岩母质主要是浅水湖泊动植物的有机质。在该区很多门类的生物群落中,具有双壳易于保存为化石的微体动物介形类的丰度,基本上反映了生物成因气气源岩的分布。介形类化石丰度高低变化基本上反映了气源岩的好坏或有无。论文以三湖坳陷介形类化石丰度纵横向变化,提出了三湖坳陷天然气勘探方向:北扩伊北(伊戛雅乌汝北坳陷)比西扩红三旱四号方向更有利。
曹丽张海泉
关键词:介形类化石丰度气源岩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
柴达木盆地东部微体化石丰度与天然气源岩被引量:3
2006年
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坳陷上新统—第四系自生自储的天然气藏,已成为我国四大天然气产区之一。与柴达木盆地侏罗系、古近系—新近系原油伴生气与凝析气不一样,三湖坳陷生物成因气的气源岩母质主要是浅水湖泊动植物的有机质。在该区诸多门类的生物群落中,具有双壳易于保存为化石的微体动物介形类的丰度,与生物成因气源岩的分布密切相关,介形类化石丰度高低变化基本上反映了气源岩的好坏或有无。本文以三湖坳陷介形类化石丰度纵横向变化,提出了三湖坳陷进一步勘探天然气的方向向坳陷北、东和南部比向西部红三旱四号方向较有利,因为该坳陷西部湖水含盐量太高,介形类等水生生物能生存者不多,生烃母质量少。
门相勇孙镇城曹丽张海泉乔子真孙乃达
关键词:三湖坳陷天然气勘探介形类化石
柴达木盆地北缘昆特依凹陷始新统下干柴沟组微体古生物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昆2井是柴达木盆地北部昆特依凹陷区潜伏Ⅰ号构造上的第一口勘探井,为了建立该地区地层层序,对该井的岩屑及岩芯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微体古生物学研究,仅在下干柴沟组发现少量轮藻化石和零星的介形类化石。下干柴沟组下段出现的轮藻类Gyrogona qianjiangica和Lamprothamnium? brevis是我国中始新世最常见的化石。该层段的轮藻类可命名为Gyrogona qianjiangica-Lamprothamniumcurta-L. brevis组合,时代为中、晚始新世。本文以Gyrogona qianjiangica分布的顶、底界作为昆2井下干柴沟组下段的标志,划分结果与其它轮藻及介形类化石的对比结果基本一致。氯离子含量分布显示,轮藻类化石产出的下干柴沟组是整个地层剖面中含盐度最低的沉积阶段,表明下干柴沟组沉积时期,该地区处于水域比较广阔的淡水湖泊环境,但在个别层段出现咸化环境,产出以喜盐的Austrocypris为代表的介形类化石。
吉利明乔子真张海泉孟凡巍
关键词:介形类始新统下干柴沟组柴达木盆地
台吉乃尔构造七个泉组底界的分歧与讨论
2006年
1998年通过地震地层学和生物地层学的综合研究,统一对比了柴达木盆地露头区基准剖面与覆盖区探井的七个泉组底界。底界之上为强壮青星介带,其下为中华微湖花介带,相当三湖坳陷测井标准层K_(13)(地震T_0)。2005年台吉乃尔构造新探井台吉4井七个泉组底界的设计和对比,仍未摆脱1998年前旧标准的影响,把底界定在中华微湖花介带之下,需要修正。论文强调坚持地震地层学与生物地层学方法的综合对比。
路艳丽孙镇城乔子真张海泉
关键词:生物地层学地震地层学介形类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介形类动物群特征及环境意义被引量:51
2006年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介形类动物群依其属种组成及埋葬学特征可区分为河流、滨湖沼泽、浅湖(0~12m)、半深湖(12~25m)和深湖(〉25m)等多种组合。湖相介形类化石组合始见于始新世中期沉积的下干柴沟组下段上部,它们既不同于淡水湖介形类,也不同于溺湖介形类,而是典型的陆源半成水-成水湖介形类动物群;该组合的首次出现,是本区古近纪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湖侵的标志。介形类动物群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系中的纵向横向分布表明,在中、晚始新世(下干柴沟组上段-上干柴沟组下段沉积期)发生规模最大的湖侵,渐新世(上干柴沟组上段沉积期)的湖区虽仍继续向东扩大,但水体明显变浅,标志着湖侵已接近尾声。这一湖侵与邻区塔里木盆地西南始于古新世而结束于始新世末至渐新世初的古近纪海侵相比,发育时期大不相同,在起源上两者间应无因果关系。
杨藩乔子真张海泉张永华孙镇城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介形类新生代沉积环境
风6井化石正星介爆发点识别与上油砂山组底界的对比
2005年
根据生物爆发等时性的原则,提出了柴达木盆地风西构造上油砂山组/下油砂山组对比的新界线,以这一原则对比到红沟子构造沟5井,提出了该井井深4000m上下的下干柴沟组油层应划为上干柴沟组油层。在岩屑录井微体化石地层对比中,提出绘制正星介丰度曲线,并识别正星介属出现的爆发点来对比地层的新方法。
路艳丽张海泉乔子真
关键词:爆发点底界下干柴沟组微体化石岩屑录井等时性
柴达木盆地上侏罗统两个轮藻组合的划分与对比
2005年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是重要的烃源岩,已发现六个油气田,是目前青海油田重点勘探层系。鱼33井就是在鱼卡油田上钻探的一口重要探井,该井的地层研究不仅对柴北缘地层对比与油气勘探有关,而且解决了盆地的上侏罗统划分与对比。通过对鱼卡构造鱼33井地层框架图的研究,发现了柴达木盆地侏罗系开口轮藻属Aclistochara两套组合带,并以采石岭开口轮藻Aclistochara caishilingensis为代表的轮藻组合带,作为上侏罗统下部的对比标志。这两套组合与盆地西部红沟子构造红中9井的轮藻组合恰好吻合。从而对红中9井上侏罗统采石岭组与红水沟组两套轮藻化石组合进行了成功的对比。为今后盆地东西部侏罗系划分对比提供了重要基础。
董宁袁秀军张海泉
关键词:上侏罗统地层研究化石组合组合带框架图轮藻属
柴达木盆地七个泉组和第四系-新近系的分界被引量:9
2006年
柴达木盆地东南部三湖坳陷,已发现3个上新统-第四系七个泉组气源岩的气田。把三湖坳陷七个泉组底界当成第四系与新近系的分界是一个误解。基于测井、地震地层和磁性生物地层的研究,三湖坳陷七个泉组底的年龄为2.80M a,位于涩北新深1井1 747 m。柴达木盆地第四系与新近系分界,在许多论文中,有3种不同观点:①奥杜威末,1.67M a(1.80 M a),位于涩中6井710 m,即测井标准层K3以上19 m;②松山与高斯分界,2.48 M a(2.60 M a),位于涩深1井1 460 m,即K10以下37 m;③马默思末,3.05 M a,位于达参1井2 779 m。上述3个分界数据中无一与七个泉组底界对应。距今约1.80 M a的第四系与新近系分界定义已被国际地层委员会1998年投票通过,并于1999年经国际地科联批准。因此,依此定义来看,三湖坳陷大部分气源岩是晚新近纪-早第四纪的沉积,尤其是晚新近纪上新世。在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研究中,作者建议最好使用地层单位名称七个泉组,而不用符号Q1+2。连接地震反射T0界面(测井标准层K13)和盆地边缘有局部不整合的七个泉组底界的对比,对于研究构造运动、成气和成藏是很有用的。作为七个泉组底界,地震反射界面T0的对比,在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中央具有实用性、等时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孙镇城乔子真景明昌张海泉孙乃达路艳丽王洪江
关键词:不整合第四纪柴达木盆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