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汉梁
- 作品数:14 被引量:105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州市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卒中中医证候特征与Brunstrom测评表不同阶段相关关系的探讨
- 2002年
- 张汉梁黄应杰
- 关键词:中医证候脑卒中偏瘫
- 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将1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86例,以电针方法(主穴)治疗;对照组68例,以超短波为主的方法治疗,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Mcgill简化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44例,有效3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治愈23例,有效3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5.3%,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能降低Mcgill简化量表的评分水平,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良好镇痛作用,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 李丽霞林国华张汉梁刘醒如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电针夹脊穴
- 按不同阶段、按屈肌、伸肌不同功能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体会
- 笔者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以国际上通用的Brunnstom脑卒中运动恢复六阶段表为分期、分阶段治疗偏瘫的依据,即按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的肌张力的改变,而采取或处于屈肌;或处于伸肌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治疗效果使用简式F...
- 张汉梁
- 文献传递
- 中风病不同病程中医证候特征与脑病理改变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8
- 2000年
- 目的 :探讨中风病不同病程中医证候特点与脑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 92例首次中风病人 ,将CT检查结果与中风病不同时期中医证候得分、频率、年龄等进行分析。其结果提示 ,中风病病人 ,痰证和瘀证是中风病人整个病程的主要病理改变。火证、瘀证和痰证是中风急性期主要改变 ,而出血性与缺血性之间的中医证型又不尽相同。气虚证和阴虚阳亢证则是中风恢复期的主要改变。
- 张汉梁黄坚红黄应杰
- 关键词:中风中医证候痰证瘀证
- 震颤宁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 2004年
- 目的:探讨中药震颤宁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方法:以中药震颤宁和美多巴合用治疗帕金森患者40例,并与单用美多巴组20例相对照。结果:治疗组治愈2例,显效12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治愈1例,显效6例,总有效率85%,两组对比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美多巴的药物副作用明显减轻(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脊液中多巴胺代谢产物高香草酸、5-羟吲哚乙酸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患者血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明显升高,过氧化脂质(LPO)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药可能通过抗氧化和影响中枢神经递质代谢,而具有防治帕金森病的作用。
- 祝维峰叶绍伟张汉梁
- 关键词:帕金森病中医药治疗
- 按不同阶段、按屈肌、伸肌不同功能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体会
- 本文以祖国医学的针刺和梅花针为主要治疗手段,在治疗过程中采用Brunnstom脑卒中运动恢复阶段以指导针刺治疗,治疗中又结合到神经生理学、神经康复学的某些治疗措施,最后以FMMS表和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
- 张汉梁
-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针刺疗法
- 文献传递
- 中风病的中医辨证与CT扫描关系探讨——附中风病5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1989年
- 笔者在广州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进修期间,对50例中风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并参考 CT 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共50例,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6~9岁3例,10~19岁2例,20~29岁5例,30~39岁6例。
- 张汉梁
- 关键词:中风病中医诊断中医辨证中经络CT
- 不同取穴方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2
- 2002年
- 目的 :对比不同取穴方法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方法 :以Brunnstrom脑卒中运动恢复六阶段表作为治疗偏瘫划分阶段标准 ,按不同阶段选取不同屈肌伸肌的穴位进行治疗。同时用简式Fugl Meyer运动量表作为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并设常规针刺治疗组对照。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比常规针刺治疗组明显提高 (P <0 0 5 )。结论 :根据神经反射弧的原理 ,结合康复学的有关评定措施 ,分不同阶段。
- 张汉梁
- 关键词:取穴方法缺血性中风偏瘫针灸疗法疗效
- 通络饮治疗中风120例疗效观察
- 2004年
- 祝维峰张汉梁李丽霞
- 关键词:中风通络饮
- 综合疗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106例被引量:4
- 2001年
- 张汉梁
- 关键词:中风针药并用急性期针灸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