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桓虎

作品数:44 被引量:132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应激
  • 6篇衰竭
  • 6篇肝炎
  • 5篇血浆
  • 5篇脂肪
  • 5篇胶囊
  • 4篇脂肪肝
  • 4篇中医
  • 4篇酒精
  • 4篇酒精性
  • 4篇关节炎
  • 4篇非酒精性
  • 3篇蛋白
  • 3篇凋亡
  • 3篇血浆置换
  • 3篇血液
  • 3篇炎症
  • 3篇药疗
  • 3篇药疗法

机构

  • 30篇山西医科大学...
  • 15篇山西医科大学
  • 11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遂川县人民医...
  • 2篇山西省肿瘤医...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山西中医药大...
  • 1篇大连大学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山西医学院
  • 1篇吕梁市人民医...

作者

  • 42篇张桓虎
  • 10篇段钟平
  • 8篇高虹
  • 8篇任锋
  • 5篇张向颖
  • 5篇赵婕
  • 5篇贾妮娜
  • 5篇陈煜
  • 5篇赵心恺
  • 4篇樊改英
  • 4篇肖晋美
  • 4篇时红波
  • 3篇段晨
  • 3篇王舒云
  • 3篇郑素军
  • 3篇王丹琼
  • 3篇陈德喜
  • 3篇吴栋
  • 3篇郭媛媛
  • 3篇张继萍

传媒

  • 8篇临床医药实践
  • 3篇实用肝脏病杂...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中医药研究
  • 2篇光明中医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医院统计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山西中医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肝脏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护理研究(下...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19
  • 8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1995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浆置换联合持续性血液滤过透析对慢性重型肝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持续性血液滤过透析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记录41例慢重肝患者(A组)在应用血浆置换及持续性血液滤过透析联合内科综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的改善情况,并与40例行血浆置换联合内科综合治疗的慢重肝患者(B组)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A组临床症状改善100%,肝性脑病清醒率55%;B组则相应为55%和20%。两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胆红素(TB IL)及谷丙转氨酶(ALT)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上升(P<0.05),A组近期有效率、近期生存率分别为58.5%及46.3%,B组为50%及3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及持续性血液滤过透析联合内科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慢重肝患者的肝功能,从而提高其近期生存率和肝性脑病清醒率。
张桓虎赵心恺高虹邓志华肖晋美赵婕石晓蕾王丹琼
关键词:血浆置换慢性重型肝炎预后
肝脂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肝脂康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肝脂康胶囊,对照组口服罗格列酮,观察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肝功能及血脂变化。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明显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同时甘油三脂(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肝脂康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
张桓虎樊改英吴栋
关键词:脂肪肝中医药疗法肝脂康胶囊
通痹胶囊和甲氨碟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比较通痹胶囊和甲氨碟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3 0例分为通痹胶囊组2 0例 ,每日 6g分 3次口服 ;甲氨碟呤组 10例 ,10 mg每周 1次 ,两药均四周为 1个疗程 ,连用 3个疗程。结果 :口服 4、8、12周通痹胶囊组总有效率为 45 %、60 %、65 %。甲氨碟呤组的总有效率为 5 0 %、60 %、70 %。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通痹胶囊组的不良反应低于甲氨碟呤组。结论 :复方中药通痹胶囊与甲氨碟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均有治疗作用 ,且两者无明显差异 。
张桓虎周冰
关键词:通痹胶囊甲氨碟呤类风湿关节炎
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浆维生素D水平变化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浆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其对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在12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难治性丙型肝炎102例和非难治性丙型肝炎23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维生素D水平。结果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基线血清维生素D浓度(12.9±1.6 ng/ml)显著低于非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19.7±2.2 ng/ml),P<0.05];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22.6%,也显著低于非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的88.5%(P<0.001)。结论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浆维生素D水平较非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低,抗病毒治疗效果差。
范晓红高虹贾妮娜高伟张桓虎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维生素D病毒学应答
重性抑郁症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及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探究重性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并分析其与炎症因子和汉密尔顿24项抑郁评定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24,HAMD-24))评分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共纳入符合纳入、排出标准的首发未治疗的MDD患者58例以及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HCs)50例。采用HAMD-24评估所有受试者的抑郁症状严重程度,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法评估肠道菌群的组成。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肠道菌群与炎症因子和HAMD-24评分的相关性。结果MDD组的CRP水平显著高于HC组(t=8.353,P<0.050)。Alpha多样性分析(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及Pielou指数)显示MDD组和HC组的肠道菌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529、8.893、10.825,均P<0.050),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组菌群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97,P<0.050)。进一步线性判别分析发现,在属水平上,MDD组的双歧杆菌属、布劳特菌属、粪球菌属、巨单胞菌属及Dorea相对丰度较高,HC组的拟杆菌属、粪杆菌属、罗氏菌属及小杆菌属相对丰度较高。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布劳特菌属和粪球菌属与CRP和HAMD-24评分呈正相关(r=0.258、0.284、0.235,0.262,均P<0.050),粪杆菌属和罗氏菌属与CRP呈负相关(r=−2.030、−0.221,均P<0.050)。结论MDD患者的肠道菌群发生改变,血浆CRP水平升高,且发生改变的肠道菌群与血浆CRP水平和HAMD-24评分密切相关。
郭峰涛郭峰涛徐云帆张坤张坤张桓虎
关键词:重性抑郁症肠道菌群炎症因子
肝脂康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甘油三酯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肝脂康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甘油三酯(TG)的影响。方法:4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口服肝脂康胶囊3个月,观察肝脏B超、TG、ALT变化。结果:显效28例(58.33%),有效14例(29.17%),无效6例(12.5%)。总有效率87.5%。治疗后TG、ALT明显下降(P<0.05)。结论:肝脂康胶囊可明显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TG、ALT水平。
吴栋张桓虎李丽樊改英赵婕赵心恺
枳实消痞汤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消化间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的影响
2010年
目的观察枳实消痞汤高、中、低剂量以及莫沙比利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MMC)的影响及其变化特点。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模型,用多道生理记录仪分别记录正常对照组(10只)和急性肝功能衰竭组(10只),莫沙比利组(10只)以及枳实消痞汤高(10只)、中(10只)、低剂量组(10只)的胃肠消化间期MMC,并对各组大鼠胃肠消化间期MMC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莫沙比利组相比较,枳实消痞汤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胃窦、十二指肠、空肠MMCⅡ相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658,P=0.879);与低剂量组相比较,中剂量组胃窦、十二指肠、空肠MMCⅡ相显著缩短(P=0.001);与莫沙比利组相比较,枳实消痞汤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胃窦、十二指肠、空肠MMCⅢ相持续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67和0.441),枳实消痞汤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相比较,胃窦、十二指肠、空肠MMCⅢ相持续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841);与低剂量组相比较,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胃窦、十二指肠、空肠MMCⅢ相持续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4);与莫沙比利组相比较,枳实消痞汤高、中、低剂量组对周期的改变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72,0.347,0.716)。结论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MMCⅡ相显著延长,呈移行性簇状收缩,MMCⅢ相明显缩短,这可能是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胃肠动力障碍的主要原因。枳实消痞汤高、中、低剂量和莫沙比利组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MMCⅡ相缩短和MMCⅢ相延长有明显的改善,其中枳实消痞汤高剂量、中剂量和莫沙比利组临床效果相近。提示枳实消痞汤对改善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胃动力障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王艺静刘梅段钟平陈煜郑素军赵军丁美张桓虎
关键词:枳实消痞汤
《伤寒论》应用生姜浅析被引量:1
1995年
《伤寒论》应用生姜浅析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030001)乔连厚,陈雅惠,张桓虎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任华爱关键词伤寒论,生姜《伤寒论》是论述多种外感疾病的专著,严格遵循依证立法、依法立方、依方选药的法则,其立法之准,方药之精,疗效之高,应用之广被后...
乔连厚陈雅惠张桓虎任华爱
关键词:伤寒论生姜
内质网应激诱导未折叠蛋白反应干预药物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内质网应激(ERS)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内质网中出现错误折叠或未折叠蛋白在腔内聚集以及钙离子平衡紊乱的状态。ERS与各种肝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因此对ERS进行干预将对肝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机会。本文介绍了ERS引起的未折叠蛋白反应及其干预药物在肝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可能提供的新的靶点。
郭媛媛任锋段钟平张桓虎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未折叠蛋白反应抑制剂基因治疗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中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频数和细胞表型的变化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中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mDC)频数和细胞表型的变化,以及与患者临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11c^+mDC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比率;磁珠分选方法分离纯化CD11c^+mDC,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c^+m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表达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中CD11c^+mDC占PBMC的比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1%±0.40%)vs.(0.78%±0.40%),P<0.05];患者组不同临床严重程度CD11c^+mDC频数存在差异;新鲜分离的CD11c^+m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表达较低,但患者组CD80和CD86的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3%±3.22%)vs.(2.50%±1.23%),(43.95%±16.42%)vs.(17.22%±7.53%),P<0.05]。结论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中CD11c^+mDC频数降低,但CD11c^+m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表达率并未严重受损;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中CD11c^+mDC频数降低可能与患者临床严重程度相关。
王香莉郑天送贾妮娜肖晋美高虹张继萍张桓虎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频数细胞表型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