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松平

作品数:25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启东市肝癌防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5篇肝癌
  • 10篇肿瘤
  • 9篇细胞
  • 9篇免疫
  • 8篇细胞癌
  • 8篇肝细胞
  • 8篇肝炎
  • 8篇肝肿瘤
  • 8篇肝组织
  • 7篇肝细胞癌
  • 7篇病毒
  • 5篇组织化学
  • 4篇蛋白
  • 4篇免疫组织
  • 4篇免疫组织化学
  • 4篇肝炎病毒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原发性
  • 3篇原发性肝癌

机构

  • 10篇第二军医大学
  • 9篇启东市肝癌防...
  • 4篇启东肝癌防治...
  • 4篇无锡市第四人...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5篇张松平
  • 18篇王能进
  • 12篇倪灿荣
  • 10篇戴益民
  • 8篇陆培新
  • 4篇徐秉栋
  • 2篇金妮
  • 1篇丛文铭
  • 1篇黄常志
  • 1篇钱洪流
  • 1篇李晶阁
  • 1篇诸亚君
  • 1篇李文广
  • 1篇柳标
  • 1篇谢金荣
  • 1篇陈汉
  • 1篇王要军
  • 1篇张启南
  • 1篇于树玉
  • 1篇黄启生

传媒

  • 2篇中国畜禽传染...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天津医药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国肿瘤
  • 1篇江苏医药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肿瘤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癌症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新消化病学杂...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4篇1996
  • 3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 4篇1990
  • 1篇1989
  • 2篇198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三种肝炎病毒基因和抗原表达及重叠感染被引量:2
1994年
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三种肝炎病毒基因和抗原表达及重叠感染寿芝萍,戴益民,倪灿荣,金妮,王能进,张松平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除乙型肝炎病毒(HBV)外,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丁型肝炎病毒(HDV)也与肝癌发生有关。我们应用原位分子杂交(ISH)和免疫组化技...
寿芝萍戴益民倪灿荣金妮王能进张松平
关键词:肝肿瘤肝炎病毒
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复发因素分析被引量:3
1993年
对64例肝癌根治术后随访10年以上患者,分复发、长期生存两组进行了临床和病理特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术后复发率为59.38%(38/64),其中1、3、5、10年复发率分别占17.19%、35.94%、46.88%和53.13%。并提示有症状就诊患者、瘤肿纤维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伴中或重度肝硬变、有明显的肝细胞不典型增生变、肉眼不易发现的血管内癌栓以及HBsAg、HBcAg同时出现在癌周肝内的HBV复制,是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
张松平王能进
关键词:切除术肝肿瘤
黄曲霉毒素B_1诱发大鼠肝细胞癌变的组化研究
1990年
本实验详细观察了黄曲霉毒素B_1(AFB_1)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肝组织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DNA、RNA及糖元的动态变化,以揭示肝细胞癌变过程中其分布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为进一步阐明AFB_1诱发大鼠肝细胞癌变机理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本实验所用Wistar大鼠及其分组情况见本研究第1次报道。
沈儒龙徐秉栋李晶格陆培新王能进张松平
关键词:肝癌黄曲霉毒素组织化学
小肝癌及其癌周肝组织的免疫组化研究:104例HBsAg、HBcAg、AFP测定
介绍应用PAP免疫组化方法,对65例小肝癌癌周肝组织及22例非肝癌标本进行了HBsAg、HBcAg、AFP标志。癌内HBsAg阳性率为13.8℅、HBcAg阳性率为9.2℅、AFP阳性率为75.0℅;癌周肝组织内HBsA...
张松平郭思源王能进
关键词:乙型肝炎核心抗原染色(生物学)切片(生物学)放射自显影法免疫电泳
硒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
1990年
病毒性肝炎是世界上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较为严重的常见传染病。我国是肝炎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仅乙型肝炎患者就有2700万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约有一亿人。江苏省启东县是肝炎流行地区,甲型肝炎每隔4~5年暴发流行一次,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为15%左右。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命。启东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肝癌及乙型肝炎与硒关系较为密切。1980年我们对启东县永阳乡与西宁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永阳乡居民主粮硒含量较西宁乡低,而居民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及肝癌发生率均比西宁乡高,提示硒摄取量和肝炎、肝癌发生有一定关系。
李文广柳标谢金荣黄启生张启南倪正平王能进张松平于树玉诸亚君黄常志于维平侯充龚秀兰
关键词:流行病学研究携带者肝脏炎症乙肝病毒肝癌发生
肝细胞肝癌及癌周组织中P^(53)、C-myc基因产物表达的研究
1995年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肝癌高发区62例肝细胞癌组织及癌周肝组织进行了P53和C-myc基因产物的标记。结果显示,肝细胞肝癌组织中P53与C-myc基因蛋白均过量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4.19%与67.74%,均高于有关文献报道的检测率。癌周肝组织中P53与C-myc阳性检出率均低于癌组织。HBsAg阳性病例、癌周伴肝硬变病例P53与C-myc基因异常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相应的阴性病例。本文随访病例中,术后肿瘤复发组P53与C-myc基因表达的阳性率极明显地高于未复发尚生存组。
张松平戴益民王能进倪灿荣
关键词:肝癌癌基因免疫组化
肝癌患者肝内HBsAg表型及分布(211例手术切除肝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1
1987年
本文对肝癌高发区211例手术切除肝细胞癌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对肝内HBsAg表型及分布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非癌肝组织154例(73%)HBsAg阳性,其表型可分为胞浆型(55.8%),胞膜型(10.4%)及胞浆-膜混合型(33.8%)三型。胞浆型多散在分布,而膜型及混合型多聚集成片。2.肝内HBsAg检出率受肝内多种病变(特别是肝硬化及肝炎)所影响,在肝细胞损伤及病变活动时肝内HBsAg多呈膜型或混合型,而病变静止时则多呈胞浆型。3.肝内HBsAg检出率与肝癌患者年龄有密切关系,青年组阳性率高达87.5%,而老年组则仅41%。本文讨论中指出,在我国肝癌高发区,肝硬化并不是肝癌发生不可缺少的前驱病变,部分病例在由HBV所引起的慢性肝炎基础上直接发生为癌,HBV可能是肝硬化及肝癌共同致病因素,在其它致癌物(黄曲霉毒素)共同作用下,加速肝癌形成。
徐秉栋吴树扬钱洪流李晶阁王能进张松平
关键词:HBSAG肝癌患者肝内手术切除表型
HCV RNA及其编码蛋白在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
1995年
本文采用光敏生物素标记的HCVcDNA探针和免疫金银显色法对42例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的HCVRNA和HCAg进行了检测,发现HCVRNA可以感染肝癌细胞,其分布状态及其抗原表达亦与肝组织一致。这些阳性细胞在组织中的感染状态多呈区域性,在此区域又可呈片状、簇状或散在分布。
寿芝萍戴益民倪灿荣王能进张松平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肝细胞癌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法
人原发性肝癌及癌周肝组织内C-myc表达研究被引量:13
1996年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58例原发性肝癌组织石蜡切片中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C-myc蛋白在肝癌组织及其癌周肝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8.97%(40/58)及65.52%(38/58)。C-myc蛋白表达的增加与HBsAg阳性、肝硬化及具有明显肝细胞不典型增生、癌周肝内转移、肿瘤无纤维包膜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肝癌手术切除患者中,C-myc蛋白表达增加则肿瘤复发机率亦增高。文中还讨论了C-myc蛋白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可能作用。
王能进张松平陆培新戴益民倪灿荣
关键词:肝肿瘤免疫组化C-MYC蛋白
AFB_1建立大鼠肝癌模型以及云芝多糖对肝癌发生阻断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3
1992年
模拟人类误食毒素的方法,用AFB_1喂饲大鼠,二年内肝癌发生率为61.19%(19/31)。肝组织定期活检结果表明,癌变过程分为早期(1~30周)、中期(31~54周)、晚期(55~104周)三个阶段。喂饲云芝多糖的大鼠不仅生存时间延长,体重增加,白细胞总数提高,肝组织r-GT灶面积缩小,而且肝癌发生率亦明显减少(34.38%,11/33,P<0.05),实验结果表明,用AFB_1可以建立稳定的大鼠肝癌模型,云芝多糖对肝癌发生有明显的阻断作用。
陆培新王能进张松平徐秉栋沈儒龙
关键词:肝脏肿瘤云芝多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