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恩来

作品数:41 被引量:227H指数:11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创新强省计划项目云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引工程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水稻
  • 6篇多样性
  • 6篇性状
  • 6篇叶枯病
  • 6篇枯病
  • 6篇白叶枯
  • 6篇白叶枯病
  • 5篇稻种
  • 5篇水稻地方品种
  • 5篇表型
  • 5篇病菌
  • 4篇稻区
  • 4篇地方稻种
  • 4篇叶枯病菌
  • 4篇梯田
  • 4篇种质
  • 4篇微卫星
  • 4篇微卫星标记
  • 4篇耐冷
  • 4篇哈尼梯田

机构

  • 38篇云南省农业科...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云南农业大学
  • 4篇云南省农业生...
  • 3篇云南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云南中医学院
  • 2篇国际生物多样...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嘉兴学院
  • 1篇青海省农林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41篇张恩来
  • 34篇汤翠凤
  • 34篇董超
  • 32篇阿新祥
  • 30篇戴陆园
  • 29篇张斐斐
  • 28篇徐福荣
  • 24篇杨雅云
  • 10篇陈丹
  • 6篇杨文毅
  • 6篇申时全
  • 4篇和建平
  • 4篇余腾琼
  • 3篇吴斌
  • 3篇彭新禧
  • 3篇韩龙植
  • 3篇张宗文
  • 2篇董鲜
  • 2篇崔迪
  • 2篇张红生

传媒

  • 12篇植物遗传资源...
  • 6篇中国水稻科学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遗传
  • 2篇植物病理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稻米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全国生物遗传...
  • 1篇2014中国...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毒素及其与致病性关系被引量:5
2013年
为了探寻云南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间毒素的差异及毒素与病菌致病性的关系,本研究选用致病性差异较大的3个云南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株,采用乙酸乙酯法提取其毒素,用水稻幼苗浸根法和种子发芽抑制法测定毒素粗提物的生物活性,并用TLC法分析毒素组分及组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3个菌株单细胞产毒素量与菌株的致病性强弱成正相关;供试的3个菌株,无论其致病力强弱,其产生的毒素只要有足够的量,都能抑制水稻种子发芽,也能使水稻幼苗萎蔫,且毒素浓度越高,作用越明显;菌株间毒素组分和组分含量存在差异,一些特异的组分是否与其致病性有关,需要深入研究。
冯云程阿新祥刘自单张斐斐董超杨雅云张恩来汤翠凤徐福荣戴陆园
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菌毒素生物活性
燕麦核心种质构建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
燕麦(AvenaL.)是一种营养、食用、医疗保健和饲用价值非常高的小宗作物。本研究以3255份燕麦材料为基础,开展了燕麦核心种质的构建研究,并以构建的核心种质为材料,开展了表型性状和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张恩来
关键词:燕麦核心种质表型性状SSR
文献传递
云南不同种皮色地方稻种的总黄酮含量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为了解不同种皮色地方稻种的总黄酮含量与其种子萌发品质的相关性,测定了17份云南地方稻种谷粒、糙米和谷壳的总黄酮含量,以及谷粒和糙米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4项萌发指标。结果表明,红皮和紫皮谷粒及糙米的总黄酮含量显著、极显著高于白皮,而谷壳的总黄酮含量则无明显差异。红皮谷粒的4项萌发指标均高于紫皮和白皮,但仅红皮与白皮谷粒之间的发芽势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红皮糙米的4项萌发指标极显著地高于紫米和白米,且除发芽指数外,紫米的其他3项萌发指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白米,表明有色种皮谷粒、糙米的总黄酮含量较高,其萌发指标也相应较高。相关分析表明,谷粒的总黄酮含量与4项萌发指标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糙米的总黄酮含量则与4项萌发指标呈显著正相关;谷壳的黄酮含量与种子萌发无关,而糙米的黄酮含量则显著地影响种子的萌发特性。
汤翠凤董超阿新祥张恩来陈丹张斐斐申时全戴陆园
关键词:种皮颜色地方稻种总黄酮萌发特性
利用微卫星标记比较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两个不同时期种植的水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2
2011年
为了揭示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两个不同时期种植的水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以元阳哈尼梯田过去种植(20世纪70年代收集于元阳县,现保存于种质库)的72个和当前种植的76个品种为材料,采用48个SSR分子标记进行多态性、遗传相似性和聚类分析。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位点多态信息含量和基因型多样性指标在过去与当前的品种间,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共有24个SSR标记的52个等位基因位点在过去与当前种植的品种中存在差异,其中,有18个SSR标记的32个等位基因位点在当前的品种中未检测到,同样,有16个SSR标记的20个等位基因位点在过去的品种中未检测到。基于48个SSR分子标记的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当前种植的品种为0.3340,过去为0.3313,过去与当前的品种分别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203和0.174处分为籼、粳两个亚种群。表明元阳哈尼梯田水稻地方品种经过30多年的自然与人工选择,虽有部分等位基因位点发生了变异,但仍保留了原有的遗传多样性;元阳哈尼梯田水稻地方品种存在明显的籼、粳分化。元阳哈尼梯田及其水稻地方品种是研究稻作籼粳演化的理想基地和材料。
徐福荣董超杨文毅汤翠凤阿新祥张恩来杨雅云张斐斐戴陆园张红生
关键词:梯田SSR标记水稻
云南怒族利用的农业生物资源及其传统知识被引量:5
2012年
对云南省怒江僳傈族自治州兰坪、贡山、福贡3县4个乡怒族村寨的农业生物资源及其传统知识或经验进行了较系统地调查、收集和整理。结果表明:在调查区怒族利用的农业生物资源共有24科、49种、121份,包括粮食、蔬菜、果树、药用4类,分别占收集样品的58.68%、19.83%、15.70%和5.79%;怒族利用这些农业生物资源的传统知识主要涉及食用、药用、文化宗教等方面,其中以食用和药用为主,在用途、用法上具有独到的地方,有非常明显的民族和地方特色。这说明农业生物资源不仅为怒族的基本生存提供了食物和药品来源,也在他们的宗教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汤翠凤胡忠荣伍少云李坤明张丽琴杨峰金杰徐福荣阿新祥杨雅云张恩来董超张斐斐戴陆园
关键词:怒族传统知识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水稻地方品种月亮谷的遗传变异分析被引量:20
2013年
为了揭示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持续大面积种植的水稻地方品种月亮谷的遗传变异,利用20个表型性状和48个SSR标记,对采自元阳哈尼梯田11个村寨的98份月亮谷和8份对照品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98份月亮谷的质量性状变异系数较小;数量性状变异系数较大,变异系数范围为2.55%~24.90%;48个标记共检测出114个等位变异,平均为2.38个,变幅为1~4个;有效等位变异为87.65个,平均为1.83个,变幅为1~3.02;Nei遗传多样性(I)指数平均为0.64。表型聚类将月亮谷与对照品种分成两大类,所有月亮谷为一类,8个对照品种为另一类;SSR聚类则将所有月亮谷与4份大于村寨内(37.82%)。11个村寨月亮谷可以分成5个居群,这5个类群与其村寨间地理位置的距离相关,相邻村寨之间月亮谷遗传距离小,遗传相似度高。月亮谷这种特殊的遗传变异是由于独特的哈尼梯田及其传统文化长期作用的结果,月亮谷可作为优异基因资源进一步发掘和利用。
董超徐福荣杨文毅汤翠凤张恩来杨雅云阿新祥张斐斐卢光德王艳戴陆园
关键词:哈尼梯田水稻
云南高海拔粳稻区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鉴定被引量:4
2011年
水稻白叶枯病是危害水稻的重要细菌性病害之一,病原为稻生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Xoo)。近10年来云南省水稻白叶枯病的危害向高海拔粳稻区扩散,在海拔2 200 m的剑川县,白叶枯病已成为最严重的水稻病害[1~2]。开展高海拔粳稻区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鉴定、分布和分化研究。
和建平杨雅云冯云程董超阿新祥张恩来汤翠凤徐福荣戴陆园
关键词:白叶枯病致病型
不同环境条件下水稻耐冷相关农艺性状的QTL分析
2015年
以冷敏感的日本粳稻品种十和田与强耐冷的云南地方粳稻品种昆明小白谷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225个家系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含132个SSR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主穗和分蘖穗的特定结实率、单株结实率、穗长和株高在5种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QTL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云南省弥勒县(2012,正常生长环境)、嵩明县(2012,2013,自然低温胁迫环境)、丽江市(2012,2013,自然低温胁迫环境)5种环境条件下,主穗和分蘖穗中共检测到58个QTL,分布于第1~11染色体上,单个QTL对表型的贡献率在2.74%~18.43%之间。其中,仅在主穗中被检测到的QTL有24个,仅在分蘖穗中被检测到的QTL有16个,主穗和分蘖穗中同时被检测到的QTL有18个。在两种及其以上环境能重复检出的QTL 17个,但没有1个QTL在5种环境中均能检测到,表明数量性状基因的表达易受环境的影响。
张斐斐张恩来汤翠凤董超荆豪争陈丹阿新祥戴陆园徐福荣
关键词:水稻QTL分析
滇粳优1号背景导入系耐低氮的初步评价
2010年
耐低氮种质的发掘及其在高原粳稻中应用,有利于提升高原稻区的生产效率并保护环境。在云南高原稻区两种土壤氮素水平下,种植以育成的优质高原粳稻品种滇粳优1号(DJY1)为轮回亲本所形成的2064份导入系,以叶绿素计读数(SPAD)值为指标,评价导入系的耐低氮特性。结果显示:供试导入系的SPAD平均值在两种不同土壤氮素水平下均呈正态分布,且与有效穗和穗粒数极显著正相关;以超出95%右尾概率值为标准,初步筛选出供体亲本为Khazar(BC3F3)和Chhomrong(BC3F4)2个导入系为低氮钝感材料,即耐低氮材料;以小于5%左尾概率值为标准,则推论出供体亲本为Basmati370(BC3F3)、Type3(BC3F3)、Khole-Mavshi(BC3F3)、Ajaya(BC3F3)、Doddi(BC3F3)和鱼秋谷(BC4F3)的6个导入系为低氮敏感材料。这些材料可用于高原稻区耐低氮及氮高效育种及遗传研究。
汤翠凤徐福荣余腾琼阿新祥董超张恩来杨雅云张斐斐戴陆园
关键词:SPAD值耐低氮种质水稻
基于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的云南省水稻主要育成品种(系)的遗传相似性分析被引量:16
2011年
利用株高等17个表型性状和48个SSR标记,对云南省18个育种部门(或课题组)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选育的40个品种(系)进行遗传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基于17个表型性状,40个品种(系)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值平均为0.244,籼型品种间为0.289,粳型为0.309,籼粳亚种间为0.162;基于48个SSR分子标记,40个品种(系)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值平均为0.383,籼型为0.318,粳型为0.478,籼粳亚种间为0.267;表明表型遗传相似性低于DNA水平。48个SSR分子标记共检测到214个等位基因(Na),每个标记平均为4.458个,变幅为2~8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值为2.8336,变幅为1.1515~5.2981;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6058,变幅为0.2118~0.8816;基因型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1.1328,变幅为0.3768~1.8087;其中RM84、RM249、RM152、RM222和RM528是评价云南省水稻选育品种(系)遗传相似性比较理想的SSR标记。聚类分析显示,云南省水稻主要选育品种(系)表现为亚种间遗传差异明显,亚种内遗传差异较小,粳型品种间遗传相似性高于籼型,表明云南省选育的粳型品种(系)遗传多样性低,尤其是同一育种部门(或课题组)选育的品种间遗传相似度较高。
徐福荣董超杨文毅张恩来汤翠凤阿新祥杨雅云张斐斐戴陆园
关键词:表型性状微卫星标记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