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小磊

作品数:33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省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篇泥鳅
  • 8篇土壤
  • 7篇孵化
  • 5篇养殖
  • 5篇重金
  • 5篇重金属
  • 4篇人工孵化
  • 4篇污染
  • 3篇养殖鱼
  • 3篇养殖鱼类
  • 3篇鱼类
  • 3篇面源
  • 3篇成活率
  • 2篇育苗
  • 2篇预警
  • 2篇预警系统
  • 2篇植物
  • 2篇生态足迹
  • 2篇探头
  • 2篇土壤污染

机构

  • 33篇河南省科学院
  • 7篇河南省地矿局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平顶山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河南财政金融...

作者

  • 33篇张小磊
  • 20篇梁少民
  • 19篇李春发
  • 2篇王玉钟
  • 2篇张硌
  • 2篇赵永江
  • 1篇李洪涛
  • 1篇李志强
  • 1篇杨柳
  • 1篇郭雷
  • 1篇张希明
  • 1篇胡军周
  • 1篇王玉霞
  • 1篇任杰
  • 1篇安春华
  • 1篇周瑞琴

传媒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河北渔业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水产养殖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人民黄河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8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泥鳅生态孵化模式效果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为提高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今后泥鳅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方法]对生态孵化模式与传统人工孵化模式下泥鳅的孵化率、成活率和畸形率以及亲本死亡率进行对比。[结果]生态孵化模式下泥鳅的孵化率比传统孵化方式高32.60%,差异极显著。生态孵化模式下泥鳅的幼苗成活率比传统孵化模式高22.32%。传统孵化模式和生态孵化模式下泥鳅幼苗的畸形率分别为26.50%和24.14%,差异不明显。传统孵化模式与生态孵化模式下泥鳅雌性亲本的死亡率分别为89.72%和5.91%。[结论]采用生态孵化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泥鳅的孵化率和幼苗的成活率,减少亲本死亡率,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符合泥鳅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梁少民李春发张小磊
关键词:孵化率成活率畸形率死亡率
放养密度对泥鳅育苗效果的影响
2020年
为了研究放养密度对解泥鳅幼苗育苗效果的影响,设计用池塘网箱模式进行同一池塘不同密度A(5000尾/m^3)、B(4000尾/m^3)和C(3000尾/m^3)处理下的泥鳅育苗效果研究,分别统计不同密度下泥鳅幼苗的体长生长特点、体重变化和幼苗成活率,并利用密度、体重生长、体长生长、成活率、成活绝对数量等5个指标参数综合成一个育苗效果指标,分析放养密度对泥鳅育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第9天开始,3种密度的幼苗体长有差异,第25天A、B处理体长接近且均低于C,30 d后各处理类型的体长生长速率均减小。泥鳅幼苗体重增长最快的是C处理,第30天后泥鳅幼苗的体重C处理明显高于A和B处理。A处理的幼苗成活率只有21.50%,B和C处理的成活率分别为45.28%和47.07%。根据5项指标综合计算,得出3种密度处理A、B、C的泥鳅幼苗育苗效果综合指标分别为0.038、0.247和0.193,因此B处理育苗效果最佳。
梁少民张小磊
关键词:放养密度生长率育苗效果
不同开口料对泥鳅幼苗培育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为人工规模化泥鳅幼苗培育提供借鉴。[方法]选择蛋黄、豆浆、奶粉和商品开口料作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开口料对泥鳅幼苗的存活率及活性系数的影响。[结果]96 h后,蛋黄培育泥鳅幼苗的存活率较低,仅有4.5%;豆浆、奶粉、商品开口料培育泥鳅幼苗的存活率较高,分别为41.0%、44.5%和50.0%。蛋黄、豆浆、奶粉、商品开口料培育的泥鳅幼苗活性系数分别为10.40、23.45、24.38和44.13。[结论]在开口初期,泥鳅幼苗应以豆浆、奶粉和商品开口料为主要开口料,其中以商品开口料最好。
李春发梁少民张小磊
关键词:开口料成活率
郑州黄河南岸养殖鱼类肌肉中重金属残留特征被引量:9
2018年
以郑州市黄河南岸养殖鱼类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巩义、荥阳、惠济和中牟4个渔场内采集鲫鱼、鲤鱼、草鱼和鲢鱼肌肉样品133个,用ICP-MS和LC-AFS方法对Pb、Cr、Cd、Cu、Zn、Hg和As的残留进行了测定,在分析了重金属残留水平的基础上,通过目标危害系数法评估了鱼类的食用安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郑州黄河南岸4种养殖鱼类肌肉中Pb、Cr、Cd、Cu、Zn、Hg和As的残留均有检出,但仅有Pb、As和Cd 3种元素存在超标样品,超标率分别为13.53%、12.78%和4.51%.7种重金属元素的变异系数在0.13~0.37之间,属中等变异强度,其中以Hg的变异强度最大.Pb、Cr、Cd、Cu、Zn、Hg和As的平均残留水平差异明显,从高到低依次为Zn>Cu>Cr>Pb>As>Hg>Cd,均未超过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不同鱼类的重金属残留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说鲫鱼和草鱼高于鲤鱼和鲢鱼.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养殖鱼类肌肉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残留具有相似的来源,并可能以饲料、药物等人为来源为主.健康风险评估表明,儿童面临的鱼类重金属膳食摄入健康风险要高于成人,但日常食用郑州市黄河南岸地区养殖鱼类,重金属对当地居民造成的健康风险并不明显.在7种重金属元素中,As、Hg和Cr是主要风险元素,其污染积累特征及有效防控值得进一步研究.
张小磊王晶晶赵永江杨柳
关键词:养殖鱼类重金属残留
一种土壤重金属检测设备
本发明涉及土壤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土壤重金属检测设备,所述土壤重金属检测设备包括:加工箱,加工箱的外部固定安装有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与加工箱通过连接件相连接;粉碎调节机构,所述粉碎调节机构转动连接于加工箱内部;筛分...
张小磊梁少民李春发王玉霞
水温对泥鳅人工孵化的影响
2018年
[目的]探讨水温变化对泥鳅人工孵化产生的影响。[方法]用药物催产的方法获得泥鳅受精卵的基础上,分别于18、20、22、24、26、28、30℃7个水温梯度及自然水温下开展泥鳅人工孵化试验,并依试验数据分析了不同水温条件下泥鳅受精卵孵化时间、孵化率以及幼鱼畸形率、成活率的变化特征。[结果]泥鳅受精卵在18~30℃均能孵化,但水温变化对其影响明显。随着水温的升高,受精卵的发育速度在明显加快,孵化时间呈现出幂函数型缩短趋势(Y=104 342X-2.508,R2=0.992)。受精卵的孵化率以及幼鱼的成活率在18~30℃时与水温呈正相关关系,而在水温高于28℃时却均出现出急剧降低的趋势。低温(18℃)和高温(30℃)条件下泥鳅幼鱼的畸形率均明显偏高,尤其是在高温条件下,致畸作用更为强烈,畸形率达到86.3%。综合考虑受精卵孵化时间、孵化率以及幼鱼畸形率、成活率等指标后认为,在泥鳅人工孵化日常作业中,孵化水温不应低于18℃,最高不宜超过28℃,并建议孵化最佳控制水温在24~26℃。
张小磊齐庆超梁少民李春发
关键词:水温泥鳅人工孵化规模化
一种农业面源土壤污染检测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业面源土壤污染检测装置,属于土壤污染检测技术领域,包括箱体,箱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板,所述箱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检测机构,检测机构包括用于对土壤起到检测作用的检测组件以及用于对检测组件起到姿态调节作用...
张小磊马南王业宁裴颖春李春发
一种多规格可调泥鳅分选筛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规格可调泥鳅分选筛,能够分选不同规格大小的泥鳅。一种多规格可调泥鳅分选筛,包括支架和放置在支架上方的筛子,所述筛子包括长方形的框架,框架底部与固定筛网板相连,固定筛网板上方设有活动筛网板,框架侧壁上设...
梁少民李春发张小磊
文献传递
泥鳅规模化人工高效孵化技术被引量:1
2018年
2017年5~6月依托河南省黄河生态试验基地,分批次连续开展了4期泥鳅的人工孵化技术试验。结果显示,试验中泥鳅亲本共产卵625万粒,总计出苗575万尾,放苗458万尾;平均而言,各批次受精卵平均孵化率为92.0%,幼苗成活率为79.7%。为进一步提高泥鳅规模化人工孵化效率,需要对亲本挑选、人工催产、孵化水质以及水温等各个孵化环节和孵化条件进行严格的把控。
张小磊梁少民齐庆超
关键词:泥鳅人工孵化规模化
河南省三维生态足迹及其驱动力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作为中国农产品主产区和矿产资源大省,河南省的生态足迹及其驱动力研究对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核算河南省18个城市不同地类的均衡与产量因子,刻画各市2009-2016年生态足迹广度、足迹深度、三维生态足迹的时空特征,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揭示各地三维生态足迹的驱动力因素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1)生态足迹广度高值主要集聚于豫东、豫南,低值分布于豫北地区,最高值为商丘(192.53×10^(4)~276.02×10^(4)hm^(2)),济源最低(15.73×10^(4)~16.81×10^(4)hm^(2))。耕地、草地对足迹广度的贡献率较高,Shannon-Wiener指数显示空间上其组分存在土地互补性;(2)各市足迹深度均大于1.00,许昌的足迹深度高达5.40~12.65,大多数城市在研究期间呈增加趋势,仅焦作、周口的年均增长率为负值。耕地、化石能源用地是影响足迹深度的重要地类。三维生态足迹的时空特征与足迹广度较为一致。(3)中学生在校生、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二产业GDP的增长将导致生态足迹的持续扩大,小学生在校生、科技人员全时当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等的增加可改善生态赤字状态,在不同年份、不同城市中有明显异质性,表明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本利用在市域上具备复杂的尺度效应。研究结果可为省市间生态补偿、产业优化转型、土地综合规划等政策制定提供技术支撑与参考依据。
王业宁张小磊裴颖春梁少民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