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又弛

作品数:57 被引量:18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专利
  • 21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3篇污染
  • 16篇土壤
  • 12篇重金
  • 12篇重金属
  • 8篇生物炭
  • 7篇污染土
  • 7篇污染土壤
  • 7篇红壤
  • 6篇多环芳烃
  • 6篇厌氧
  • 6篇矿山废水
  • 6篇废水
  • 6篇复合污染
  • 5篇镉污染
  • 4篇湿地
  • 4篇水体
  • 4篇重金属污染
  • 4篇离子
  • 4篇淋洗
  • 4篇金属污染

机构

  • 57篇中国科学院城...
  • 9篇华侨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云南磷化集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福...
  • 1篇中国科学院宁...

作者

  • 57篇张又弛
  • 30篇蔡超
  • 17篇罗文邃
  • 16篇朱永官
  • 10篇侯艳伟
  • 9篇胡朝华
  • 6篇唐晓达
  • 5篇李会丹
  • 4篇万顺刚
  • 4篇安新丽
  • 2篇卢艳阳
  • 2篇孙健
  • 2篇李云驹
  • 2篇张蕾
  • 1篇黎慧娟
  • 1篇欧洁连
  • 1篇余真
  • 1篇彭静静
  • 1篇赵晗

传媒

  • 4篇环境科学与技...
  • 3篇环境化学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环境工程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工程技术...
  • 1篇第七届全国环...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土壤学会...

年份

  • 3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11篇2016
  • 8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H调控、生物还原作用及植株生长对红壤人工湿地治理含铜酸性矿山废水效率的影响
人工湿地是一项高效低廉的酸性矿山废水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尤其是当地土壤能够作为基质时将大大降低构建成本。本研究通过一系列土柱实验,探讨pH调控、生物还原作用以及植株生长对于红壤去除酸性矿山废水中铜污染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
张又弛罗文邃
关键词:生物还原
文献传递
一种污染土壤低碳淋洗修复决策方法
本发明专利公开一种污染土壤低碳淋洗修复决策方法,包括工艺参数分析S1、试验数据采集S2、去除率拟合筛选S3、环境影响分析S4、数据标准化处理S5、评估模型构建S6、工艺参数决策S7等七个步骤。本专利提出的技术方案通过构建...
蔡超张又弛 赖欣蕾 刘昭 王宏
竹叶与餐厨垃圾厌氧共消化工艺被引量:6
2015年
将黄金竹和毛竹的竹叶分别与餐厨垃圾厌氧共消化,通过分析消化过程中的产气量、p H、COD、NH4+-N和VFAs变化,探讨添加不同竹叶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毛竹叶显著增强了餐厨垃圾的厌氧消化能力。毛竹叶+餐厨垃圾组的总产气量是餐厨垃圾对照组单独厌氧消化总产气量的3.28倍,甲烷总产量为10.1 L,COD去除率高达83.0%。而添加黄金竹叶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则不明显,可能因为黄金竹叶在消化过程中释放了大量挥发性脂肪酸(VFAs),造成体系酸中毒。
卢艳阳张又弛唐晓达罗文邃
关键词:餐厨垃圾
一种基于碳排放强度的污染土壤淋洗修复决策方法
本发明专利公开一种基于碳排放强度的污染土壤淋洗修复决策方法,包括项目基础信息分析、碳排放强度评估模型构建、淋洗修复基础数据集建立、去除率响应曲面拟合、碳排放强度响应曲面拟合、异位淋洗修复方案推荐等六个步骤。所述碳排放强度...
蔡超张又弛 赖欣蕾 刘昭朱永官
基于微生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地下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包钢稀土尾矿库周边地下水生态系统为例被引量:18
2016年
生物完整性指数是水体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重要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湖泊河流等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但利用水体中分解者微生物群落构建IBI评价标准的报道很少,针对地下水生态系统的研究更是鲜见.本研究针对包钢稀土尾矿库周边地下水生态系统健康开展评价工作,基于地下水环境中微生物群落Illumina高通量测序信息,筛选关键环境因子,甄别敏感或耐受微生物分类属,确定候选生物参数,探索针对地下水的微生物完整性指数(microbiome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M-IBI)评价流程与标准构建方法.结果表明,总计12个地下水样点中,4个样点属于健康等级(Ⅰ级),占总样点的33.3%;2个样点属于亚健康等级(Ⅱ级),占总样点的16.7%;5个样点属于一般等级(Ⅲ级),占41.7%;1个样点属于较差等级(Ⅳ级),占8.3%;总体来看,靠近尾矿库的样点健康等级较低,而远离尾矿库参照点受到的干扰较小,健康等级较高,这可能与人类活动干扰影响程度密切相关.参照该地区地下水理化参数基础上的水质情况分析结果,发现应用M-IBI指数可较合理地评估包头稀土尾矿区周边地下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合生态系统健康内涵,本研究初步提出针对地下水生态系统健康的M-IBI指数评价体系构建流程.
安新丽陈廷廷赵晗张又弛侯艳伟蔡超
关键词:微生物群落
炭基和磷基复配材料钝化修复土壤镉污染被引量:7
2021年
生物炭和磷基材料是常用土壤重金属钝化材料,但单一施用均存在一定不足。为了更好发挥生物炭和磷基材料的作用,开展了炭基和磷基复配材料修复重金属镉(Cd)污染土壤研究。制备了猪粪生物炭(B)、浮选尾矿(F)、黄磷渣(H)、猪粪炭-浮选尾矿复配材料(BF)和猪粪炭-黄磷渣复配材料(BH)5种钝化材料,并探讨了这些材料对溶液中Cd^(2+)吸附-解吸特性和对土壤Cd污染的钝化修复效果。结果表明,BF和BH对Cd^(2+)的吸附均能在6 h内达到平衡,吸附速率高于F而低于B或H。5种钝化材料对Cd^(2+)的吸附能力排序为:H>BH>B>BF>F。将5种材料以1%或5%比例施入污染土壤后,土壤Cd有效态含量降低幅度均可达70%以上;Cd有效态含量降低幅度均随材料施用比例增加而增加。复配材料BF和BH未表现出加和效应,其钝化效果介于单一生物炭处理和单一磷基材料处理之间。炭基和磷基复配材料能够有效吸附和钝化Cd,其中含黄磷渣的复配材料较含浮选尾矿的材料具有更好的Cd钝化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为复配修复土壤材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欧阳婷婷蔡超林姗娜李云驹张又弛
关键词:土壤修复镉污染钝化修复
生物炭对土壤中铁生物还原作用和重金属分布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构建厌氧精瓶培养实验体系,探讨生物炭对土壤中铁的生物还原和其他重金属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会影响铁还原菌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对土壤中铁矿物的还原溶出,降低亚铁离子浓度。培养70d后,土壤-希瓦氏菌(SR)处理组亚铁离子摩尔浓度为(291.0±58.0)μmol/L,土壤-希瓦氏菌-生物炭(SRB)处理组亚铁离子摩尔浓度降为(94.7±32.4)μmol/L。同时,生物炭改变了铁生物还原作用对土壤中重金属迁移性的影响。SRB处理组土壤中可交换态锌、钴和镍含量低于土壤-生物炭(CB)处理组,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含量增加;与SR处理组相比,SRB处理组可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锌、钴、镍含量均有所增加。因此,在稻田等厌氧环境下应用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时,生物炭对铁矿物生物还原、重金属形态转化的影响需要引起关注。
张又弛李会丹
关键词:生物炭
一株多环芳烃去除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环芳烃去除复合材料,其有效成分包括:Mycobacterium?gilvum菌,保藏号为CGMCC?No.10941。制备方法为:将培养的Mycobacterium?gilvum菌(保藏号为CGMCC?...
蔡超熊毕景张又弛朱永官
文献传递
应用四种体外消化方法比较研究场地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及其人体健康风险被引量:11
2018年
本研究采用PBET(physiologically based extraction test)、DIN(Deutsches Institut für Normung)、IVG(Invitro Gastrointestinal)和UBM(Unified BARGE Method)等4种体外消化方法,比较8个工矿废弃场地土壤中6种典型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分析.结果显示,在4种方法的胃阶段,土壤Co、Ni、Cu、Zn、As和Cd的生物可给性范围分别为1.57%—88.07%、6.69%—129.78%、8.68%—122.62%、18.55%—128.75%、4.17%—61. 14%和32. 22%—118. 44%;小肠阶段分别为0—43. 49%、3. 12%—61. 94%、4. 75%—123. 91%、1.48%—99.02%、5.93%—39.70%和8.48%—67.83%.总体而言,采集的场地土壤中多数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在各方法的胃阶段均显著高于小肠阶段.土壤重金属在胃阶段的生物可给性分析显示,Co、Ni、Cu和As在UBM和IVG方法中较高,Zn在DIN方法中最高,Cd在UBM和DIN方法中高于其他方法.土壤重金属在小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分析显示,Co和Ni在UBM方法中最高,Cu在DIN和UBM方法中高于PBET和IVG方法; Zn生物可给性的顺序为DIN>PBET>IVG>UBM; As和Cd在IVG方法中均较高.与基于总量的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估相比,采用生物可给性为评估参数,对8个场地土壤进行的评估分析显示风险水平显著降低,本研究中的场地土壤若采用基于总量的评估方法可能会高估重金属污染的风险.
陈廷廷侯艳伟蔡超池海峰张又弛廖用开
关键词:体外消化重金属生物可给性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一种核壳型温度和pH双敏性金属离子印迹纳米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核壳型温度和pH双敏性金属离子印迹纳米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其由以下制备方法制备得到:(1)制备印迹金属离子‑油酸复合物;(2)将所得复合物与温敏性功能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胡朝华张蕾张又弛罗文邃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