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厚知

作品数:17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文学
  • 4篇历史地理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文学
  • 3篇儒家
  • 3篇陶弘景
  • 3篇《真诰》
  • 1篇道教
  • 1篇动因
  • 1篇新论
  • 1篇信仰
  • 1篇虚静
  • 1篇玄言
  • 1篇玄言诗
  • 1篇绚丽
  • 1篇学派
  • 1篇学术文献
  • 1篇游仙诗
  • 1篇语言
  • 1篇语言文学
  • 1篇语言文学专业
  • 1篇政治才能
  • 1篇知识

机构

  • 8篇北京师范大学
  • 6篇三峡大学
  • 3篇湖南大学

作者

  • 17篇张厚知

传媒

  • 2篇衡阳师范学院...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古籍整理研究...
  • 1篇云梦学刊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 1篇济南大学学报...
  • 1篇渤海大学学报...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聊城大学学报...
  • 1篇贺州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九歌》性质新论
2010年
《九歌》既不是用于国家祭典的歌词,也不只是对民间祭祀鄙陋之辞的加工,而是屈原流放沅湘之际,由于所见民间祭祀所表现出的人神交接的艰难与他不遇心态的契合,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于是调动往昔宫廷祭祀的知识经验予以整合,是融合国家祀典和民间祭祀的艺术创造,是他遭谗被疏后悲愤深婉的情感寄托。
张厚知
关键词:《九歌》民间祭祀情感
浅析庄子文艺思想体系被引量:1
2006年
“道”是庄子的最高哲学范畴。在庄子关于“道”和体道悟道的论述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文艺思想,表现为崇尚自然的创作原则,虚静无我的创作心理,重神尚意的艺术境界,变形夸张的艺术手法,具有相当完整的体系。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张厚知
关键词:庄子文艺思想虚静
“周公制礼”平议被引量:1
2015年
"周公制礼"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由于文献不足征,考虑到周公在西周初年的地位和影响,前人的研究难免在观念上带有一些先入为主的成分。通过有限的文献考辨,并不能确定周公摄政辅佐成王时进行过大规模的制度文化建设,但可以看出"周公制礼"是周公在解决当时面临一些重大问题时所制定的具体措施。随着周公作为儒家圣人形象的不断建构,有关西周制度的相关内容都汇集于周公一身,才形成了今天对"周公制礼"的认识。
张厚知
关键词:西周成王
《周官》改名《周礼》考被引量:1
2021年
王莽居摄期间,刘歆奏请《周官》改名为《周礼》,与《周官》毫不相关的周公事迹,成为改名《周礼》的依据。贾公彦认为是刘歆将《周官》与“周公致太平之迹”联系起来,这与事实本身及刘歆严谨的学术风格不符。刘歆明确地说是王莽发现了《周官》的价值,结合对刘歆与王莽关系的考察,可以看出是王莽授意刘歆奏请《周官》改名《周礼》,为其托古改制提供依据。《周官》改名对后世的学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张厚知
关键词:《周官》《周礼》
陶弘景对文学的影响
2010年
陶弘景是南朝著名道士、学者和文学家,他的学识、品行、风度等对文学的影响丰富而深刻:陶弘景作为道教宗师,通过与当时文人的交往进而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及文学创作;他所流传的著作特别是搜集整理的道教经典《真诰》在后代文人中广泛流传,成为他们创作取材的重要源泉;由他所开创的道教上清派茅山宗对后世文人生活与创作有着明显的影响。
张厚知
关键词:陶弘景交往《真诰》
礼乐重建与儒家学派的产生
2015年
以治丧相礼为职业的儒者,经由孔子的改造与提升,发展成为儒家学派。孔子有着作为儒者以执礼谋生的职业背景,因而与礼乐有着天然的联系;加上西周礼乐在鲁国保持最为完整且仍能发挥作用,使他坚信通过推行礼乐政治可以恢复西周理想社会。孔子将作为职业的儒者改造成作为学派的儒家,关键在于通过礼乐文化的教育为学生提供仕进之路,通过参与政治实践来推行其救世主张,又以铸就君子人格来树立世间典范,从而得以影响社会现实。
张厚知
关键词:孔子儒家政治才能君子人格
试论李商隐与道教被引量:3
2006年
李商隐与道教的关系颇为复杂,少年时代有过一段玉阳山隐居学道的经历,视道教为其精神寄托,对道教有一定程度的信仰,又有着理性的批判。而他的学道经历及其对道教典籍的理解则又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张厚知
关键词:道教精神寄托信仰
维护与崩坏的抗争——春秋礼学思想产生的动因
2014年
从"礼"的角度来审视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一方面是王室衰微,诸侯力政造成"礼崩乐坏"的动乱社会;另一方面礼乐文化作为一种传统,依然维系着世道人心,对现实生活具有重要影响,由此形成礼乐崩坏与维护相抗争的情形。鉴于礼在现实社会的重要作用,为了寻找治世的良方重建社会秩序,人们开始对礼的意义展开思考,以提升礼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为以礼救世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推动了春秋礼学思想的产生。
张厚知
关键词:动因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模式新探被引量:4
2019年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该专业知识理论、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不只是孤立地传授写作方法与技巧,而是要贯穿于本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知识理论学习与写作能力训练同步并行。具体而言,就是以毕业论文写作为指向,通过多读多思来丰富知识理论并发现有价值的选题,通过揣摩优秀范文获得对论文直观而深切的感受,通过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强化写作训练,实现从根本上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
张厚知
关键词:毕业论文知识积累
《礼记·儒行》成篇考论被引量:4
2014年
考察《儒行》成篇的生成背景,可以看出《儒行》并非孔子自卫反鲁答哀公之问而作。孔子之时"儒服"的观念尚未形成,不能成为二人对话的引子;相关文献中鲁哀公对孔子向来是礼敬有加,不会以戏谑的态度问孔子;假借他人之口发自己的议论在当时已较常见。面对墨家"非儒"的种种责难,《孔丛子》中有《诘墨》给予反驳;面对众多学派的批判,儒家自然不能无动于衷,而《儒行》正是孔门后学在受到轻视指责时,假托孔子之口所作的自我辩护的宣言。
张厚知
关键词:成篇儒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