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义
-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从前景理论视角看美国的对华战略被引量:3
- 2012年
- 前景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从更微观的角度理解美国对华战略的心理渊源,从该理论中"风险预警"、"框定效应"、"沉没预警"、"确定迷思"四个维度进行解读,可以发现,美国无视中国在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试图从冷战思维、地缘政治、霸权更迭等维度解读中国的权利诉求。显然,这种思维有悖于两国所倡导的"积极、合作、全面的关系"。就美国而言,它需要换一种角度或视角思考中国的实力发展及其在全球治理、地区一体化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力;就中国而言,国家在发展的战略上要善于运用国际规范或干预机制化解误解与错误知觉,在国家责任、国际关系、全球利益几个层面做到有效的均衡。
- 张全义
- 关键词:美国对华战略错误知觉全球治理
- 全球认同生成路径及其困境分析--世界国家还是国家世界?被引量:3
- 2011年
- 认同在单元体的构成、互动及全球体系的转换上发挥着变量性作用,既有认同不仅是对以往认同的继承,也是过渡到未来认同的前提和条件。国家认同、宗教认同、区域认同与全球认同的实现有着碰撞、分离、甚至冲突的一面,同时又存在着天然的重叠、交叉或融合。总的来说,人类的认同朝进步的方向发展,世界国家的实现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 张全义
- 关键词:国际政治理论
- 国际规范建构中的二律背反现象及其解决路径探析
- 2015年
- 国际规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保证世界秩序的运行问题,秩序诉求、利益诉求、认同诉求、互动诉求构成了发展国家关系、促进全球治理的重要变量。在当下全球体系与国际体系并存、全球利益与国家利益相互交织的场景下,处于体系前沿的国家应有责任和义务找出解决这一二律背反问题的路径,并亟须在四个层面达成认同。
- 张全义
- 关键词:全球治理
- 乔治·W·布什中东政策的政治心理探析被引量:3
- 2008年
- 本文结合政治心理学原理,对乔治·W·布什的中东政策进行分析,认为布什的家庭背景、宗教信仰、工作经历等因素对其政治人格形成起了关键作用,美国的中东政策实际上是布什政治人格的真实反映。
- 张全义
- 关键词:家庭背景政治心理
- 采访亚历山大·温特:探究建构主义的“问题领域”被引量:4
- 2007年
- 亚历山大温特教授是享誉国际关系理论界的大师,他的《国际社会的政治理论》一书成为温和建构的主义代表作。2006年7月-10月,我院2005级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张全义赴美访学,期间在俄亥俄州立大学逗留一月有余,并受《国际观察》的委托有幸拜访了建构主义大师温特教授,并先后对他进行了四次采访。内容涉及恐怖主义、集体认同、国际制度演变,温特从目的论、量子力学的观点对建构主义作了最新说明。
- 张全义
- 关键词:建构主义温特政治理论
- 认同在社会相变中的作用——对国际体系干预的一种假说
- 2015年
- 文章试图从认同视角扩展了社会相变的阐释,并提出了国际体系存在相变的可能性假设。
- 张全义
- 关键词:亚稳态干预
- 全球集体认同的生成与模式转换研究——兼论世界国家的形成
- 本论文可称之为基于一种进化历史的哲学分析。在思维路径上偏重于历史的演绎和哲学的分析,在学理范畴上归属现实的理想主义。结合人类进化、主权变革、国际制度变迁案例,本论文提出“全球集体认同的生成与模式转换”的命题假设:支撑这一...
- 张全义
- 人、国家与体系心理:国际政治社会学的一种诠释被引量:2
- 2014年
- 结合国际政治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原理,本文围绕社会人心理、国家心理及体系心理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刍议。作者尝试提出了体系心理的假说,并藉梳理体系心理表征、影响体系心理范式之路径,对体系心理生成及其转换机理进行了纵论。文章强调:体系心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国际社会可适度对社会人、国家、体系三个心理维度进行干预,以期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国际社会行为体以及全球体系的发展与进步。
- 张全义
- 关键词:人性干预
- 全球集体认同的生成与模式转换研究
- 本论文可称之为基于一种进化历史的哲学分析。在思维路径上偏重于历史的演绎和哲学的分析,在学理范畴上归属现实的理想主义。结合人类进化、主权变革、国际制度变迁案例,本论文提出“全球集体认同的生成与模式转换”的命题假设;支撑这一...
- 张全义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