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岳晓丽

作品数:19 被引量:76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流行病
  • 7篇流行病学
  • 7篇梅毒
  • 6篇发病
  • 6篇发病率
  • 5篇性病
  • 5篇生殖
  • 4篇性病监测
  • 4篇性病监测点
  • 4篇衣原体
  • 4篇沙眼
  • 4篇沙眼衣原体
  • 4篇生殖道
  • 4篇生殖道沙眼衣...
  • 4篇病监测
  • 3篇性传播
  • 3篇性传播疾病
  • 3篇衣原体感染
  • 3篇沙眼衣原体感...
  • 3篇生殖道沙眼衣...

机构

  • 19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滨州市疾病预...
  • 1篇上海斯丹赛生...

作者

  • 19篇岳晓丽
  • 19篇龚向东
  • 16篇李婧
  • 8篇蒋宁
  • 5篇门佩璇
  • 4篇王建
  • 3篇滕菲
  • 3篇王雅洁
  • 2篇陈祥生
  • 1篇顾恒

传媒

  • 8篇中华皮肤科杂...
  • 5篇中国艾滋病性...
  • 4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4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0-2014年中国淋病流行特征与趋势分析被引量:62
2015年
目的:了解中国淋病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14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报告的淋病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淋病报告发病率由2000年22.92/10万下降至2014年7.25/10万,年均下降7.89%。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异较大,高发地区主要为长江三角洲(浙江、上海、江苏)、珠江三角洲(广东、广西、海南),其次为西北地区(新疆、宁夏、内蒙古)。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有扩大趋势,由2000年1.96∶1扩大至2014年4.52∶1。高发年龄段为20~44岁,男女两性发病率最高年龄组均为25~29岁;除15~19岁年龄组男性年均增长4.18%外,其余各年龄组均呈下降趋势。在20种职业中,报告病例以农民最多(占26.00%),各职业的淋病报告病例数均呈下降趋势。结论淋病仍然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需要根据淋病流行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龚向东岳晓丽蒋宁滕菲门佩璇李婧王建
关键词:淋病流行病学研究特征发病率
2008-2015年中国性病监测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72
2016年
目的了解中国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5年中国105个性病监测点报告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病例资料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率由2008年的32.48/10万增长到2015年的37.18/10万,年均增长1.95%。不同监测点报告发病率差异很大,最高达615.99/10万,最低〈1/10万。高发监测点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江地区和西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报告发病率较低的监测点主要分布于华北部分地区和中部地区,少数农村监测点无病例报告。各年报告发病率女性均高于男性,男女性别比有下降趋势,由2008年的0.61:1下降至2015年的OA6:1。高发年龄段为20~44岁性活跃人群,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为25—29岁(116.72/10万-142.98/10万),以15~19岁年龄组增幅最大(10.06%)。综合医院报告病例数最多(66.00%~74.22%),其次为妇科医院与妇幼保健院、皮肤性病专科医院。结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应重视该病的防治,根据其流行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岳晓丽龚向东滕菲蒋宁李婧门佩旋王建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
我国3城市女性性工作者性病求医意向与行为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了解我国女性性工作者(FSW)人群中的求医意向、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广州、武汉、兰州等地FSW活动场所招募FSW进行问卷调查,并取宫颈拭子标本检测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核酸检测。结果共调查1 033名FSW,210人淋球菌或沙眼衣原体核酸检测阳性,感染率为20.3%。如果出现性病相关症状,787人(76.2%)会到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医院就诊;109人(10.6%)会首选自己买药治疗或不做处理。近1年322人曾有过性病相关症状,其中29人(9.0%)未去医院就诊。有症状未就医的FSW性病感染率为13.8%(4/29),与有症状就诊的FSW性病感染率19.1%(56/2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觉无性病艾滋病感染风险、与客人未坚持使用安全套,与不当求医行为有关。结论中国FSW人群中有性病相关症状却不就医现象较为普遍,应通过加强对处方药物销售的监管和建立转介机制等方式,多渠道引导正确求医行为。
李婧岳晓丽蒋宁龚向东
关键词:求医行为性病女性性工作者
2000-2013年中国梅毒流行特征与趋势分析被引量:422
2014年
目的了解中国梅毒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3-2013年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00年6.43/10万增至2013年32.86/10万,年均增长13.37%。除少数边远山区外,99%县区均有梅毒病例报告,但不同地区梅毒发病差异很大。高发地区主要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宁夏)、闽江地区、长江三角洲(浙江、上海)、珠江三角洲(广西、广东)等。既往梅毒报告发病较低的地区(如贵州、陕西、河南等)近年出现较快增长。报告病例数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性别比平均为0.92:1。20~39岁为高发年龄段,但〉60岁各年龄组增幅〉30%。在20种职业中,报告病例以农民最多,占31.56%,离退休人员增幅最大(年均增长27.35%)。一期与二期梅毒所占构成比逐年减少,隐性梅毒增长〉50%。结论梅毒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需要根据梅毒流行特点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龚向东岳晓丽滕菲蒋宁门佩璇
关键词:梅毒流行病学数据收集
应用工作簿法对2011年中国15~49岁人群梅毒疫情的估计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 应用工作簿法(Workbook法)估计2011年全国梅毒疫情.方法 利用全国性病艾滋病监测系统,收集2011年31个省份15 ~ 49岁年龄组的女性性工作者(FSW)、男男性行为者(MSM)、性病就诊者、吸毒者、孕产妇、普通人群的人群规模和梅毒感染率数据,应用Meta分析合并不同监测点同一人群的多个梅毒感染率,应用Workbook法估计全国梅毒感染例数.结果 2011年全国15 ~49岁年龄组人群梅毒感染估计数(95% CI值)为2 979 422(1 504 000 ~6 063 309)例.其中,FSW人群估计感染数为54 624(38 422 ~78 875)例,MSM人群估计数为265 453(162 586~506 520)例,性病就诊者估计数为53 555 (31 256 ~ 98 057)例,吸毒者估计数为94 244(66 475~139 349)例,孕产妇估计数为70 062(39 942 ~ 136 584)例,普通人群估计数为2441 484(1 165 319 ~5 103 924)例.普通人群估计数占梅毒感染总估计数的81.94%,MSM人群估计数占8.91%.估计2011年全国15~49岁年龄组人群梅毒发病人数为1 489 711例,15 ~49岁年龄组人群梅毒感染率为0.40%.本研究估计的梅毒发病例数为报告病例数的5.2倍.结论 应用Workbook法进行全国梅毒疫情估计,其方法学具有科学可行性,其估计结果对梅毒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蒋宁龚向东岳晓丽
关键词:梅毒工作簿
2015—2019年中国淋病流行趋势与特征被引量:31
2020年
目的了解近年中国淋病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9年全国淋病报告病例数据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全国淋病报告发病率由2015年的7.36/10万增长至2017年的10.06/10万,2019年下降至8.45/10万,总体年均增长3.51%。各年男性报告发病率约为女性的5倍。5年间15~19岁、20~24岁组报告发病率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年均增幅分别为33.67%、22.77%,其余各年龄组报告发病率总体下降或基本持平。2015—2018年高发年龄段为25~29岁、30~34岁,2019年变为20~24岁、15~19岁。各职业人群均有病例报告,以农民与民工最多(29.81%~33.36%),学生年均增幅最大(31.09%)。高发省份(发病率>12/10万)为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低发省份(发病率<3/10万)为河北、天津和西藏等。结论近5年中国淋病报告发病率总体轻度上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高发年龄有年轻化倾向,农民与民工为重要受影响人群,高发地区为东南沿海省份。
岳晓丽龚向东李婧张家晖
关键词:淋病发病率
2013-2021年中国梅毒扩大筛查与疫情报告变化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9
2022年
目的 了解我国梅毒扩大筛查对疫情报告变化的影响,为科学研判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对2013-2021年全国梅毒病例报告资料和筛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2013-2021年,全国梅毒报告病例数由406 772例增长至480 020例,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1.94%(95%CI:0.46%~3.44%,P=0.010),其中一期与二期梅毒报告病例数呈负增长,AAPC为-10.39%(95%CI:-12.06%~-8.70%,P<0.001),隐性梅毒呈增长趋势,AAPC为6.60%(95%CI:5.35%~7.78%,P<0.001)。全国梅毒血清筛查人数由2013年的14 035 193例增长至2021年82 628 470例,AAPC为23.39%(95%CI:15.53%~31.78%,P<0.001);通过梅毒扩大筛查,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与非特异性抗体均阳性的例数由2013年的138 619例增加至2021年的596 448例,AAPC为18.56%(95%CI:10.88%~26.77%,P=0.001)。梅毒筛查数与全部梅毒、隐性梅毒病例报告数呈显著的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87、0.96,P<0.001),与一期及二期梅毒病例报告数呈显著的负相关(r=-0.93,P<0.001)。结论我国梅毒扩大筛查与梅毒报告疫情增长变化密切相关,扩大筛查导致隐性梅毒增加,从而致全部梅毒报告数增长,并不反映发病增长。研判疫情时需要考虑扩大筛查的影响,应慎重使用梅毒报告疫情变化数据。
朱文倩吴月琳岳晓丽李婧张家晖龚向东
关键词:梅毒
2015-2019年中国性病监测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54
2020年
目的了解近年中国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9年我国105个性病监测点报告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病例数据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率由2015年37.18/10万增长到2019年55.32/10万,年均增长10.44%。不同地区监测点报告发病率介于0~1309.38/10万,高发地区主要分布于浙江、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份。男女两性报告发病率均增长,各年男性发病率均低于女性,男女报告发病率之比由2015年0.43(22.57/10万比52.74/10万)降低至2019年0.32(27.35/10万比84.55/10万)。15岁以上各年龄组均出现增长,以20~24岁增幅最大(25.81%),其次为15~19岁(22.55%);高发年龄段为20~34岁性活跃人群,2019年报告发病率达184.70/10万。各职业人群均有病例报告,以待业人群最多(32.86%~38.50%),其次为商业服务(25.29%~27.84%)。报告病例来源以综合医院最多(68.30%~74.59%),其次为妇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结论2015—2019年中国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呈增长趋势,发病率较高,高发地区为东南沿海省份,受累人群广泛,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年轻人群呈快速增长,高发年龄有年轻化倾向。
岳晓丽龚向东李婧张家晖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流行病学哨点监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对我国梅毒病例报告结果的影响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流行对我国梅毒病例报告的影响,为科学研判梅毒疫情形势和加强新冠肺炎流行背景下梅毒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全国性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和github官网下载“nCov2019”R包。比较新冠肺炎流行前后我国梅毒病例报告数的变化;基于2010-2018年梅毒病例报告数建立Joinpoint回归模型,使用2019年数据进行验证,并预测2020和2021年的梅毒病例数。通过计算梅毒实际病例报告数与预测数之间的百分比误差评估新冠肺炎流行对梅毒病例报告数的影响。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梅毒与新冠肺炎病例报告数的相关性。应用Joinpoint 4.9.1.0和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比于新冠肺炎流行之前(2019年),2020和2021年全国梅毒病例报告数分别减少13.32%和10.41%,2021年梅毒病例报告数比2020年上升3.36%。2020和2021年全国梅毒病例报告数较预测数分别减少17.95%和20.41%。2020年1-3月,梅毒月病例报告数与新冠肺炎月确诊病例数呈完全负相关(rs=-1.00,P<0.001)。新冠肺炎流行程度不同的省份每月梅毒病例报告数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也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2020和2021年我国梅毒病例报告数的变化与新冠肺炎流行密切相关,受新冠肺炎流行的影响,梅毒病例报告数比新冠肺炎流行之前显著降低,但尚不能认为未来我国梅毒发病呈下降趋势,需要慎重和科学研判梅毒疫情变化。
吴月琳朱文倩岳晓丽李婧张家晖龚向东
关键词:梅毒
2018-2023年中国尖锐湿疣流行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
2024年
目的分析2018-2023年中国尖锐湿疣流行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8-2023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尖锐湿疣报告病例数及发病率数据,应用Joinpoint 4.9.1软件进行时间趋势分析,应用ArcGIS 10.5软件构建地理信息数据库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应用SaTScan 10.1.2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2018-2023年尖锐湿疣报告发病率由7.26/10万下降至7.19/10万,平均年变化百分比为-0.26%,发病率下降趋势无统计学意义(t=-0.26,P=0.806)。全局Moran's I值范围为0.55~0.60(均P<0.001),表明各县(区)尖锐湿疣报告发病率呈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全局G系数检验统计量均Z(G)>1.96,表明尖锐湿疣报告发病率呈高值聚集模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测到各年热点地区的数量分别为256、244、246、284、308和315个,主要分布于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贵州省、云南省和重庆市。时空扫描分析共识别76个有统计学意义的时空聚集区,覆盖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结论2018-2023年中国尖锐湿疣报告发病率略有下降,热点地区和时空聚集区分布基本一致,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
梁诗晴陈泽伟岳晓丽李婧张家晖龚向东
关键词:尖锐湿疣发病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