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金方 作品数:27 被引量:270 H指数:12 供职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电气工程 更多>>
大气冰核浓度对华北一次大范围强降水影响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冰核在冷云降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分析冰核-温度活化谱对于大范围强降水过程的影响,本文利用华北地区不同时期外场试验观测的冰核-温度活化谱模拟分析了华北一次大范围强降水过程。模拟设置两组试验:(1) 1990年代观测的高冰核浓度冰核-温度活化谱(HIN);(2) 2010年代观测的低冰核浓度冰核-温度活化谱(LIN)。结果表明,两组试验均能够较好地再现此次强降水和对流系统的时空演变,冰核浓度的变化对降水的整体落区和区域平均降水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对降水发生的时间有一定影响。增加冰核浓度导致前期(南部、北部降水)降水的增强,而后期(中部降水)降水减弱,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局地降水的强度。就整个降水过程而言,HIN试验中雨水、云水与冰相物含量略高于低冰核浓度的LIN试验,但是在不同降水阶段略有差异。具体而言,HIN在降水前期(南部、北部降水)雨水含量较高,而后期(中部降水)低冰核浓度使得雨水含量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冰核浓度的改变对云水向雨水转化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冰核浓度背景条件下,冰核浓度的变化对降水强度和落区的整体时空分布变化影响不大,但能引起局地降水的时空变化。该结果可为高冰核背景浓度环境中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中冰核活化过程的描述提供参考。 谷皓东 尹金方 许先煌 谢衍新 李丰关键词:冰核 云微物理过程 强降水 数值模拟 长江下游梅汛期中尺度低涡特征分析 利用2006-2009 年日本再分析资料对长江下游地区梅汛期(5-7 月)边界层内中尺度低涡进行普查,并分类统计分析了边界层内中尺度低涡与暴雨、低空急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梅汛期间,该地区经常在对流层低层或(和)边界层... 沈杭锋 翟国庆 尹金方 张文滨 查贲关键词:梅雨期暴雨 中尺度低涡 文献传递 蒙西地区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近地层风场预报效果评估 被引量:4 2018年 利用中尺度WRF(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模式和GSI(Gridpoint Statistical Interpolation)同化系统,通过改变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蒙西地区进行了7组回报试验,并基于70个国家级地面站和18座风塔观测对试验结果进行多方面检验。结果表明:模式的预报可以抓住实际风速风向的演变和位相变化。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10 m和70 m风向较观测有轻微顺偏;各方案对有效风速(3~15 m/s)的预报效果最好,对满发风速(15~25 m/s)的效果次之,对无效风速(0~3 m/s)的预报效果最差;各方案都能模拟出风速风向的日变化特征,表现为白天风速随时间增大和风向的顺转,傍晚到夜间风速的减小和风向的逆转;各方案对10 m风场的预报差异较70 m的更为明显,且模拟的风速偏大,YSU方案对10 m风速的预报效果最好,ACM2对70 m风速预报效果最好;TEMF、YSU以及ACM2方案对风切变指数的预报较好;大气层结的稳定性对低层风场的模拟有比较重要的影响。 李玉鹏 王东海 尹金方关键词:风能发电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WRF 青藏高原与东亚地区暖季MCSs统计特征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8 2013年 利用1996-2010年逐时红外云顶亮温(TBB)数据,对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和东亚地区暖季(3-9月)中尺度对流系统(MCSs)进行了普查,获得MCSs各项特征数据集;结合CMORPH降水资料对MCSs降水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又对高原和东亚地区的MCSs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高原是东亚地区MCSs高频发生区域,高原MCSs的平均发生频次远高于东亚25°N以北地区,是东亚25°N以北地区唯一的MCSs活动高频区。高原腹地是高原地区MCSs发生的高频区,在31°N,88°E附近MCSs的发生频次最高。(2)高原地区MCSs分布有明显的月际变化,春季主要出现在高原北部,夏季主要出现在高原中东部和南部。高原地区MCSs的月际变化特征与东亚地区基本一致,东亚夏季风是其月际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3)高原地区MCSs存在明显的单峰型日变化特征,但春、夏季日变化特征略有不同,高原MCSs的日变化较东亚地区更为显著。(4)高原地区MCSs的降水频次为5.6%,降水贡献率为10.1%,最大降水频次为12%,最大降水贡献率为27%;与东亚地区相比,高原的MCSs降水偏小。(5)高原地区的MCSs大多为向东移动且移速缓慢以及短生命史的MβCS,平均生命史为4.6h,平均面积约为11.2×10-4km2,平均移速为31.5km.h-1,东移的MCSs占59.4%;与整个东亚地区的MCSs相比,高原的MCSs面积和尺度都较小,生命史略短且移速慢,云顶平均TBB和平均最低TBB均偏高。 付炜 王东海 殷红 尹金方 李俊关键词:青藏高原 中尺度对流系统 统计特征 基于CloudSat资料的青藏高原地区云微物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2014年 青藏高原云物理特征的认识对高原天气和气候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利用2006年6月—20l1年4月的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云的总云水路径、液态水路径、冰水路径及雷达反射率的分布特征,并对高原与东亚降水云的垂直结构进行对比,得到如下结论:(1)总云水路径的大值区分布在高原西南坡、东南部及高原中部低值区分布在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及其以北地区;暖季大于冷季;(2)高原南部及东部为液水路径大值区,以液相云为主;高原中部、北部及西部为冰水路径大值区,以冰相云为主;(3)雷达反射率的垂直分布主要介于-27-17dBz,集中在3~9km;云粒子群随高度先增大后减小,在4km高度的大小和浓度最大;暖季云高大于冷季,对流活动旺盛;(4)高原与东亚降水云的结构不同,季节变化也与东亚有差别。(5)雷达反射率在近地面层随纬度的增大减小,垂直方向的递减率是暖季小于冷季;(6)冷季的高原上与周边相比为丰水区,南坡的冰水路径与低层雷达反射率大值区对应,表明南坡阻挡作用促进云中冰粒子的形成。 赵艳风 王东海 尹金方关键词:CLOUDSAT 青藏高原 雷达反射率 粒子下落末速度和粒子谱形参数对降水模拟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 2016年 数值模式能否准确地对降水过程进行预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能否准确地对云内的物理过程进行描述。目前显式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中对粒子的下落速度、不同直径粒子的浓度分布两方面的微物理特征,分别使用质量加权下落末速度和粒子谱进行描述。因此,参数化方案中不同的描述方式直接影响数值模式对降水过程的模拟结果。本文使用耦合了一种新的体积水法双参数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WRF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3.5.1版本对发生在2013年5月8日的一次华南强降水过程进行模拟,分别对Ferrier和Locatelli两种质量加权下落末速度计算方法,以及常数参数和根据东亚地区实际观测结果改进的谱形参数两种粒子谱形参数设置的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并对他们的四组参数组合预报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质量加权末速度的改变对降水强度有一定影响;(2)粒子谱形参数对模拟降水的强度和发展都有明显的影响,且谱形参数对本次降水模拟的影响强于下落末速度的影响;(3)Ferrier质量加权末速度和改进的谱形参数的组合试验组对降水的预报效果,相对其他三组试验有较明显的优势。 张衍达 王东海 尹金方 许焕斌关键词:数值模拟 轨迹追踪模型的训练方法和水凝物粒子轨迹追踪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轨迹追踪模型的训练方法和水凝物粒子轨迹追踪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训练数据,所述训练数据包括至少一段预设时间内至少一个水凝物粒子的模拟信息,所述模拟信息至少包括模拟的至少一段预设时间内至少一个水凝物粒子所处环... 尹金方 谢衍新 李丰 夏茹娣 梁旭东冰核对云物理属性和降水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2015年 系统回顾了冰核对云和降水影响的研究进展,详细分析了冰核对云的宏微观特征、对流系统结构和强度、辐射、雷电、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影响途径,并从云微物理过程的角度解释了其影响机制。得到如下结论:1通常情况下,冰核浓度增加,冰晶浓度增大,云滴浓度减小,云的生命史延长;2对于发展阶段的对流云,冰核在温度较高的过冷区活化使潜热在中低层提早释放,增加了对流系统中层不稳定能量,促进了对流系统的发展;3卷云中冰核浓度的增加,改变了冰相水物质与液相水物质的比例;削弱或抑制了卷云中同质核化,增大了卷云中冰晶粒子的平均半径;4冰核浓度的增加,能够使到达地气系统的净辐射增加;5冰核浓度的变化能够引起雷电活动发生频次和强度的变化;6冰核浓度增加,引起降水量的变化不确定,即降水量增加、减少或者变化不显著的情况都可能存在。这些结果为改进数值模式中冰核活化参数化方法提供指导,从而提高数值模式对云和降水的预报能力;同时为人工影响天气选择合适的人工催化剂和撒播时机提供参考。 尹金方 王东海 许焕斌 翟国庆 姜晓玲关键词:冰核 降水量 降水强度 面向资料同化的S波段双偏振雷达质量控制 被引量:12 2018年 双偏振雷达是强对流天气分析和云微物理研究的重要探测设备,将多普勒天气雷达升级为双偏振雷达是我国未来几年强对流天气监测发展建设的重点计划,而双偏振雷达资料质量控制是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针对国内首批业务布建的广东省S波段双偏振雷达网研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技术方案,除了重点解决非气象回波外,还考虑了非标准波束遮挡和径向高频脉动问题。在飑线、暴雨和台风3类华南季风区强天气个例的应用表明,基于模糊逻辑的水凝物分类、偏振量(零滞后互相关系数、信噪比和比差分相位)阈值检查和杂波剔除能有效剔除非气象回波,抑制异常传播波束导致的虚假回波;线性内插较好地弥补了非标准波束遮挡带来的观测缝隙;中值滤波和滑动平均既过滤了偏振观测量在雷达径向的高频脉动,又保留了主要的偏振雷达观测特征。质量控制后的气象回波约占有效观测(反射率因子大于-30 dBZ)的40%,其偏振量取值分别为反射率因子大于5 dBZ、零滞后互相关系数大于0.8和差分反射率为-0.2~4 dB。 王洪 孔凡铀 Jung Youngsun 吴乃庚 尹金方关键词:双偏振雷达 东亚区域云和降水微物理特征及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构建 本文旨在广泛地调研东亚地区和其他地区(含北美,欧洲和澳洲)云和降水的微物理特征,并将东亚地区云微物理特征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东亚地区云和降水微物理观测结果的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并进行了初步试验。具体... 尹金方关键词: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