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亮

作品数:13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德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直肠
  • 6篇肠癌
  • 5篇手术
  • 5篇结直肠
  • 4篇直肠癌
  • 4篇术后
  • 3篇肿瘤
  • 3篇结直肠癌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癌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吻合口
  • 2篇吻合口漏
  • 2篇腺癌
  • 2篇结肠
  • 2篇化疗
  • 2篇合口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2篇并发

机构

  • 12篇德阳市人民医...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作者

  • 12篇安亮
  • 9篇方向
  • 7篇李俊
  • 6篇陈玉祥
  • 6篇黄国飞
  • 3篇黄卫
  • 3篇麦刚
  • 3篇刘忠亮
  • 3篇杨勇
  • 2篇张跃天
  • 2篇张小为
  • 2篇贺俊文
  • 1篇李超
  • 1篇吴宁
  • 1篇石刚
  • 1篇郑本波
  • 1篇李晓东
  • 1篇赵雷
  • 1篇刘震
  • 1篇刘倩

传媒

  • 1篇吉林医学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四川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医学信息(下...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在胰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胰腺癌根治术对胰腺癌患者手术并发症、生活质量和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和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255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A组)41例,无血管切除重建组(B组)113例,姑息性旁路手术组(C组)101例。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联合血管切除对患者手术并发症、生活质量和生存状况的影响。结果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6.10%,明显高于B组(34.51%)和C组(2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腹痛、体质量增加分别为36.59%、51.22%,与C组患者(91.09%、9.0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1.83月,B组MST为15.43月,C组MST为7.50月;A、C组M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A、B组M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7,P>0.05)。结论对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受累的胰腺癌患者,通过血管切除重建根治性切除能够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向石刚麦刚安亮张跃天刘震杨勇郑本波
关键词:胰腺肿瘤血管重建胰腺癌根治术手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
胃癌并发糖尿病老年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胃癌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367例。采集患者标本分离培养细菌,革兰阳性菌药敏试验采用GN201法,革兰阴性菌药敏试验采用GP法,以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胃癌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术后感染患者68例,分离培养病原菌79株。革兰阴性菌中,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中,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主要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3.33%和80.00%;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6.92%和69.23%;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为80.00%。主要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1.67%和83.33%;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0%和77.78%。结论胃癌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临床上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黄国飞李俊贺俊文杨勇张小为安亮
关键词:胃癌糖尿病术后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
2011年
目的:探讨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1年4月收治214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其中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20例。结果:本组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发病率0.93%,双重癌18例,三重癌2例,共42个痛灶。结论: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可发生在结直肠任何部位。结肠镜检查是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最可靠的诊断方法,B超、X线、CT夏MRI有助于诊断。术中应作全结肠直肠仔细探查,治疗按规范化根治性手术一次切除,尽量保留正常肠管,不必作次全切除或全结肠切除。
陈玉祥安亮黄国飞方向李俊
关键词:结直肠癌手术治疗
亚甲蓝在结直肠吻合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亚甲蓝在吻合口局部肠腔内注射监测吻合口是否吻合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2年8月间对结直肠手术178例用吻合器吻合后予吻合口上下2~3cm处肠钳阻断用6号针头向肠腔内注入亚甲蓝+生理盐水,同时监测局部肠腔压力达10~12mmHg时观察吻合口有无亚甲蓝渗漏。结果 178例中有35例监测发现吻合器吻合中因漏钉等原因致吻合不良所致的吻合口漏及隐性漏。结论亚甲蓝是极好的医用染料,有良好的渗透染色作用。吻合口肠腔注入压力达10~12mmHg时能使肠管充分充盈,对吻合口漏能及时发现,修补,对防止吻合口漏起到了积极有效地作用。
陈玉祥黄国飞李俊黄卫安亮
关键词:亚甲蓝吻合口漏
术中鼻胆管引流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中的价值
2020年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联合同期经腹留置鼻胆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德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10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别行术中同期鼻胆管引流+一期缝合术(n=52)和单纯一期缝合术(n=55)的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管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胰腺炎、胆漏、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单纯一期缝合与鼻胆管一期缝合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管带管时间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胆管一期缝合更具优势。单纯一期缝合术后胆漏发生率高于鼻胆管一期缝合,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一期缝合与鼻胆管一期缝合在术后急性胰腺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联合同期经腹留置鼻胆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可行、有效,与单纯一期缝合比较,可降低术后胆漏发生率,扩大一期缝合术的应用范围。
李华林向荣超安亮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探查术胆总管结石鼻胆管引流一期缝合
RASSF2A基因甲基化与大肠癌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RASSF2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与大肠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2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共111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取其肿瘤组织及相关正常黏膜组织为标本,应用结合重亚硫酸盐限制性内切酶法(COBRA)检测RASSF2A基因在不同标本中的甲基化状态,分析RASSF2A基因甲基化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RASSF2A基因甲基化在大肠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分别为83.78% (93/111)和7.21% (8/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245,P<0.001).RASFF2A基因甲基化与大肠癌组织学分类(x2=3.554,P=0.314)、Duke分期(x2 =3.217,P =0.359)以及肿瘤部位(x2=1.060,P=0.303)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大肠癌中存在RASSF2A的过甲基化,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
安亮李俊陈玉祥方向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DNA甲基化
两种同步放化疗方案对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或替吉奥同步三维适形放疗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生存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结肠癌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结肠癌根治术进行手术治疗,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替吉奥同步三维适形放疗进行化疗,对照组采用卡培他滨同步三维适形放疗进行化疗,比较两种化疗方案对患者生存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经过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患者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替吉奥同步三维适形放疗对结肠癌患者进行化疗治疗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安亮方向李超赵雷
关键词:化疗卡培他滨三维适形放疗结肠癌
对导致腹腔镜手术后穿刺孔出血原因的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探讨导致腹腔镜手术后穿刺孔出血的原因。方法 :选取近几年在德阳市人民医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43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使用传统方法缝合穿刺孔。统计这些患者发生穿刺孔出血的几率。分析导致这些患者发生穿刺孔出血的原因。结果 :这些患者发生术后穿刺孔出血的几率为0.62%(27/4356)。27例穿刺孔出血患者发生穿刺孔出血的原因主要是:肌肉层未缝合、肌肉层未完全缝合、缝合线打结不紧、扩张穿刺孔致腹膜血管损伤、麻醉苏醒致腹壁紧张、盲目多点穿刺致腹壁肌肉损伤、门静脉高压及术中止血不彻底。结论 :导致腹腔镜手术后穿刺孔出血的主要原因有穿刺孔缝合不到位、缝合线打结不紧及术中止血不彻底等。
方向麦刚刘忠亮刘力笼安亮张跃天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穿刺孔出血
直肠癌术前肠腔内热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研究
黄卫陈玉祥李俊吴宁刘倩方向黄国飞安亮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大中型城市以年均4.2﹪的速度递增,目前多主张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但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单一的手术往往不能达到治疗目的,单纯手术治疗已不能进一步提高其生存率。人们为了探...
关键词:
关键词:直肠癌肿瘤治疗
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218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其中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22例。结果:本组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发病率1.01%,双重癌20例,三重癌2例,共46个病灶。结论: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可发生在结直肠任何部位,结肠镜检查是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最可靠的诊断方法,B超、x线、CT及MRI有助于诊断,术中应作全结肠直肠仔细探查,治疗按规范化根治性手术一次切除,尽量保留正常肠管,不必作次全切除或全结肠切除。
陈玉祥安亮黄国飞方向李俊
关键词:结直肠癌手术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