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强
- 作品数:11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秦皇岛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氟伐他汀对心房颤动患者上游防治策略及其对内皮祖细胞水平的影响
- 谭强1张双月1邹晓译1富华颖1赵君1孙强
-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因房颤引发的心力衰竭、卒中和死亡等严重威胁着国民健康。尽管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射频消融术在一部分房颤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房颤发病机制复杂,因此药物或射频消融并不能对所有的患者...
- 关键词:
- 关键词:心房颤动氟伐他汀心律失常
- 阵发性房颤进展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21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房颤进展情况分为阵发性房颤组及房颤进展组。每3~6个月进行一次门诊随访,进行病史采集及心电图检查,统计其发生脑卒中、心力衰竭、再住院、出血等情况。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房颤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87例阵发房颤患者进展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房颤年进展率7.75%。房颤进展组脑卒中发生率显著高于阵发房颤组(17.24%vs.6.2%,P<0.05),心力衰竭发生率也显著高于阵发房颤组(18.39%vs.5.42%,P<0.05),房颤相关的住院率明显高于阵发房颤组(36.78%vs.17.06%,P<0.05);二组死亡及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 1.082,95%CI 1.016~1.392,P<0.05)、左房内径>45mm(OR2.339,95%CI 1.445~3.785,P<0.05)、CHADS2评分>3分(OR 1.382,95%CI 1.081~1.987,P<0.05)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OR1.124,95%CI 1.005~2.345,P<0.05)是影响房颤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影响房颤进展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左房内径、C-反应蛋白水平及CHADS2评分。
- 李扬尹博文谭强尹立勇张扬孙强
- 关键词:阵发性房颤永久性房颤C反应蛋白
- 秦皇岛市结核病患者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调查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通过分析4年间结核病患者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总体耐药情况,了解结核病的耐药特点及趋势,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结核病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结核分枝杆菌共849株,均采用比例法对链霉素(Streptomycin,S)、异烟肼(Isoniazid,H)、利福平(Rifampin,R)、乙胺丁醇(Ethambutol,E)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进行药物敏感试验,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各年间的耐药变化趋势。结果自2014-2017年共分离出849株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在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4年分别为50.2%(102/203),40.1%(59/147),37.2%(61/164)和29%(97/335);4年的总耐药率,总耐多药率、总单耐药率、总多耐药率分别为37.6%(319/849)、9.2%(78/849)、19.2%(163/849)和9.2%(78/849)。4年的利福平、异烟肼总耐药率分别为13.1%(111/849),17.3%(147/849);4种一线药物4年的总耐药率由高到低的排序分别为链霉素23.8%(202/849),异烟肼17.3%(147/849),乙胺丁醇14.5%(123/849),利福平13.1%(111/849)。2014~2017年度一线抗结核药物的单耐药、多耐药和利福平耐药呈逐年递降趋势,其中H多耐药的逐年增加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链霉素和异烟肼的原发单耐药率高于继发单耐药率(P<0.05);原发R多耐药率高于继发R多耐药(P<0.05)。原发耐多药率(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低于继发MDR的耐药率(P<0.05)。结论H单耐药和H多耐药呈年度增加趋势,但仅H多耐药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因为H也是抗结核的最关键药物之一。
- 王宝英孙强张健李艳静刘鹏张继东闫佳会
-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率抗结核药物
- 新型生物标志物在心力衰竭并发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7年
-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肾功能不全是心功能不全的常见合并症,心力衰竭患者一旦合并肾功能不全,不仅增加了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复杂性,而且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如何对这类高风险患者进行早期识别并给予积极干预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目前一些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出现,可以有效地为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提供早期诊断、评估疾病进展及预后评价。
- 孙强王宝英赵君
- 关键词: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生物标志物
- 院外多学科干预随访对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通过院外多学科干预随访对改善心衰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心内科就诊的符合入组标准的慢性心衰患者17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多学科干预随访管理模式;对照组未按上述随访方案管理,患者自行随访就诊。从入组开始随访12个月,主要终点事件为心衰恶化再住院或全因死亡,分析2组与终点事件的关系。结果:入组时2组基础治疗用药无显著差异(均P〉0.05);12个月随访时,干预组β受体阻滞剂、血管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醛固酮拮抗剂的用药比例均明显提高,而地高辛和钙拮抗剂(CCB)比例有所下降,经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38例(43.2%)和对照组51例(61.4%)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风险比(HR)=0.629,95%可信区间(CI):0.412~0.958,P=0.031];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有较低的全因入院率(HR=0.604,95%CI:0.405~0.900,P=0.013),心衰病死率(HR=0.486,95%CI:0.244~0.968,P=0.04)和心衰恶化再住院率(HR=0.355,95%CI:0.17~0.744,P=0.006)。结论: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院外多学科干预随访可明显减少患者的再住院率和心衰死亡风险。
- 孙强王宝英王庆胜单文静赵君谭强张双月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再住院率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餐后4h血脂及心肌血运重建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强化剂量他汀联合其他降脂药与常规剂量他汀联合降脂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餐后4 h血脂以及心肌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50例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根据病情分别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控制心率等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当日起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每晚1次口服,依折麦布10 mg 1次/d口服;对照组患者入院当日起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口服,依折麦布10 mg 1次/d口服。治疗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空腹血脂和餐后4 h血脂,记录2组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1周后复查空腹和餐后4 h血脂,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记录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①2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心绞痛史、发病时间、心功能Killip分级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2组患者入院时空腹和餐后4 h血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1周的联合降脂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血脂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餐后4 h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3.87±0.84)mmol/L比(4.92±0.93)mmol/L、(2.06±0.05)mmol/L比(2.17±0.07)mmol/L、(2.13±0.65)mmol/L比(2.94±0.61)mmol/L],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1.93±0.01)mmol/L比(1.46±0.01)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2组患者入院时超声心动图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4.54±0.11)cm比(5.43±0.34)cm],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68±6)%比(5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观察组与对照组冠状�
- 郝佳姜淑萍赵君孙强曾慧张双月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 PPARγ C161→T、α-内收蛋白Gly460Trp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μ)C161→T及α-内收蛋白Gly460Trp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262例与正常人群270例(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PPARμ基因及α-内收蛋白Gly460Trp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分析,统计2种基因多态性频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PPARμC161→T基因型分布情况为TT型10例(3.82%),TC型70例(26.72%),CC型182例(69.46%),T型等位基因为90例次(17.18%),C型等位基区为434例次(82.82%);健康对照组PPAR_γC161→T基因型分布情况为TT型17例(6.30%),TC型119例(44.07%),CC型134例(49.63%),T型等位基因为153例次(28.33%),C型等位基因为387例次(71.67%),2组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α-内收蛋白Gly460Trp基因型分布情况为GlyGly型57例(21.76%),GlyTrp型为129例(49.23%),TrpTrp型为76例(29.01%),Gly型等位基因为243例次(46.37%),Trp型等位基因为281例次(53.63%);健康对照组α-内收蛋白Gly460Trp基因型分布情况为GlyGly型63例(23.33%),GlyTrp型为124例(45.93%),TrpTrp型为83例(30.74%),Gly型等位基因为250例次(46.30%),Trp型等位基因为290例次(53.70%),2组间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人群中PPARγC161→T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相关;α-内收蛋白Gly460Trp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无相关性。
- 张扬邹晓译刘双江孙强丁丽君郝佳赵君
- 关键词:高血压原发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Α-内收蛋白基因多态性
- 秦皇岛市320株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通过对秦皇岛市分离的320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培养与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及结核病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痰结核菌培养阳性标本376份,采用比例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本地区结核病的耐药现状与人口学特征的关系;结果376株分枝杆菌经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占85.1%(320/376),非结核分枝杆菌占14.9%(56/376)。320株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为37.2%(119/320);四种一线药物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链霉素为19.7%(63/320),异烟肼为17.5%(56/320),利福平为11.3%(36/320),乙胺丁醇为9.7%(31/320);单耐药结核病占13.4%(43/320),多耐药结核病占7.2%(23/320),耐多药结核病所占比例为9.1%(29/320);青年组中,复治患者对INH和RFP的耐药率高于初治患者(P<0.05);中年组中,复治患者对EMB的耐药率高于初治患者(P<0.05);老年组中,复治患者对RFP的耐药率高于初治患者(P<0.05);复治患者MDR-TB发生率明显高于初治患者。结论我院耐药结核病比率低于全国水平,仍需加强对结核病规范治疗和耐药监测。
- 王宝英孙强李艳静张健刘鹏张继东闫佳会张蕊
-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结核病
- 心力衰竭疾病管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疾病管理对患者心衰知识、心衰自我照顾能力及心衰恶化再住院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心内科首诊为心衰的住院患者111例,随机分为管理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管理组给予心衰疾病管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诊疗及随访模式;测量工具为心衰知识量表和心衰自我照顾量表,同时收集患者的心衰再住院率及病死率情况。结果:入组时2组患者的心衰知识得分及心衰自我管理能力无明显差异。3个月随访时,2组患者的心衰知识得分均明显提高(P<0.05),2组对心衰自我照顾的维持、管理和信心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且管理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通过3个月随访,2组分别有9例(16.1%)和20例(36.4%)患者发生心衰再住院[风险比(HR)=0.423,95%可信区间(CI):0.190~0.943,P=0.035]。结论:心衰疾病管理的实施可以提高患者的心衰相关知识,且能够有效地实施自我照顾,显著降低患者心衰再住院率。
- 孙强王宝英王庆胜邹晓译张扬郝佳谭强张双月
- 关键词:自我照顾再住院率
- 放弃PCI术接受药物综合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分析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考察放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而接受药物综合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217例,按治疗方案分成手术组105例和非手术组112例。除基础治疗外,手术组患者在PCI手术前后均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非手术组患者长期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自患者出院至2015年5月,定期通过门诊、电话或复查冠脉造影方式随访,随访时间为24~38个月。记录随访期间全因死亡或因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造成再次住院和再次血运重建等事件。结果:手术组患者失访7例,中位随访时间为33个月;非手术组患者失访8例,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与手术组比较,非手术组患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者例数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3年生存人数94例,生存率为95.9%;非手术组患者3年生存人数66例,生存率为6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组比较,非手术组患者在随访期的生存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仍不能得出药物治疗和PCI术治疗孰优孰劣的结论,但未行PCI术的患者3年生存率不容乐观;心肌缺血症状较重的冠心病患者应首先考虑PCI术。
- 张扬邹晓译谭强孙强赵君郝佳刘双江
- 关键词:药物综合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预后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