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婷婷
- 作品数:22 被引量:102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科研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经验
-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老年病和难治病之一,病势缠绵,病程较长,若失治误治易发生癌变。本文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遣方用药、验案介绍等方面总结了张杰主任医师的临证经验。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为虚、毒、瘀,脾胃亏虚为其本,...
- 孙婷婷张杰
-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名老中医经验
- 文献传递
-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临证体悟被引量:4
- 2011年
-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此语出自叶天士《外感温热论》,说明了湿温病的治疗原则,同时对气与水为患的杂病治疗也拓宽了思路。笔者在临床中运用此理论,略有体会,举例如下。
- 鲍艳举孙婷婷吕文良花宝金
- 关键词:医案利小便乳房胀痛四逆
-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疗效观察
- 2013年
-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为常见传染病。我院门诊总结了中国历代医家治疗肝病的经验,运用传统中医学理论,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CHB,在逆转肝纤维化、抗HBV、减轻炎症、保护肝细胞、保肝降酶、退黄降黄,改善蛋白代谢、改善临床症状及调整免疫功能等方面体现出了一定优势。本文采用辨证分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 吕文良陈兰羽万方朱丹孙婷婷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治疗疗效观察辨证分型治疗中医学理论历代医家
- 膈下逐瘀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研究述要
- 2014年
- 膈下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为清代医家王清任创制的五大活血化瘀名方之一,由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牡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组成,具有活血祛瘀、理气止痛之功效,主治积聚、小儿痞块、肝积,肋腹疼痛不移,卧则腹坠、肾泄久泄。近年来,多名医家应用膈下逐瘀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 陈兰羽张云马继征孙婷婷朱丹
- 关键词: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清代医家活血祛瘀理气止痛
- 孙桂芝治疗胃癌常用“小范方”浅析被引量:3
- 2011年
- 孙桂芝教授治疗胃癌经验丰富,融古出新,临床疗效显著,深为广大患者所信赖。导师临证喜用经验方,乃因经验方多经反复锤炼,组合得法,疗效显著。经验方多由数个"小范方"(导师将配方药味少,但配伍严谨,经临床反复检验而疗效显著,具有范式作用的小方,称为“小范方”)组成,“方”中有“方”。现将孙师治疗胃癌常用的藤虎汤、蒲黄白芷蜂房汤、金麦代赭汤等“小范方”介绍如下。
- 何立丽孙婷婷吕文良孙桂芝张培彤
- 关键词:胃癌名医经验
- 800例外感发热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及与节气关系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观察外感发热患者中医证候学分布特点及与节气的关系。方法回顾800例外感发热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并分析其中医证候学资料,总结中医证候学分布特点及与节气的关系。结果 800例外感发热患者核心证候为表热证(304/800,38.00%)和表寒证(231/800,28.98%),其次为痰热阻肺证(78/800,9.75%)和邪郁少阳证(57/800,7.13%),其他如湿热内蕴证、表湿证、表寒里热证、气分热盛证、秋燥证以及一些合并证型均较少见。2012年初至2013年初,外感发热的发病节气高峰在惊蛰。结论外感发热中医证候学分布特点明显,发病与节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其证候学分布特点在预防及早期诊治时有重要意义。
- 孙婷婷陈兰羽吕文良鲍艳举何立丽朱丹
- 关键词:外感发热节气
- 食积发热辨治初探被引量:4
- 2019年
- 食积发热是饮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郁而化热,内热不能被及时消导,外发成发热的一种发热类型。本病外因主要为饮食不节,食积停滞不化,伤及脾胃之气,气滞湿停而化热;内因多为脾胃虚弱,情志不遂,运化不及,饮食停滞不化,成为积滞,热与积滞相合,产生发热。在临床辩证施治过程中,应立足脾胃,抓住“食积为本,发热为标”的本质,灵活遣方用药,给邪以出路,方可消积去热。治疗重在消食化积,行滞退热。
- 谢铮陈兰羽孙婷婷朱丹
- 关键词:食积发热中医药辨证治疗
- 《金匮要略》诸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被引量:10
- 2016年
- 《金匮要略》诸方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病机、治疗都有一定的认识,其治疗涉及到清利湿热、化瘀消癥、温阳化饮、调和肝脾诸法。所载方剂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鳖甲煎丸、大黄虫丸、苓桂术甘汤、当归芍药散等至今仍为临床治疗肝病的基础方。
- 朱丹孙婷婷陈兰羽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金匮要略》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
- 从《伤寒论》三阴三阳位序看六经实质及经方发展史被引量:15
- 2011年
- 《伤寒论》所创立的三阴三阳辨证,后世也广泛称之为六经辨证,一直是历代医家争论的焦点。笔者通过对经方、六经理论的阐释,以及对《伤寒论》中"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位序的理解,认识到古人总结经方的过程即:先认识到表、里,后认识到半表半里,三阳证先认识到表阳证太阳和里阳证阳明,后认识到半表半里阳证少阳,故三阳的排序是太阳→阳明→少阳;三阴证先认识到里阴证太阴和表阴证少阴,后认识到半表半里阴证厥阴,感到疑问最多的是厥阴,故三阴的排序是太阴→少阴→厥阴。《伤寒论》中三阳三阴排序不是简单的编写问题,更与经络相传无关,而正是标明了经方发展史。
- 鲍艳举孙婷婷吕文良花宝金
- 关键词:三阴三阳六经伤寒论经方
- 14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毒核酸追踪及转阴时间延长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COVID-19)患者病毒核糖核酸(RNA)转阴时间,探索病毒RNA转阴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确诊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病毒RNA转阴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 148例COVID-19患者中,RNA阳性113例(76.4%),病毒RNA转阴中位时间28 d, 11例(9.7%)患者康复期随访出现复阳。病毒RNA转阴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60岁)、有基础疾病、入院延迟(≥6 d)、有发热和病情重(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起病到住院≥6 d是病毒RNA转阴时间延长的独立预测因素[OR=8.890,95%CI(3.618~21.843)]。结论 COVID-19患者病毒RNA转阴时间较长,住院延迟是转阴时间延长的主要因素。COVID-19患者出现症状后应尽早住院治疗,并在恢复期采取个性化方式慎重解除隔离,以避免疾病的传播风险。
- 陈小凤孙涛于俊杰赵全张作艳廖辉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