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波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市胸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适宜技术联合开发推广应用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肺切除
  • 3篇肺切除术
  • 3篇肺损伤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急性肺损伤
  • 1篇单肺
  • 1篇单肺通气
  • 1篇心肺
  • 1篇心肺脑
  • 1篇心肺脑复苏
  • 1篇心跳
  • 1篇心跳骤停
  • 1篇心源性
  • 1篇心源性肺水肿
  • 1篇胸外
  • 1篇胸外科
  • 1篇胸外科手术

机构

  • 6篇上海市胸科医...

作者

  • 6篇周波
  • 5篇徐美英
  • 2篇曹晖
  • 2篇张晓峰
  • 1篇沈耀峰
  • 1篇高天华
  • 1篇王昕
  • 1篇朱宏伟
  • 1篇方文涛

传媒

  • 5篇上海医学
  • 1篇上海市麻醉学...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肺切除术后肺损伤的发生机制及肺复张策略被引量:1
2008年
肺切除术是普胸外科的主要手术类型,尽管手术方式及麻醉管理已有很大进步,但肺叶及全肺切除术后30d内的病死率仍高达3%~25%。肺切除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各种呼吸系统并发症,如肺不张、支气管胸膜瘘、支气管肺炎、肺水肿和急性肺损伤等。其中,肺切除术后肺损伤是一种特殊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术后48h内开始出现呼吸困难,胸部X线摄片呈两肺弥漫性浸润影,但无左心功能衰竭或心源性肺水肿的表现,且不能与急性肺损伤(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相鉴别,肺叶切除术后及全肺切除术后其发生率分别为1%~79/6及4%~7%。
周波徐美英
关键词:肺切除术后肺复张心源性肺水肿呼吸系统并发症
三种容量治疗方法对肺切除术猪血流动力学及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2009年
目的对行肺叶切除术猪实施3种容量治疗方法,观察其血流动力学和氧合功能的变化,并对3种容量治疗方案进行评价,以期对临床容量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成年贵州小型香猪20只,随机分为容量限制组(S组,7只)、正常容量组(M组,6只)及大容量组(L组,7只)。S组持续静脉滴注5 mL.kg-1.h-1乳酸钠林格注射液;M组按基础需要量+禁食丧失量+术中丢失和第3间隙损失量补液,基础需要量+禁食丧失量根据4-2-1法则以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补充,第3间隙损失量采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以5 mL.kg-1.h-1计算;L组除给予M组的量外再给予10 mL.kg-1.h-1的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负荷量。在有创操作完成后稳定10 min(T1)、单肺通气1 h(T2)、单肺通气2 h(T3)、单肺通气3 h(T4)及恢复双肺通气1 h(T5)5个时间点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抽取桡动脉和肺动脉血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氧供(DO2)和氧耗(VO2)。结果L组在T3~T5时间点的心率(HR)显著高于T1时间点(P值均<0.05),在T2~T5时间点的中心静脉压(CVP)、心指数(CI)显著高于T1时间点(P值均<0.05),在T4~T5时间点的肺动脉压(PAP)显著高于T1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在T3~T5时间点的外周循环阻力(SVR)显著低于T1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L组在T2~T4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显著高于M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在T2~T5时间点的CVP、CI显著高于M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在T4~T5时间点的PAP显著高于M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L组在T2~T5时间点的MAP、CVP、PAP、CI显著高于S组(P值分别<0.05、0.01),在T3~T5时间点的SVR显著低于S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L组在T2~T5时间点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低于T1时间点,且在T5时间点显著低于S组及M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L组在T2~T5时间点的DO2较T1时间点显著升高(P值分别<0.05、0.01)。S组及M组在T2~T4时间点的PaO2显著低
周波曹晖徐美英
关键词:肺切除术血流动力学氧供氧耗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与一氧化氮在猪单肺通气时的改变及持续气道末正压对其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与一氧化氮(NO)在猪持续单肺通气时的改变以及持续气道末正压(CPAP)对其影响。方法20头贵州小型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C组,6头),在左侧卧位开胸下行双肺通气;单肺通气组(OLV组,7头),行3 h单肺通气后恢复双肺通气1 h;OLV-CPAP组(7头),在3 h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肺使用5 cmH2O(1 cmH2O=0.098 kPa)的CPAP,其余同OLV组。观察3组的动脉血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肺组织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血浆NO、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血管外肺水(EVLWI)指数在单肺通气前后的改变。结果OLV组单肺通气3 h后的PaO2/FiO2为88±32,较单肺通气前的445±57及OLV-CPAP组在同时间点的315±72显著降低(P值分别<0.01、0.05)。OLV组单肺通气3 h后和恢复双肺通气后1 h的iNOS值分别为(2.33±0.34)、(2.34±0.54)ng/mL,均显著高于单肺通气前的(1.54±0.30)ng/mL(P值均<0.05),OLV组单肺通气3 h后的iNOS值仍显著高于OLV-CPAP组在同时间点的(1.59±0.29)ng/mL(P<0.05)。OLV组单肺通气3 h后的MDA为(21.8±1.8)ng/mL,显著高于OLV-CPAP组在同时间点的(17.3±2.7)ng/mL(P<0.05)。3组间各时间点eNOS、NO、MPO及EVLWI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单肺通气时肺叶持续萎陷可造成一定程度的急性肺损伤,iNOS在其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CPAP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低氧诱导的iNOS激活有关。
曹晖徐美英周波王昕方文涛
关键词: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单肺通气急性肺损伤
不同容量治疗对老年肺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不同容量治疗方法对老年肺癌患者肺切除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肺切除手术的老年肺癌患者20例,随机分为容量限制组(A组)和扩容组(B组),每组10例。A组术中持续静脉滴注5 mL.kg-1.h-1乳酸钠林格液,B组在麻醉开始后30 min内静脉滴注10 mL/kg乳酸林格液及10 mL/kg 6%羟乙基淀粉(万汶),以后按基础需要量+禁食丧失量+术中丢失+第三间隙损失量补液。两组术中出血量由6%羟乙基淀粉按1∶1补偿。记录诱导前(T1,基础值)、麻醉诱导后10 min(T2)、输液30 min(T3)、侧卧位即刻(T4)、开胸后即刻(T5)、肺叶切除后(T6)、关胸时(T7)、术毕(T8)及术后1 d(T9)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ITBV)及胸内血管外肺水(EVLW)。结果两组间在T1时间点的HR、MAP、CVPI、TBV、CI、外周血管阻力(SVR)、EVLW基础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在T2、T3、T4时间点的HR、MAP均较同组T1时间点显著降低(P值均<0.05)。两组在T2、T3、T4、T5、T6、T7、T8时间点的CVP均较T1时间点显著升高(P值均<0.05),B组在T2、T5时间点的CVP显著高于A组(P值均<0.05)。A组在T3、T4、T5、T6、T8时间点的ITBV值较同组T1时间点显著降低(P值均<0.05),两组间各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在T2、T3、T4、T6时间点及B组在T2、T3时间点的CI均较同组T1时间点显著降低(P值均<0.05),B组在T4时间点的CI恢复至T1时间点水平,在T6、T7、T8时间点的CI显著高于A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两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点SVR和EVLW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对心肺功能良好的行肺叶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限制液体输注并加用小剂量缩血管药物的治疗作用与麻醉诱导期进行扩容治疗对低血压的预防作用相当,在麻醉诱导期适当扩容治疗并不增加肺水肿的风险,且更有�
周波张晓峰徐美英
关键词:肺切除术血流动力学血管外肺水
12832例胸外科手术围麻醉期16例心跳骤停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外科手术围麻醉期心跳骤停的原因及救治经验,旨在进一步提高胸外科手术患者的麻醉安全性。方法查询2002年7月-2005年6月根据Access软件自编的麻醉登记(前组资料)及2006年8月-2008年12月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后组资料),共获取胸外科手术病例12832例,分析围麻醉期心脏骤停的原因、救治经过及预后。结果共发生围麻醉期心跳骤停16例,发生率为0.12%,其中前组的心跳骤停发生率为0.11%(6/5301),后组为0.13%(10/7531)。单纯手术操作刺激所致心跳骤停12例(75%),均即刻心脏复苏,对麻醉恢复无影响;4例(25%)复苏困难者心跳骤停原因各异,其中心脏嵌顿1例,术中呼吸、循环功能不稳定伴手术刺激2例,可疑肺栓塞1例,心脏停搏的时间分别为40、10、7及39min,经开胸解除病因、持续心脏按压、电复律、体外循环等综合措施抢救成功,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为100%。后组死亡1例,余病例均康复出院。结论胸外科手术围麻醉期心脏骤停的发生率为0.12%,有创动脉压监测在心电干扰时有助于及时发现心跳骤停,中心静脉通路为心脏骤停救治中最为快捷、有效的给药途径,持续心脏按压维持脑灌注是脑复苏成功的关键。
徐美英张晓峰沈耀峰周波朱宏伟
关键词:心跳骤停麻醉胸外科手术心肺脑复苏
新型通气模式对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本文对传统的通气模式一直以维持足够的潮气量以摄入O<,2>,排出CO<,2>来维持PaO<,2>和PaCO<,2>于正常水平为金科玉律.然而急性肺损伤时,因肺间质充血、水肿、肺泡萎陷,将'吹开'和重新开启这些萎陷的肺泡以...
周波高天华
关键词:通气模式急性肺损伤气道压力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