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林华

作品数:32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宜春学院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宜春市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食管
  • 4篇黏膜
  • 3篇手术
  • 3篇胃炎
  • 3篇疗效
  • 3篇内镜
  • 2篇碘液
  • 2篇三通管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喷管
  • 2篇中药
  • 2篇栀子
  • 2篇栀子苷
  • 2篇消化道
  • 2篇消化道黏膜
  • 2篇疗效观察
  • 2篇内窥镜
  • 2篇内窥镜检
  • 2篇内窥镜检查

机构

  • 30篇宜春学院
  • 9篇宜春职业技术...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深圳市龙华区...

作者

  • 30篇周林华
  • 7篇陈晓
  • 3篇周昊
  • 2篇付南燕
  • 2篇邓添
  • 2篇蒋钰
  • 2篇陈晓
  • 1篇罗小凤
  • 1篇韩晓群
  • 1篇熊杰平
  • 1篇周智兴
  • 1篇黄芬
  • 1篇李鑫
  • 1篇张国斌
  • 1篇李恩亮
  • 1篇杨婧
  • 1篇张焜和
  • 1篇吴正平
  • 1篇徐娟
  • 1篇邬林泉

传媒

  • 11篇宜春学院学报
  • 2篇实用临床医学...
  • 2篇九江学院学报...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科技信息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对阻断乙肝病毒HBsAg、HBeAg双阳性母婴传播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评价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对阻断乙肝病毒HBsAg、HBeAg双阳性母婴传播的效果,探讨有效的乙肝免疫策略,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我市范围内选择乙肝病毒HBsAg、HBeAg双阳性的孕妇于2008年~2009年所生的新生儿,分别按0-1-6方案接种5μg、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20μg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三针完成1月后采集2-3ml静脉血,观察不同剂量疫苗免疫后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效果。结果:接种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新生儿的HBsAg阳性率14.71%,抗-HBs阳性率41.17%;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新生儿的HBsAg阳性率7.81%,抗-HBs阳性率65.63%;接种20μg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儿童HBsAg阳性率1.52%,抗-HBs阳性率95.45%。结论:20μg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与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优于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周林华
关键词:乙肝病毒疫苗接种阻断母婴传播
金双歧治疗小儿腹泻病15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金双歧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方法:150例小儿腹泻病患儿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抗病毒、控制感染、补液等常规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金双歧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0%明显高于对照组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金双歧治疗小儿腹泻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晓邓添周林华
关键词:金双歧小儿腹泻病
胆总管神经鞘瘤致梗阻性黄疸1例报告被引量:2
2015年
神经鞘瘤多发生于上肢、躯干、头颈部、腹膜后、纵隔、骨盆和腹膜,很少发生于消化系统,且以胃、结肠、直肠多见,原发于肝胆管则十分少见[1],笔者医院收治1例胆总管神经鞘瘤致梗阻性黄疸病人。现报告如下。
李恩亮周林华雷浪石世代邵江华邬林泉
关键词:神经鞘瘤胆管梗阻性黄疸
法莫替丁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探讨法莫替丁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内科和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被确诊为急性胃炎的1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静脉输注治疗,观察组给予法莫替丁联合硫糖铝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法莫替丁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胃炎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应用法莫替丁,且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周林华
关键词:急性胃炎法莫替丁硫糖铝
栀子苷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1、TIMP-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观察栀子苷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GF-β1、TIMP-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栀子苷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及栀子苷大(6m L/kg)、小(3 m L/kg)剂量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四氯化碳(CCL_4)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共18周。造模第9周给予栀子苷灌胃给药,其他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DBil、PA、ALb,肝纤维化指标:PCIII、IV-C、LN、HA。采用HE染色检测肝纤维化的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TGFβ1、TIMP-l蛋白表达。采用RT-PCR法测定肝组织TGFβ1 mRNA、TIMP-1 mRNA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ST、ALT、TBil、DBil水平明显升高(P<0.01),PA、ALb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栀子苷组血清AST、ALT、TBil、DBil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大剂量栀子苷组血清PA、ALB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模型组肝组织呈明显的纤维化改变,予以栀子苷干预后,肝纤维化程度减轻。经不同剂量栀子苷干预后,肝组织TGFβ1、TIMP-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栀子苷组TGFβ1 mRNA、TIMP-1 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栀子苷具有较好的抗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组织TGFβ1、TIMP-1表达,从而促进肝纤维化的逆转有关。
付南燕周林华徐娟
关键词:栀子苷肝纤维化TGF-Β1TIMP-1
一种医用注入组件制作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注入组件制作装置。包括绕设于转盘上的治具,分别与各相应的所述治具对应依次设置的上料装置、装入装置、以及若干熔焊装置,各所述治具分别设有若干个工件定位孔,分别对应于上料装置和装入装置设有相应的振动给...
周林华陈晓
文献传递
一种消化道黏膜内窥镜检查用自动碘染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化道黏膜内窥镜检查用自动碘染装置,包括喷头单元和储液瓶,所述储液瓶的内腔分为碘液区和清水区,所述储液瓶上设置有三通管和气泵;所述喷头单元包括依次嵌套在一起的第一喷管、第二喷管以及第三喷管;所述第一喷管上...
周林华
文献传递
NBI放大内镜对食管Barrett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2年
目的:探究窄带谱成像(NBI)放大内镜技术对食管Barrett黏膜肠上皮化生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4月到2021年4月收治入院的137例Barrett食管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先予以窄带谱成像(NBI)放大内镜技术检查,后在病变处靶向下取活检行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NBI放大内镜诊断食管Barrett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临床价值。结果:NBI放大内镜诊断腺管开口Ⅳ型和Ⅴ型的患者,肠上皮化生检出率90.91%和100.00%,Ⅳ型和Ⅴ型肠上皮化生检出率高于Ⅰ~Ⅲ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217,P<0.001);血管形态为4型和5型的患者,肠上皮化生检出率为91.67%和100.00%,4型和5型肠上皮化生检出率高于1~3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217,P<0.001);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NBI放大内镜诊断食管Barrett黏膜肠上皮化生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92.56%。结论:窄带谱成像放大内镜技术能够提高Barrett食管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对诊断Barrett食管黏膜肠上皮化生具有良好参考价值。
周林华陈晓周昊段小峰谢萍蒋钰
关键词:内镜技术肠上皮化生
一种中药热敷治疗胃炎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药热敷治疗胃炎装置,属于中药治疗装置领域,包括护带和加热腔,所述加热腔为中空结构,所述加热腔的顶壁上设有加热开关、注水口、以及用于放取药包的投放口,所述加热腔的底部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与加热开关...
周林华陈晓段小峰
文献传递
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放大内镜对食管Barrett黏膜病变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nging,NBI)联合放大内镜对食管Barrett黏膜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宜春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常规内镜诊断为食管Barrett黏膜病变的患者354例,随机分为常规内镜检查组(常规组) 102例、NBI染色放大内镜检查组(NBI放大组) 252例。常规组常规内镜检查并在病变处取组织活检; NBI组在常规内镜检查后再行NBI染色放大内镜检查,在放大的状态下观察病变处上皮腺管开口形态分型,并取组织送病检。对常规内镜和NBI染色放大内镜与组织病理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2例常规内镜病理确诊食管Barrett黏膜病变60例,确诊率58. 8%(60/102)。252例NBI染色放大内镜检查病理确诊200例,确诊率79. 4%(200/252)。NBI组对食管Barrett黏膜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内镜组(79. 4%vs 58. 8%,P=0. 000)。NBI染色放大内镜观察:柱状上皮腺管开口Ⅰ-Ⅱ型142例,病理确诊112例,Ⅲ-IV型98例,病理确诊78例,Ⅴ型12例,病理确诊10例,各型确诊率分别为78. 9%,79. 6%和83. 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139,P=0. 933,> 0. 05)。特殊肠上皮化生检出在I-II型22例,Ⅲ-IV型46例,Ⅴ型8例,检出率分别为:19. 6%,59. 0%和80.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 071,P=0. 000,<0. 05)。结论:NBI染色放大内镜能强化病灶,凸显病变范围,清晰黏膜结构,提高内镜下食管Barrett黏膜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及肠化检出率,对食管Barrett病变的临床诊断及随访有积极指导意义。
周林华
关键词:窄带成像技术放大内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