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阳春

作品数:44 被引量:142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2篇家蚕
  • 12篇蚕品种
  • 10篇基因
  • 8篇育种
  • 8篇杂交
  • 6篇育成
  • 6篇三眠蚕
  • 6篇眠蚕
  • 6篇家蚕品种
  • 5篇性状
  • 5篇分子标记
  • 4篇品系
  • 4篇抗性
  • 4篇家蚕滞育
  • 3篇多丝量
  • 3篇多丝量蚕品种
  • 3篇杂交育种
  • 3篇强健性
  • 3篇纯度
  • 2篇代谢物

机构

  • 29篇中国农业科学...
  • 21篇江苏科技大学
  • 10篇苏州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西南农业大学
  • 2篇江苏富安茧丝...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青州桑蚕育种...
  • 1篇江苏省蚕种管...
  • 1篇江苏民星茧丝...
  • 1篇江苏苏豪国际...

作者

  • 44篇吴阳春
  • 10篇钱平
  • 10篇赵远
  • 9篇王玉军
  • 9篇徐世清
  • 9篇司马杨虎
  • 9篇何斯美
  • 8篇钱荷英
  • 5篇张国政
  • 5篇许平震
  • 4篇贺一原
  • 4篇刘莹
  • 4篇张健
  • 4篇柳学广
  • 4篇戴璇颖
  • 4篇丛海峰
  • 4篇陈息林
  • 3篇张美蓉
  • 3篇唐斌
  • 2篇覃光星

传媒

  • 12篇蚕业科学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江苏蚕业
  • 2篇中国蚕业
  • 2篇Agricu...
  • 2篇华东地区第十...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广东蚕业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江苏科技大学...
  • 1篇中国蚕学会蚕...
  • 1篇中国蚕学会第...
  • 1篇中国蚕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1
  • 2篇1998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家蚕幼虫消化管的结构和功能及先天免疫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家蚕不仅是一种家养经济昆虫,也是鳞翅目模式昆虫,广泛用于基础与应用研究。同时,蚕丝业对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蚕饲养成功的关键在于它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能力,这种能力发生在消化管。由于食源植物对昆虫摄食的主动防御机制和环境微生物在摄食过程中很容易进入消化管,因此消化管的结构特征和物理屏障机制可以进行功能性物质和蛋白质摄取,以及防止机械损伤、毒性侵害和微生物入侵感染,确保了家蚕幼虫期对营养物质的高效摄取、消化、吸收、代谢与积累。
许平震张美蓉理加伟王学杨吴阳春
关键词:家蚕消化管围食膜消化液先天免疫
三眼蚕品种853白×543B的性状被引量:6
2003年
随着国内外市场对丝绸产品需求多样化、高档化.以及丝绸产品结构的调整,对茧丝绸品种提出了新的要求.生产高品位生丝和超薄型丝织物就需要细纤度茧丝蚕品种,开发超细纤度茧丝不仅提高我国茧丝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且也迎合了国内外的需求,为此需选育细纤度蚕品种。853白×543B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茧丝纤度1.87~2.10dtex,解舒丝长900~1000m,净度95~97分,综合性状达到实用水平。该品种具眠性稳定(三眠率在98%左右)。
吴阳春
关键词:原种性状杂交种性状饲养技术三眠蚕
家蚕突变系镇江野败(szm)的遗传不育性初探被引量:2
2007年
将家蚕(Bombyxmori)和野桑蚕(Bombyxmandarina)杂交培育多代后发现并分离出一个遗传不育的自然突变系统,定名为镇江野败szm(Mandarina Sterility of Zhenjiang)。该系统表现为95%不育卵、3%可育卵和2%中间型,以3%可育卵继代,后代雌、雄比例正常,性状稳定遗传。经遗传分析,该突变性状对正常表现为隐性。经组织解剖证实其产生原因可能是雄性精液分泌物失调、精荚异常、雄性外生殖器异常等。
吴阳春郭锡杰
关键词:家蚕突变系
适宜亚热带蚕区饲养的三眠蚕育种素材选择
为了培育适合亚热带蚕区生产高品位生丝的家蚕品种,根据家蚕眠性遗传机制,利用杂交育种及显性三眠纯合技术,将超细纤度三眠蚕品种与夏秋蚕品种杂交育成Z3等细纤度三眠蚕素材,再与多丝量春用蚕品种杂交,初步育成了Z3·C3等纤度为...
吴阳春钱平
关键词:三眠蚕育种选择杂交育种
文献传递
871×872品种性状及其耐氟、抗NPV能力测试
2001年
871×872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国家“八五”攻关课题《606-05-01》完成的蚕品种之一,本品种通过1993、1994两年攻关点联合鉴定及全国桑蚕品种鉴定结果。
赵远钱荷英吴阳春
关键词:性状家蚕耐氟性
遗传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被引量:1
2018年
遗传学是生命科学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以原始文献阅读为手段,对遗传学课程进行问题导入式教学改革,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并为其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王学杨孙霞邵颖徐家萍徐家萍
关键词:遗传学
SCAR分子标记方法检测家蚕品种和纯度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家蚕(Bombyx moriL.)品种和纯度的鉴别,普遍依靠幼虫斑纹或茧形等形态鉴别方法,该方法易受环境影响,结果时效性和准确性差。【方法】筛选RAPD随机引物,稳定扩增出亲本品种的DNA特异性片段,转换成SCAR标记。【结果】利用微量DNA抽提法,从家蚕主要品种苏5、苏6及其F1孵化前日卵快速提取单粒卵基因组DNA,筛选出RAPD随机引物S42,稳定扩增出苏5和苏6两个亲本品种的DNA特异性片段R5和R6,克隆和测序确认其大小分别为255bp和343bp。Blastn分析显示,R5的nt7~192与家蚕的一个非长末端逆转录转座子(AB002270.1)的nt183~368片段碱基序列有高达91%的相似性,无缺口序列。R6的nt5~340与家蚕的一个WGS(BAAB01113163.1)的nt675~337有91%的一致性,其中存在13个碱基的缺口序列。将2个亲本的RAPD标记转换成SCAR标记,分别利用合成的S42-255-2(P5-2)和S42-343-2(P6-2)SCAR标记引物,能够准确、快速地鉴别所标记的苏5和苏6及其F1蚕品种。【结论】SCAR分子标记方法能够检测家蚕品种和纯度。
唐斌徐世清戴璇颖陈息林司马杨虎王玉军吴阳春
关键词:家蚕分子标记SCAR纯度
家蚕茧丝量性状和生命力性状的综合选择研究
本研究用杂交和系统分离等育种方法,采用一定的饲料和环境选择,结合特殊的选择和培育技术,在全茧量和茧层量性状的选择时,始终控制茧层率和生命力选择,育成了中、日系两个茧丝量高、生命力强的优良系统“芙菁”和“湘8”,这两个优良...
司马杨虎何斯美钱荷英吴阳春赵爱春鲁成
关键词:家蚕
文献传递
超细纤度显性三眠蚕品种SG、853白、543B的育成和推广被引量:13
2004年
显性三眠蚕品种是利用家蚕眠性遗传原理及杂交育种技术,将三眠、强健、质优较好地结合于一体,实现_『优良基因的互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预期的育种目标,是我国首次自行育成并推广的新型原料茧丝用——细纤度三眠蚕品种,主要经济性状达到国际相关研究领域先进水平。其主要特点是:三眠率高98-100%,丝质优5-6A,强健好养,制种性能好,丝价高,一吨生丝比四眠蚕生丝价格高70%,全部用于出口,深受外商欢迎。已开始在江苏、四川、山东等省推广应用,累计出口生丝504吨,比优质四眠蚕种净增经济效益4734万元,是目前我国生产高品位(5-6A级)细纤度生丝的当家蚕品种。本品种的育成,为开发丝绸薄型织物和细条纹包芯丝以及医用手术缝合线等提供了理想的原料,对增加创汇、开拓新产品领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
吴阳春赵远钱荷英贺一原何斯美
关键词:三眠蚕SG育种家蚕
家蚕耐热基因SSR标记筛选定位及开发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家蚕减数分裂过程中,雌性染色体上基因不发生交换而雄性染色体上基因发生交换的特点,用耐热家蚕品系东34和高敏感家蚕品系欧17以及2种类型的回交群体((欧17×东34)♀×欧17♂和欧17♀×(欧17×东34)♂)为研究材料,从公布的SSR分子连锁图中共选择84个分子标记特异引物进行耐热分子标记筛选.在第8连锁群上得到5个与耐热基因连锁的SSR分子标记,并对这些标记和耐热基因进行了定位,构建了它们在第8连锁群上的连锁图.通过反复回交法将与耐热相关的基因转入不同来源的敏感品种中,构建了耐热近等基因系,并测定了近等基因系的分子标记.
赵远吴阳春张健闻燕
关键词:家蚕SSR分子标记近等基因系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