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远帆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1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毒素血症
  • 2篇血症
  • 2篇细胞
  • 2篇小鼠
  • 2篇内毒
  • 2篇内毒素
  • 2篇内毒素血症
  • 2篇间充质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
  • 2篇干细胞
  • 1篇血流感染
  • 1篇血培养
  • 1篇药性分析
  • 1篇脓毒
  • 1篇脓毒血症
  • 1篇器官
  • 1篇器官损伤
  • 1篇重症
  • 1篇重症监护

机构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市胸科医...

作者

  • 4篇周苏明
  • 4篇吴远帆
  • 3篇周静
  • 2篇毕立清
  • 2篇黄敏
  • 1篇朱东梅
  • 1篇方申存
  • 1篇张倩
  • 1篇韩艺

传媒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小鼠内毒素血症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明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内毒素血症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动物分为4组: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间充质干细胞组。分别在内毒素脂多糖(LPS)注射24 h和7 d后观察小鼠心功能的变化,ELISA方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组织学方法观察对心肌、肝脏、肺脏和肾脏形态学改变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内毒素血症组经LPS刺激后血清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增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明显降低;内毒素血症组小鼠心功能明显下降,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心功能明显恢复;内毒素血症小鼠心肌细胞和肝细胞凋亡增加,肺间质和肺泡水肿,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上述组织损伤明显改善。结论:MSCs移植抑制了内毒素血症小鼠的炎症反应,改善了心功能,减轻了对心脏、肝脏和肺脏的损害。
吴远帆周静毕立清黄敏韩艺张倩朱东梅周苏明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毒素血症脓毒血症组织器官损伤
2016—2019年老年医学科重症监护室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分析某院老年医学科重症监护室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老年医学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血培养数据并用WHONET 5.6软件统计分析。将血培养阳性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与非老年组(<60岁),比较两组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的构成以及耐药性。结果:96例血培养阳性患者共分离到病原菌10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3.0%,革兰阳性菌占22.0%,真菌占10.0%,厌氧菌占5.0%。革兰阴性菌检出居前3位的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25.0%)、大肠埃希菌(13.0%)、鲍曼不动杆菌(11.0%)。革兰阳性菌检出居前3位的依次是肠球菌(8.0%)、金黄色葡萄球菌(7.0%)和α-溶血性链球菌(7.0%)。肺炎克雷伯菌中碳青霉烯耐药肠杆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占76%,其中检测到1株对头孢他定/阿维巴坦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未检测到对替加环素或多黏菌素B耐药的菌株;鲍曼不动杆菌中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baumannii,CRAB)占81.8%,其中检测到1株对替加环素耐药,未检测到对多黏菌素B耐药的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占57.2%,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此外,检出1株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两组患者分离的病原菌分布构成相似。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病原菌耐药率更高。结论:该院老年医学科重症监护室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高。
吴远帆刘成成范坤周苏明
关键词:老年重症血培养耐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内毒素血症小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内毒素血症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四组,对照组(Control group),内毒素血症组(LPS group),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LPS+MSCs group),间充质干细胞组(MS...
吴远帆周静毕立清黄敏周苏明
特发性肺泡蛋白沉积症继发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特发性肺泡蛋白沉积症继发感染的临床特征,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比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南京市胸科医院近十年来16例肺泡蛋白沉积症继发感染的病例,及10例未继发感染的肺泡蛋白沉积症病例,并对2组疾病严重性标志物进行比较。结果:16例肺泡蛋白沉积症继发感染患者中,肺部感染的病原体多为机会性感染,其中结核分支杆菌最常见(7例),其次是真菌感染(6例)。继发感染与未继发感染的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比较,2组血清乳酸脱氢酶为(260.0±110.0)U/L vs(201.0±76.0)U/L,氧分压为(61.0±11.6)mmHg vs(86.0±12.4)mmHg(P均<0.05)。继发感染的患者中12例接受分期大容量全肺灌洗术,与术前相比较,术后动脉氧分压平均提高8.5 mmHg,乳酸脱氢酶平均下降25.0 U/L。结论:继发感染是肺泡蛋白沉积症的一个重要特征,常见病原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及真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继发感染的有效方法。
吴远帆周静方申存周苏明
关键词:继发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