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赤红 作品数:48 被引量:228 H指数:9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慢乙肝患者骨代谢的一般特征 研究目的:分析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骨代谢的基本特征,分析可能参与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方法:CHB患者80例及4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 张仁雯 曹颖 吴赤红 张玉 张霞霞 陈建宏 于敏 徐小元慢乙肝患者骨代谢的一般特征 张仁雯 曹颖 吴赤红 张玉 张霞霞 陈建宏 于敏 徐小元FibroScan诊断不同类型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比较Fibro Scan诊断不同类型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异同性。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5年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516例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病因分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组(n=305)、慢性丙型肝炎(CHC)组(n=117)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n=94),记录所有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肝脏弹性(FS)值以及腹部B超检查结果。按照FS值<7.3 k Pa、7.3 k Pa≤FS值<15 k Pa、FS值≥15 k Pa将每组患者分为不同的FS等级。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FS值与年龄、性别、BMI、血常规、肝功能、超声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CHB组患者FS值的独立影响因素为性别、血红蛋白、AST、白蛋白、ALP、TBil、BMI、门静脉内径、腹水(P值均<0.05);CHC组患者FS值的独立影响因素为血小板、ALT、ALP、GGT、总胆汁酸、肝表面光滑度、脾静脉内径、腹水(P值均<0.05);PBC组患者FS值的独立影响因素为TBil、总胆汁酸、腹水(P值均<0.05)。CHB和CHC患者不同FS值等级组间绝大多数检测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BC组中FS值<7.3 k Pa与7.3 k Pa≤FS值<15 k Pa组间仅有ALT(Z=-2.121,P=0.034)、AST(Z=-3.027,P=0.002)、脾长度(Z=-2.496,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3 k Pa≤FS值<15 k Pa与FS值≥15 k Pa组间血小板(Z=-2.289,P=0.022)、白蛋白(Z=-2.185,P=0.029)、TBil(Z=-2.642,P=0.008)、脾厚度(Z=-3.317,P=0.001)、脾长度(Z=-2.010,P=0.044)、脾静脉内径(Z=-2.296,P=0.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病因影响FS值的关键因素有所不同,总胆汁酸、TBil是PBC患者FS值的重要影响因素,而肝功能状态对CHB和CHC患者FS值的影响更为显著,提示Fibro Scan诊断肝纤维化的阈值设定要根据不同病因病种而异。 陆海英 刘玲峰 徐小元 于岩岩 吴赤红关键词:肝硬化 弹性成像技术 15例重症SARS病人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2003年 目的 了解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 ,即非典型肺炎 )的临床特点以及探索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入院的 15例重症SARS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总结SARS的临床特点及发展规律。结果 15例重症SARS病例以发热为首要表现 ,发热均在 38 5℃以上 ,白细胞正常或偏低 ,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者占 80 % ,CD4T细胞均减少 ,多数病人在起病 2 4h后出现胸片异常 ,间隔 4 8h胸片有进展。这些危重病人除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外 ,及早使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 ,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个人剂量 ,所有病人在病程中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结论 SARS的传染性强、病情进展快 ,有其临床实验和放射学特点 ,病人应在出现发热症状后早诊断和早治疗。 吴赤红 霍娜 陆海英 徐小元 李小娟 王贵强关键词:重症 SARS 双靶区反义RNA抑制乙型肝炎病毒 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研究双靶区反义RN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转染、表达及其抗乙肝病毒 (HBV)的作用。方法 :合成互补于HBVX区 (140 0 1430 )的X片段、互补于HBVP区 (2 375 2 40 5 )的P片段 ,分别构建表达单靶区反义X或P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和表达双靶区正义、反义X和P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 ,转染PA317细胞 ,NIH3T3细胞扩增法测假病毒颗粒的滴度。用假病毒颗粒感染 2 .2 .15细胞 ,用酶标法检测 2 .2 .15细胞上清HB sAg和HBeAg含量。 结果 :对HBsAg的抑制率在感染后第 3、5、7、9天时分别为 pLXSN :5 % ,4% ,6 % ,4% ;pLXSN +Xpos/Ppos:1% ,5 % ,5 % ,11% ;pLXSN +X :16 % ,45 % ,44 % ,38% ;pLXSN +P :34 % ,5 9% ,5 5 % ,5 1% ;pLXSN +X/P :73% ,83% ,81% ,79%。对HBeAg的抑制率在感染后第 3、5、7、9天时分别为pLXSN :2 % ,6 % ,4% ,3% ;pLXSN +Xpos/Ppos :6 % ,0 ,0 ,0 ;pLXSN +X :13% ,5 3% ,5 2 % ,45 % ;pLXSN +P :2 1% ,5 7% ,5 6 % ,49% ;pLXSN +X/P :6 2 % ,87% ,84% ,79%。 结论 :细胞内表达HBV反义RNA有明显抗乙肝病毒复制和表达的作用 ,而且双靶区反义RNA抗乙肝病毒的作用较单靶区反义RNA更明显。 吴赤红 曾争 王勤环 于敏 公维波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反义RNA 逆转录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 乙型肝炎 大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基因1型丙型肝炎患者1例 被引量:1 2010年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8岁,汉族,辽宁籍.因"发现ALT升高2年余,间断乏力1年"就诊.患者2年前体检时发现ALT升高至70 U/L,无特殊不适主诉,1年前劳累后感觉乏力明显,检查结果显示ALT 150 U/L,血清抗-HCV阳性,HCV RNA 2.3 × 106拷贝/ml,并开始接受干扰素α-2b 3 MU 3次/周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抗病毒治疗12周后血清HCV RNA 1.3×103拷贝/ml,ALT仍未复常,于2008年12月来我院就诊.患者20年前曾输血,既往无高血压和糖尿病史,排除其他肝脏疾病,无家族遗传病史和传染病史,无烟酒嗜好. 吴赤红 王力芬 徐小元关键词:肝炎 丙型 干扰素类 病毒学应答 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继发变异型心绞痛一例 2017年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2岁,因"全身皮肤、巩膜黄染10 d"于2016年10月6日入院。患者10 d前出现发热(最高38.9℃),伴畏寒、寒战,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肢体、躯干皮肤瘙痒,伴乏力、食欲不振,尿液呈浓茶色、大便颜色变浅呈陶土样,口服阿莫西林与布洛芬2 d, 杜艾玲 吴赤红 何青 陆海英 徐小元 洪源关键词:血脂异常 丙型肝炎肝硬化相关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 2008年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肝硬化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89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并对HCC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86.5(60~120)个月随访过程中,89例患者中35例发生HCC,第5、第10年HCC累计发生率分别为16.9%、40.4%。4例有丙型肝炎家族史、12例有HCC家族史和7例有饮酒史的患者均在随访中发生HCC。89例中50例存在肝脂肪变患者第5、第10年HCC累计发生率分别为24.6%、51.0%;39例无肝脂肪变的患者第5、第10年HCC累计发生率分别为8.7%、26.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脂肪变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相关,肝脂肪变患者抗病毒治疗持续应答率低于无脂肪变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患者的ALT和总胆红素水平高于非HCC患者,白蛋白水平低于非HCC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功能分级和肝脂肪变与HCC独立相关。结论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是一个缓慢进行性疾病,HCC是其重要并发症,肝功能分级和肝脂肪变是HCC发生的高危因素,饮酒和HCC家族史对HCC的发生有一定影响。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脂肪变的患者病情进展速度明显加快,应定期筛查以降低HCC发病的危险。 吴赤红 田庚善 徐小元 于岩岩 黄彤关键词:肝炎 丙型 肝硬化 肝细胞 白细胞介素28B基因多态性在冷球蛋白阳性与阴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的比较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冷球蛋白血症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白细胞介素(IL)28B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检测62例用聚乙二醇干扰素a-2a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的CHC患者血清冷球蛋白性质,并检测IL-28Brs8099917、rsl2979860、rsl2980275的基因型。并分别检测患者血清HCVRNA在基线、治疗后4周与12周、治疗结束、治疗结束后24周时的水平。对计量资料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两组间的比较,对计数资料用X2检验、Fisher’S精确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27例患者血清冷球蛋白阳性,发生率为43.5%。IL-28Brs8099917TT基因型(63.0%与94.3%,x2=9.581,P〈0.01)与T等位基因(81.5%与97.1%,X2=8.554,P〈0.01)、IL-28Brsl2979860C等位基因(83.3%与94.3%,X2=3.896,P〈0.05)在冷球蛋白阳性CHC患者中的分布频率低于冷球蛋白阴性患者。结论IL-28B的基因型或等位基因分布在冷球蛋白阳性与阴性CHC患者间存在差异。 范晓红 吴赤红 郑颖颖 王力芬 霍娜 邵翠萍 陆海英 徐小元 魏来关键词:肝炎 丙型 冷球蛋白血症 冷球蛋白血症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IL-28B基因多态性分布研究 目的比较合并冷球蛋白血症与无冷球蛋白血症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患者IL-28B rs8099917、rs12979860、rs12980275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共入组62例CHC患者,冷沉淀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 范晓红 郑颖颖 王力芬 霍娜 邵翠萍 陆海英 吴赤红 徐小元关键词:冷球蛋白血症 CHC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基因多态性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