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新
-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四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稳定性的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研究第四代注射用头孢菌素头孢匹罗对 8株包括质粒介导与染色体介导产酶菌株 β -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并与其它 4种头孢菌素进行比较 .方法 采用超声波破碎法提取细菌 β -内酰胺酶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酶对抗生素的水解率 .结果 头孢匹罗对各产酶菌株 β -内酰胺酶的相对水解率 <5 % ,尤其对质粒介导的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TEM - 3、SHV - 4及染色体介导Ⅰ型 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头孢噻肟及其他头孢菌素 .结论 头孢匹罗对 β
- 杨新云吴玉新陈文瑛洪诤王浴生
- 美罗培南等18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产酶株的抗菌作用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评价美罗培南等 18种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产酶株的抗菌作用及β -内酰胺酶稳定性 .方法 以琼脂二倍稀释法进行体外抗菌实验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较 β -内酰胺酶对抗生素的相对水解率 .结果 AMOX/SBT 2 :1联合对质粒介导的标准产酶株作用优于各单药 ;对产TEM型 β -内酰胺酶菌株的抗菌活性强于产SHV型酶菌株 ;且强于AMP/SBT 2 :1,与PIP/TAZ 8:1相近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产ESBLs菌株作用明显减弱甚至不敏感 ,AMOX/SBT等合剂则对产ESBLs菌株有较强抗菌活性 ,但对产染色体介导的D31、K1等菌株MIC值降低不明显 .MRP、IMP对酶高度稳定 .结论 将碳烯青霉素美罗培南或AMOX/SBT等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酶抑制剂合剂用于产ESBLs菌株感染的治疗 。
- 杨新云吴玉新洪诤王浴生张淑华
- 关键词:美罗培南抗菌作用
- 阿莫西林与舒巴坦联合的抗菌作用及对β-人酰胺酶稳定性的研究被引量:3
- 2003年
- 杨新云尹华熙吴玉新洪诤王浴生
- 关键词:阿莫西林舒巴坦抗菌作用Β-内酰胺酶稳定性
- 临床产酶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敏感性降低的特征研究被引量:1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临床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氏菌及肺炎克雷伯氏菌对氨苄西林 /舒巴坦 (ABPC/SB)、阿莫西林 /舒巴坦 (AMPC/ SB)敏感性降低的特征。方法 琼脂二倍稀释法、酶动力学参数及等电点测定、质粒提取和转化。结果 临床产酶 3株大肠埃希氏菌 Ec1、Ec2、Ec3及 4株肺炎克雷伯氏菌 Kp1、Kp2、Kp3、Kp4对 ABPC/ SB、AMPC/ SB的敏感性明显降低 (MIC≥ 12 8mg/ L ) ,(1) Ec1、Ec2、Ec3及 Kp1对所试头孢菌素类及碳青霉烯类敏感 ;仅见一约 35 kb的质粒 ;含有单一β-内酰胺酶 (p I,5 .4 ) ,与 TEM- 1相比 ,各酶活性降低 ,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相对水解率下降 ,对 AMPC的 Km值比 TEM- 1高 2~ 4倍 ,三唑巴坦 (TB)、舒巴坦 (SB)、克拉维酸 (CA)对各酶的 IC50 比 TEM- 1高 4~ 32 0倍 ,表明此 4株菌对青霉素类亲和力明显降低 ,对酶抑制剂的敏感性显著下降 ;(2 ) Kp2、Kp3、Kp4与 Kp1不同 ,对 ABPC/ SB、AMPC/ SB和头孢菌素类均耐药 ,含有多个质粒 ,显示多个β-内酰胺酶 ,p I值分别为 5 .4、7.6、8.2等 ;而 4株质粒转化菌株所提取β-内酰胺酶的 p I值均为 5 .4 ,且均仅见一条约 35 kb的质粒 ,对 ABPC/ SB、AMPC/ SB获得了耐药 ,但仍对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敏感。结论 本研究中大肠埃希氏菌。
- 杨新云洪诤吴玉新王浴生
- 关键词: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Β-内酰胺酶抑制剂
- 不同配比头孢哌酮-三唑巴坦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比较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评价不同配比头孢哌酮 三唑巴坦 (1∶1、2∶1、4∶1、8∶1)的抑酶增效作用 ,并与同类复方制剂头孢哌酮 -舒巴坦、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超声波破碎法提取细菌 β内酰胺酶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酶对抗生素的水解率、抑酶保护率。结果 :β内酰胺酶对头孢哌酮 三唑巴坦 (1∶1、2∶1、4∶1、8∶1)的相对水解率明显低于头孢哌酮单用 ,且优于头孢哌酮 舒巴坦 1∶1及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 8∶1,其中头孢哌酮 三唑巴坦 1∶1的酶稳定性最强。不同浓度舒巴坦、三唑巴坦、克拉维酸的抑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关系 ,且抑制作用三唑巴坦 >克拉维酸 >舒巴坦。结论 :三唑巴坦明显增强头孢哌酮对 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具有抑酶增效作用。
- 杨新云吴玉新洪诤王浴生张淑华
- 关键词:Β内酰胺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