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民慧
- 作品数:5 被引量:104H指数:4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用于全麻术前用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1
- 2004年
- 目的 :对不同剂量戊乙奎醚作为术前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选择ASAI-II级病人 30例 ,按照戊乙奎醚的剂量大小分为 3组 ,即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采用芬太尼、硫苯妥钠、琥珀胆碱快速静脉诱导 ,异氟醚吸入全麻维持 ,间断追加维库溴胺和芬太尼维持肌松和镇痛。记录无创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体温和呼吸频率 ,唾液分泌量、口干程度、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记录。结果 :3组病人的组内比较表明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呼吸频率和体温与基础值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各时间点的组间各值比较亦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对唾液分泌量和口干程度而言 ,肌注药物后 30min和术后 1h较基础值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以上两个时间点的不同剂量的组间比较表明 ,以高剂量组的肌注后30min的唾液分泌量和口干程度最明显 (P <0 .0 5 ) ,术后 1h时间点 3组之间的唾液分泌量和口干程度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戊乙奎醚低、中和高剂量均可以安全和有效的作为全麻病人的术前用药 ,减少围术期唾液腺的分泌和口干程度持续时间更长。
- 张爱萍吴民慧朱小平
- 关键词:盐酸戊乙奎醚全麻术前用药安全性有效性
- 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5
- 2005年
- 目的观察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40例,年龄<65岁,随机均分为芬太尼(F)组和瑞芬太尼(R)组.患者均不予术前用药.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监测生命体征、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s).异丙酚、瑞芬太尼TCI采用Base Primea麻醉输注工作站给药.两组患者均予异丙酚3μg/ml血浆TCI.F组诱导时予芬太尼4μg/kg、手术开始时予2μg/kg静脉推注;R组以瑞芬太尼6 ng/ml血浆TCI维持;手术结束停止输注两药.观察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手术中、停药时和苏醒时的血压、心率、BIS、AAIs值,记录唤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苏醒后的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R组诱导期的血压、心率明显低于F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段BIS、AAIs值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苏醒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R组拔管后需阿片类药镇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F组(P<0.05).结论异丙酚3μg/ml、瑞芬太尼6 ng/ml血浆TCI静脉麻醉能安全、有效地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诱导迅速,能有效抑制插管反应,麻醉过程平顺.由于瑞芬太尼半衰期短,术后应及时予阿片类镇痛药.
- 李敏吴民慧薛张纲蒋豪
- 关键词:异丙酚哌啶类
- 盐酸艾司洛尔预防全麻病人气管内插管致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8
- 1999年
-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前单次静脉注射两种剂量的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所医院共1830例全麻气管内插管病人于全麻诱导前随机分为静脉注射盐酸艾司洛尔1mg/kg组(E1组)及2mg/kg组(E2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E0组),观察全麻诱导后及插管后1~10分钟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诱导后及插管后E0组病人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E1组和E2组(P<0.05~0.01),E1组病人心率快于E2组(P<0.05~0.01);E0组病人心动过速发生率为63.8%,E1组为34.7%,E2组为22.6%,后两组与E0组比较P<0.01。E1、E2组病人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分别为18.8%、21.0%、11.5%、11.3%;E0组病人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分别为12.3%、5.2%,均P<0.01。未出现严重的心血管毒副作用。结论单次静脉注射1~2mg/kg的盐酸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插管所致心血管反应安全有效,临床效果和副作用与用药剂量有关。
- 王玲罗爱伦吴新民胡晓孙莉张宏幺玉霞何振洲杭燕南吴民慧蒋豪周全福高天华高崇荣赵雾红谷妙宁叶小平许广均林春水钟亮任永功田玉科王鹏冯维民沈七襄夏建国梁滨沈王玮于永和田昭涛于金贵候跃东
- 关键词: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心血管反应艾司洛尔
- 双束支传导阻滞心脏病患者麻醉的商榷
- 1991年
- 心血管病变发病率随着年龄不断地增加,老年病员手术前存在双束支传导阻滞已非鲜见,临床上遇及的机会与日俱增。这类病员麻醉和手术期间是否有危险,会否进展到完全性传导阻滞,术前预防性地安装心脏起搏器是否必不可省?值得商榷。为此对我院过去三年多来术前存在着双束支传导阻滞的病员,进行回顾性复习。
- 吴民慧蒋豪吴珏
- 关键词:束支传导阻滞心脏病麻醉
- 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用于围术期老年患者的可行性被引量:30
- 2003年
- 目的评估老年患者使用非等容量血液稀释(ANI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与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比较。方法38例老年患者,年龄65~80岁,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NIH组(Ⅰ组),AHH组(Ⅱ组)。均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全麻诱导同时快速补充6%羟乙基淀粉1 000~1 200ml和乳酸林格氏液500 ml(25%~30%循环血量),Ⅰ组患者在诱导前采血400~600 ml(循环血量的10%~15%),并于手术结束前或预计Hct<24%予以回输。监测HR、BP、CVP、ST-T的变化,并抽血检测围术期Hct、胶体渗透压、动脉血乳酸的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平稳,诱导后两组各有16.7%(I组3/18)和15.O%(Ⅱ组3/20)的患者出现一过性的低血压,但两组患者CVP在血液稀释后均显著升高,Ⅱ组的升幅显著高于Ⅰ组(P<0.01)。Ⅱ组中有1例出现房颤。血常规检测提示,ANIH组的患者达到了中度血液稀释的目的(稀释后Hct:29.9%±3.9%),而AHH组仅可达到轻度血液稀释(稀释后Hct:32.9%±2.9%);手术结束时ANIH组的Hct显著高于AHH组分别为:31.5%±5.1%和27.7%±3.6%(P<0.01),而两组的出血量、各时段的胶体渗透压和动脉血乳酸水平无显著变化,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 ANIH稀释效率高,容量负荷干扰小,红细胞保护程度高,较AHH有更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适合于老年患?
- 丁明蒋豪王婷薛张纲朱小平吴民慧
- 关键词: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羟乙基淀粉乳酸林格氏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