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慧攀

作品数:30 被引量:137H指数:8
供职机构:太原工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9篇文化科学
  • 12篇哲学宗教
  • 5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1篇少年
  • 21篇青少年
  • 11篇精神卫生
  • 7篇体育
  • 7篇儿童
  • 6篇抑郁
  • 5篇亚健康
  • 5篇抑郁症
  • 5篇抑郁症状
  • 5篇症状
  • 5篇中国青少年
  • 5篇健康
  • 4篇心理亚健康
  • 4篇营养
  • 4篇营养状况
  • 4篇发育
  • 3篇心肺耐力
  • 3篇体质
  • 2篇身体锻炼
  • 2篇体育运动

机构

  • 29篇太原工业学院
  • 24篇上海应用技术...
  • 22篇华东师范大学
  • 9篇山西大学
  • 6篇华东政法大学
  • 6篇山西医科大学
  • 5篇中北大学
  • 4篇吉首大学
  • 3篇上海理工大学
  • 3篇深圳技术大学
  • 1篇昌吉学院
  • 1篇成都体育学院
  • 1篇湖南人文科技...
  • 1篇鲁东大学
  • 1篇池州学院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宿州学院
  • 1篇无锡科技职业...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上饶师范学院

作者

  • 30篇吴慧攀
  • 10篇尹小俭
  • 7篇刘媛
  • 3篇缪柯
  • 2篇李玉强
  • 1篇陈泽刚
  • 1篇何佳嘉
  • 1篇李明
  • 1篇杨志栋
  • 1篇张凤
  • 1篇张明
  • 1篇洪俊
  • 1篇刘媛
  • 1篇武海潭

传媒

  • 23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运动
  • 1篇安徽体育科技
  • 1篇韶关学院学报
  • 1篇中国体育科技
  • 1篇当代体育科技

年份

  • 6篇2024
  • 6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校体育教学网络平台建设——以太原工业学院为例
2013年
本文基于太原工业学院已经完成的体育教学网络平台项目,从网络教学平台现状、优势及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等方面阐述体育教学网络平台的建设,希冀为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模式的改革带来启示和参考。
吴慧攀缪柯
关键词:高校网络教学平台设计
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与社会经济状况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与社会经济状况(socioeconomic status,SES)的相关性,为针对性改善中国儿童青少年的体力活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9—12月在中国6座城市共选取4269名7~18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评价问卷”对被试进行PA与SES状况的调查,同时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结果在不同强度PA方面,低SES组在低强度体力活动(LPA)、中等强度体力活动(MPA)、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总体力活动(TPA)上的时间分别为28.5(6.9,57.1)、46.2(25.7,79.2)、61.4(34.3,101.9)及102.9(65.0,145.8)min/d,均高于中SES组[21.4(4.3,50.7)、37.1(18.6,65.7)、50.3(27.1,86.8)、85.7(49.3,127.1)min/d]、高SES组[24.3(5.0,54.3)、40.0(21.4,69.1)、54.3(32.9,91.4)、89.6(55.7,132.9)min/d](P值均<0.01);在不同类型PA方面,低SES组的交通类PA[40.0(15.0,68.6)min/d]与娱乐类PA[4.3(0,17.1)min/d]时间最长,高SES组的运动类PA[36.4(20.7,60.7)min/d]时间最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MVPA达标率上,低、中、高SES组分别为51.1%,42.5%和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2,P<0.05);控制混杂因素后,低SES组的MVPA达标率是高SES组的1.24倍(P<0.01)。结论SES处于中等水平的儿童青少年的MVPA及TPA时长最低;低SES组交通类及娱乐类PA时长较长,而高SES组运动类PA时长较长。
陈军袁勇尹小俭尹小俭吴慧攀张祥李佳威康栩烨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
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年龄性别和地区特征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年龄、性别和地区差异,为提高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依照中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六大行政区(华东、西北、华北、华中、西南和华南),于2018年9—12月分别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4269名7~18岁儿童青少年,采用“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评价问卷”进行体力活动调查。结果中国儿童青少年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不足总体检出率为53.8%,其中男生检出率为50.8%,女生为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0,P<0.05);不同年龄段中,10~12岁MVPA不足检出率最低(43.6%),16~18岁最高(63.0%),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3,30.79,P<0.05)。总体体力活动、低强度体力活动、中强度体力活动、高强度体力活动、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92.9,24.3,41.4,7.1,55.7 min/d。体育锻炼、家务活动、娱乐活动和交通活动的中位数分别为34.3,2.1,2.3,30.0 min/d,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95.03,74.99,300.26,64.16,P值均<0.05)。不同地区儿童青少年MVPA不足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1,P<0.05),华北地区最低(44.0%),华东地区最高(65.9%)。结论中国儿童青少年MVPA不足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男生体力活动水平高于女生。
吴慧攀张明尹小俭尹小俭邓婷张祥王进贤康栩烨
关键词:年龄因素性别因素儿童青少年
牵拉、力量训练对伏案人员颈肩肌肉疼痛的影响综述被引量:1
2020年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牵拉、力量训练治疗颈肩肌肉疼痛的文献,以期进一步阐明牵拉、力量训练对颈肩肌肉疼痛的疗效,探讨牵拉、力量训练改善颈肩肌肉疼痛的机理和利用牵拉、力量训练来改善颈肩肌肉疼痛的可能性,以期能更好的发挥牵拉、力量训练在颈、肩部相关疾病中的预防和控制方面的作用.
吴慧攀
关键词:运动处方
基于体质健康的多指标联合ROC曲线法建立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行为推荐量的探索性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采用多指标联合ROC曲线方法对24 h活动行为的推荐量进行探索性研究,并与其他方法的推荐量进行比较。方法:在全国7个地区选取435名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加速度计测量身体活动,问卷调查视屏时间(screen time,ST)和睡眠(sleep,SLP),从身体成分、心肺耐力、柔韧性、力量、速度和协调灵敏性等方面评价体质健康水平。使用成分数据的分析方法对24 h活动行为进行描述和变换。采用线性回归、二元逻辑回归和ROC曲线法探索24 h活动行为推荐量。采用准确率和Kappa值检验准确性和一致性,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满足不同项目推荐量的体质健康水平差异。结果:1)控制年龄、性别和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后,非视屏静坐(non-screen-time sedentary behavior,Non-ST SB)与体质健康呈负相关,低强度身体活动(light-intensityphysicalactivity,LPA)和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 to vigorous-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MVPA)与体质健康呈正相关;2)多指标联合的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10,高于所有单项指标且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指标预测值最佳切点值为0.38,对应的SLP为568.49 min/d,ST为130.00 min/d,Non-ST SB为584.92 min/d,LPA为99.92 min/d,MVPA为56.67 min/d;3)多指标联合预测的效果最好,准确率为88.72%,精确率为78.43%,召回率为90.91%,Kappa一致性系数为0.76。满足多指标联合推荐量的被试体质健康评分最高,且呈现随着满足项目数的增多,体质健康评分逐渐上升的趋势(Ptrend<0.001)。结论:研究采用的成分数据结合多指标联合ROC曲线法准确性和一致性较高,满足该方法的推荐量与较高的体质健康水平有关。
孙毅刘媛尹小俭吴慧攀李明张婷张凤郭亚茹孙鹏伟洪俊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
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与体能指数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分析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PA)与体能指数(PFI)的相关性,为改善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以及提升体能素质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9—12月采用整群抽样方式在华东、西北、华北、华中、西南和华南区选取4269名7~18岁学生,收集体力活动等数据,并完成立定跳远、握力、50 m跑、改良坐位体前屈、30 s仰卧起坐、20 s反复横跨、20 m往返跑测试,采用χ^(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数据。结果在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儿童青少年PFI的比较中,男生10~12和16~18岁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达标组的PFI值分别为(0.46±3.58)(0.75±3.00),MVPA不达标组的PFI值分别为(-0.69±3.64)(-0.61±2.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4,0.57,P值均<0.05);女生4个年龄段MVPA达标组的PFI值与MVPA不达标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不同体能等级下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状况比较中,健康体能组MPA和VPA时间、体育锻炼时间高于不健康组(Z值分别为-2.04,-4.93,-7.09,P值均<0.05)。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每日MVPA、体育锻炼与体能指数之间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即体育锻炼与体能指数呈正相关,适当提高儿童青少年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尤为重要。
何佳嘉袁勇尹小俭尹小俭吴慧攀邓婷王进贤李佳威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
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究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与营养状况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依照中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六大行政区(华东、西北、华北、华中、西南和华南),分别采用分层随机整体抽样法抽取22所学校4269名7~18岁儿童青少年,采用"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评价问卷"进行体力活动调查。采用χ^(2)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对体力活动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正常组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不足总体检出率为53.7%,消瘦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分别为50.2%,56.3%和52.5%,不同营养状况之间MVPA不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5,P>0.05);在7~9岁年龄段中,男女生及总体各营养状况之间MVPA不足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35,8.86,15.88,P值均<0.05)。不同营养状况的体力活动强度和项目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与营养状况之间的相关性存在年龄差异,在制定干预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群体差异性。
任珊珊万芹尹小俭尹小俭吴慧攀张祥侯宇欣
关键词:营养状况人体质量指数儿童青少年
我国体育价值观的未来走向
2013年
围绕中国的体育价值观走向这一主题,从体育的价值与体育价值观、体育价值观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形式、中国未来社会变化对体育的影响来论述体育价值观未来的走向。体育价值观的未来发展方向将会摆脱"工具论",竞技体育强势地位将会得到弱化,休闲体育会成为中国未来体育发展的主流方向。
吴慧攀
关键词:体育价值观
中国青少年饮食行为与心理亚健康的相关性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了解中国青少年心理亚健康与饮食行为的相关性,为改善青少年心理亚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2017年在中国六大行政区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6 545名13~22岁青少年,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ultidimensional Sub-health Questionnaire of Adolescents,MSQA)的心理问卷进行心理亚健康测试,同时进行饮食行为调查。结果男生在早餐、零食、碳酸饮料、蔬菜、鱼肉以及乳制品方面"基本都吃/喝"的比例分别为76.2%,20.2%,19.0%,78.4%,52.4%,59.2%,女生分别为79.2%,28.6%,12.6%,78.3%,43.2%,54.9%,除"蔬菜"选项外,其他各项在性别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79,320.10,229.06,150.27,32.21,P值均<0.01)。心理亚健康方面,男生心理亚健康状态、品行亚健康和社会适应亚健康检出率分别为20.7%,26.0%,17.2%,女生分别为18.6%,24.1%,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32,7.66,17.46,P值均<0.01)。控制年龄和性别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餐"基本都吃"和"偶尔吃"、蔬菜"基本都吃"和"偶尔吃"、鱼肉"基本都吃"和"偶尔吃"、牛奶、乳制品"基本都喝"和"偶尔喝"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均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60,0.73;0.50,0.65;0.74,0.77;0.73,0.69,P值均<0.05)。结论健康的饮食行为是避免青少年产生心理亚健康的保护因素。建议学校针对家长及学生定期开展膳食营养讲座及发放膳食营养指导手册,学校食堂配备公共营养师指导日常配餐等。
周美竹吴慧攀张婷尹小俭曹俊方
关键词:饮食习惯精神卫生亚健康青少年
中国青少年体能指数与心理亚健康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了解中国青少年心理亚健康和体能状况及其相关性,为促进中国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在中国华东、华北、中南、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采用分层随机整体抽样法抽取16 545名13~22岁青少年,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ultidimensional Sub-health Questionnaire of Adolescents,MSQA)中的心理问卷进行心理亚健康调查,同时进行体能测试。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对青少年不同体能状况与心理亚健康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高等级体能指数青少年的心理亚健康状态总体检出率为11.9%,低等级检出率为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0.73,P<0.05)。高等级体能指数男生心理亚健康检出率为11.1%,低等级检出率为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12,P<0.05);高等级体能指数女生心理亚健康检出率为12.8%,低等级检出率为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25,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了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和地区之后,低等级体能指数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高等级者的2.35倍(95%CI=2.12~2.61)。结论青少年体能水平较差者发生心理亚健康风险较高。应重视青少年体能发展水平,全面提升中国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陈军吴慧攀刘媛陈琪李玉强尹小俭曹俊方
关键词:体育运动精神卫生亚健康青少年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