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惠颖
-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沈阳市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08—2012年沈阳市和平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了解2008--2012年沈阳市和平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促发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沈阳市和平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2年沈阳市和平区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数分别为285、240、300、438和21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3.3013/10万;全区12个街道均有病例发生,其中浑河湾、南湖街道发病率较高;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5月、12—1月为流行性腮腺炎高发季节;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24岁。结论沈阳市和平区需进一步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监测,提高防控意识,积极开展流行性腮腺炎的免疫接种。
- 吴惠颖戴路露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
- 2008—2012年沈阳市和平区水痘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为掌握沈阳市和平区水痘流行特征及发病强度,为政府制定防制措施提供准确依据和基础。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区水痘疫情资料。结果 2008—2012年沈阳市和平区水痘年均发病率为103.20/10万;男女性别比为1.29∶1,男性发病率为116.51/10万,女性发病率为89.97/10万(P<0.01);11—1和4—6月报告发病数较多,占全年报告发病总数的69.06%;职业高峰明显,学生和幼托儿童报告发病分别占报告发病总数的60.09%和10.02%;4~24岁年龄组报告发病数占报告发病总数的83.93%。结论沈阳市和平区水痘平均报告发病率较高,应加强监测工作,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有效控制疫情暴发流行。
- 吴惠颖戴路露
- 关键词:水痘疫情
- 沈阳市和平区2013~2018年水痘流行特征分析
- 2019年
- 目的分析沈阳市和平区近五年水痘发病监测资料,了解水痘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评估水痘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方法根据"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和平区水痘发病水平及流行特征。结果 2013~2018年沈阳市和平区水痘年平均发病率73.72/10万;男性发病率78.28/10万,女性发病率69.10/10万,性别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53,P<0.01);秋冬季和春夏之交报告发病数较多,占全年报告发病总例数的65.52%;在校学生、家务及待业人员报告的水痘发病数分别占总报告发病的49.45%、14.88%, 5~29岁人群报告发病数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7.45%。结论和平区水痘发病水平呈上升趋势,具有明显的流行特征。
- 吴惠颖
- 关键词:水痘传染病
- 沈阳市和平区2004—2009年淋病的流行特征
- 2011年
- 目的掌握淋病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为制定淋病防制规划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沈阳市和平区淋病疫情资料。结果 2004—2009年沈阳市和平区淋病年均发病率为13.90/10万,各年度发病率总体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季节分布高峰不明显;男女性别比为5.11∶1,男性发病率为23.24/10万,女性发病率为4.55/10万,男性和女性淋病总体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详、家务及待业、其他3种职业的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83.82%,20~44岁年龄组占80.88%。结论淋病发病职业高峰明显,呈典型的青壮年高发趋势,应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减少淋病传播的危险因素;开展监测调查分析,做好淋病发病趋势的预警工作。
- 吴惠颖
- 关键词:淋病疫情
- 沈阳市和平区2011-2018年结核病流行特征分析
- 2019年
- 目的了解沈阳市和平区2011-2018年结核病流行的特征及结核病发病具体情况,为上级部门制定防治方法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1—2018年沈阳市和平区地区结核病疫情相关资料。结果2011-2018年沈阳市和平区结核病发病率为65.35/10万;男女性别比为2.14:1。男性发病率为101.83/10万,女性发病率为47.53/10万,家务及待业、离退休和其他报告发病分别占报告发病总数的55.22%、9.11%和14.84%,20~64岁组发病3130例,占81.21%;1-4月发病数较多,占全年报告发病总数的37.13%;结核病报告前3位的街道为浑河站西街道、北市场街道、南湖街道,发病率分别为81.25/10万、77.72/10万、72.67/10万。结论2011-2018年青壮年、男性、无业群体是和平区结核病高发人群,男性报告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我区应制定相应政策措施,使得这类人群更易获取医疗卫生服务,以达到预防和控制结核病流行的目的。
- 吴惠颖
- 关键词:结核疫情
- 槐杞黄颗粒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免疫状态调节作用研究被引量:20
- 2012年
-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对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感染次数的影响。方法 2008-01-01—2009-10-3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肾脏风湿免疫科将住院的101例PNS患儿随机分为A组(62例)和B组(39例),选取正常体检儿童22名为正常对照组。A组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B组单独服用激素。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6个月检测患儿的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记录感染次数、肾病复发次数和药物副反应。结果 (1)A、B组治疗前,CD8+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D4+、CD4+/CD8+和NK细胞均明显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gA与IgG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2)治疗3个月,A组(39例)与B组(30例)之间CD8+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CD4+及CD4+/CD8+显著低于A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A组与B组NK细胞均高于治疗前,B组低于同期A组(P<0.05);IgG明显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治疗6个月,A组(23例)、B组(9例)间各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4)感染次数,A组发生上呼吸道感染6例次,肺炎2例次,肾病综合征复发4例次。B组发生上呼吸道感染10例次,肺炎3例次,泌尿系感染2例次,肾病综合征复发6例次。1例患儿服槐杞黄颗粒后出现较严重腹泻(排除感染性腹泻)。结论 PNS患儿治疗前细胞、体液免疫功能降低、紊乱;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过程中,可能通过提高NK细胞和T辅助淋巴细胞活性,减少感染并有减少肾病综合征复发的趋势,且副反应轻微。
- 戴路露吴玉斌吴惠颖
- 关键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槐杞黄颗粒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