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灿
-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阿拉巴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太阳表面水平运动驱动的磁圈与开放磁场重联的模拟研究
- 2013年
- 太阳大气的诸多观测事件(如耀斑、喷流等)均被归因于磁重联产生的能量转换.近年来,关于太阳风起源,有研究提出了磁重联使闭合磁圈开放为太阳风供应物质的新模式.在该模式中,闭合磁圈被光球超米粒组织对流携带,向超米粒边界运动,与位于边界的开放磁场相碰撞进而发生磁重联.该模式中磁重联的驱动及其效应是本文的研究目标.磁流体力学(MHD)数值模拟是研究太阳大气磁重联物理过程的重要途径.本文建立了一个二维MHD数值模型,结合太阳大气温度和密度的分层分布,在超米粒组织尺度上模拟了水平流动驱动的闭合磁圈与开放磁场的重联过程.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定量分析,认为磁重联确实能够将闭合磁圈的物质释放,进而供应给新的开放磁结构并产生向上流动.该结果为进一步模拟研究太阳风初始外流奠定了基础.
- 陈文磊何建森吴式灿杨利平王爱华张磊涂传诒
- 关键词:磁重联太阳大气
- 磁弧剪切动力学的一个精确解被引量:1
- 1990年
- 我们在文[1]里对磁弧剪切作了数值解,得到了剪切速度ω和磁场B_z的分析解,但对二维速度(u,v)的振幅占δ′/ζ仅有只依赖于时间的近似解。本文在密度为常数条件下得到了磁弧剪切在线性演化阶段的较精确的解析解,比较了密度为常数和密度重力分层两种情形下的数值解,证实当β(=气压/磁压)很小(量级为10^(-2))时两者差别不大,因此本文结果近似可用于密度不为常数的实际太阳大气中的磁弧剪切动力学过程。解析解的主要结果是导出振幅δ′/ζ的高度依赖关系:随着时间增加,振幅δ′/ζ随高度下降越来越慢。这导致磁弧顶越升越高而脚根基本上不朝外移动,这样闭合的磁弧将有可能逐渐变为开场。
- 宋慕陶吴式灿
- 关键词:MHD开场精确解
- 活动区的电流系和耀斑被引量:2
- 1993年
- 本文广泛地讨论了以Kuperus-Raadu模型和Kippenhahn-Schluter模型为代表的两类电流暗条在活动区背景磁场中的演化、运动规律及其与耀斑爆发的物理联系。基于这种理论框架,分析了活动区磁通量变化作为耀斑先兆的可能性。并进一步探讨了暗条内部电流分布与暗条电流强度的关系,以及它对耀斑现象的影响。所得结果在总体上与观测相符。这表明,建立在活动区电流暗条演化和运动基础上的耀斑理论框架是合理的。
- 许敖敖吴式灿
- 关键词:太阳活动区耀斑
- 太阳γ-ray耀斑的统计特征
- 1991年
- 本文研究了由SMM卫星上γ-ray Spectrometer(GRS)在1980年3月—1983年6月的三年多时间中所观测的120个太阳γ-ray事件,着重分析产生γ-ray耀斑的活动区的基本特征,并结合Ⅱ型、Ⅳ型米波射电爆的观测结果,进一步讨论了太阳耀斑过程的物理机制,所得结果表明: 1) γ-ray耀斑一般发生在形态结构和磁性质比较复杂的活动区中; 2) 具有γ-ray谱线(即核线)的耀斑与Ⅱ型、Ⅳ型米波爆关系密切; 3) 存在一批多次爆发γ-ray耀斑的活动区,它们的形态和结构特别复杂,磁性质无一例外均为δ型,并具有其它有趣特征.它们的典型性质为我们建立合理的耀斑模型提供了鲜明的观测基础; 4) 在耀斑的基本物理过程中,深入研究活动区电流以及与电流有关的等离子体不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5) 不同的耀斑可能有不同的粒子加速机制在起作用.
- 许敖敖印春霖张和祺吴式灿
- 关键词:太阳Γ射线爆耀斑
- 日冕冲浪形成的磁流体动力学模拟
- 2000年
- 应用二维时变可压缩磁流体动力学模拟,数值研究了双极一单极磁场中电阻撕裂模不稳定性引起的磁场重联过程,用于模拟日冕冲浪的形成.结果表明,在包含有三区──双极场、电流片和单极场的磁静力平衡初态下,双极场和单极场中的磁力线将会直接重联,磁场演变成鞭状(whip)结构.由弯曲磁力线支撑的等离子体团向上运动到最高位置后,逐渐下落和弥散.等离子体团上升速度可达到0.10vA(vA为双极场中的Alfven速度).模拟结果证实日冕冲浪的形成可能与双极-单极场中的磁场重联密切相关.
- 郑惠南苏守军王水吴式灿
- 关键词:磁场重联磁流体动力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