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增茂
- 作品数:80 被引量:864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电子电信更多>>
- 近岸区域及河口区台风风场动力诊断模型被引量:3
- 2001年
- 由梯度风平衡原理得出具有非对称性的台风模型风场 ,将台风模型风场与 NCAR客观分析风场嵌套得到大区风场并从中取出中尺度动力诊断模式 Mass所需的初始风场 ,再由 Mass模式对局部关键性区域海面风场作动力调整 ,同时结合实测资料使用 Nudging同化方法进行调整 ,从而获得具有较好实用性的台风近岸及河口区的海面风场。文中用上述模型对 90 15号和 9711号台风作了诊断分析试验 。
- 谢红琴高山红盛立芳吴增茂
- 关键词:台风风场海浪风暴潮海面风场
- 山东半岛一次强冷流降雪的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8
- 2007年
- 利用NCAR/PSU的中尺度大气非静力模式MM5对2005年12月20~21日发生在山东半岛的强冷流降雪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结合Doppler雷达资料着重分析了产生此次暴雪的热力、动力机制。结果表明:高空槽后持续侵入的冷空气在渤海暖湿海面增温增湿,在上冷下暖的层结条件下形成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的大量堆积,高、低空急流耦合产生的次级环流的上升支触发了潜在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为暴雪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中-β垂直涡旋的不断增长为对流的发展起到了增强作用;山东半岛东部的低风速区的少动对暴雪区的水汽与能量的辐合堆积及对流云带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海岸锋锋生是山东半岛北岸降雪云团的移动的原因,且海岸锋在冷流降雪的中尺度结构的形成中起了重要的组织作用。
- 苏博吴增茂李刚袁海豹
- 关键词:冷流降雪高低空急流耦合海岸锋
- 一次入海气旋快速发展的动力和热力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12年
- 利用扩展Zwack-Okossi方程(扩展Z-O方程)对2007年3月3-5日黄、渤海海上快速发展的温带气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潜热释放和暖平流在气旋发展初期起主要作用,潜热释放是气旋接近爆发性发展的最主要强迫项,这与以往研究的主要受涡度平流强迫的中国沿海温带气旋不同,说明在中国近海快速发展的一部分温带气旋主要是由潜热释放项强迫的。绝对涡度平流在气旋发展后期才成为主要强迫项。进一步利用MM5模式模拟了潜热释放的作用以及其他一些影响气旋发展的因素,海表面热通量、水汽通量以及气旋路径上的地形对这次气旋的发展有积极贡献,但作用相对潜热释放较小。由于这种在中国近海接近爆发性发展的温带气旋容易造成风暴潮,因此利用动能方程对气旋发展中期的渤海大风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动能水平平流是动能增加的主要作用项,但动能达到最大值后渤海海域的动能主要由有效位能转换和动量下传提供。
- 朱营礼周淑玲林曲凤吴增茂
- 关键词:温带气旋潜热释放
- 一次华北强对流风暴的中尺度特征分析被引量:45
- 2005年
- 利用非静力平衡模式(MM5v3.5)对2001年8月23日影响华北地区的一次强对流风暴成功模拟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中尺度重力波系(MGWs)特征进行分析,并与美国中东部地区MGWs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次MGWs波长约为100~120km,相速约为21~28m·s-1,伴随对流风暴的发展维持时间超过6h。太行山地形强迫和对流是产生MGWs的重要机制,虽然大气层结并不经常具有波导机制,但在地形强迫、对流和切变气流提供波动能量情况下,低层MGWs仍可维持较长时间。太行山触发的华北MGWs与美国西部高原引发的中东部地区MGWs具有相似的地形作用特征。在对流初始发生和对流单体合并阶段,对流和MGWs构成一个类似正反馈机制的耦合系统,waveCISK机制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成熟阶段的对流风暴,由于中高层潜热释放和湿下沉气流加强,波动传播加快,引起MGWs和对流风暴分离并减弱。MGWs在触发新雷暴,并将其组织成带状对流系统过程中可发挥一定作用。上述现象较好地验证了MGWs的概念模型以及对流与重力波相互作用的理论。
- 龚佃利吴增茂傅刚
- 关键词:强对流风暴中尺度重力波数值模拟地形强迫切变气流
- 城市大气质量模式研究进展被引量:39
- 1999年
- 本文通过对大气质量模式发展历史的回顾,及其发展趋势的讨论,认为城市大气质量预报模式的建立与发展主要受以下三个动态因素的支配:(1)政府环境管理目标;(2)科学进步;(3)计算机及信息处理和通讯技术。结合三要素就建立我国城市空气质量预报系统框架进行了讨论。
- 刘烽吴增茂
- 关键词:城市
- 边界层大气大湍涡模拟(LES)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1998年
- 近年来大湍涡模拟(LES)日渐成为研究边界层大气湍流特征的有效方法。本文介绍了LES技术与“直接”模拟及雷诺平均模拟方法间的关系、LES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次滤波尺度模型的研究进展。文中还概括介绍了LES技术在天气预报与气候模型中的应用前景。
- 吴增茂盛立芳张新玲
- 关键词:湍流
- 青岛海陆风三维结构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3
- 2002年
- 本文采用 1个陡地形影响修正的三维中尺度流体静力的气象学模式 ,对青岛地区海陆风的日变化规律和三维结构进行了较细致的分析。结果显示 ,青岛有多支海陆风存在 ,且每支海陆风出现的时间、强度和向内陆伸展的距离有很大的不同。这其中沿岸山地的机械和热力作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观测站 ,模拟结果和实测资料等方面有较好的一致性。
- 常志清吴增茂高山红
- 关键词:数值模拟海陆风地形大气环流
- 由变性台风环流引发的山东特大暴雨天气的位涡场分析被引量:57
- 2005年
- 利用PSU/NCAR MM5V3非静力数值模式对1999年8月11~12日由变性台风引发的山东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数值模拟.用模式输出资料,根据位涡理论探讨了这次特大暴雨天气发生、发展的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西风带弱冷空气侵入台风环流,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是这次特大暴雨形成的重要原因;应用位涡守恒原理能较好地解释特大暴雨和中尺度低涡发生发展的原因,对流层高层位涡扰动是影响中尺度低涡和特大暴雨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345K湿等熵面上风场和气压场的分布揭示了东南暖湿空气沿等熵面爬升与扩散的冷空气相遇,对流强烈发展,产生特大暴雨的物理机制.
- 赵宇吴增茂刘诗军龚佃利孙兴池
- 关键词:特大暴雨数值模拟
- 海-气间化学物质交换通量的研究被引量:3
- 1998年
- 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了海—气间化学物质交换通量的参数化研究情况:如果不考虑物质间的化学反应,经典的通量-梯度关系(K理论)可用于估计从大气进入海表面的物质通量。在有化学反应的情形下,应根据化学反应速度与湍流交换速度的相对大小对K理论做修正;已知海表面的物质浓度和物质的沉降速度,可由二者的乘积来估计通量的大小。降水对大气中物质的清除作用是很大的,如何对降水的物理过程进行参数化,直接影响到对湿沉降通量的估计;计算海—气间气体交换通量的一种方法是利用界面两侧的分压差和气体转移系数。这两个参数都可能造成通量估计的不确定性。
- 盛立芳吴增茂张龙军
- 关键词:温室气体化学反应海-气通量
- 台湾岛对台风移动路径影响的分析被引量:8
- 1996年
- 本文结合国内外近年来的观测事实和研究成果,针对过台湾岛地区台风的内力变化和诱生低压的产生机制进行动力学分析,从而说明台风经过该地区路径发生偏转和跳跃式不连续移动的可能原因。台风从东边靠近台湾岛中部及北部时,分析结果说明,由于地形直接作用,台风向北的内力分量显著增大,其移动路径明显向右偏。台风靠近台湾岛正东或东南部时,在台湾岛正西或西北侧形成水平风分量的气旋性切变,有很强的正切变涡度产生,在气流过山产生的背风面正涡度和有利的环境流场共同作用下。
- 张文舟吴增茂
- 关键词:台湾岛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