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蓉
- 作品数:12 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中心老年肾移植受者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分析老年肾移植受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方法 病例来自1994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接受尸体供肾肾移植,且移植时年龄≥60岁的受者(老年组,130例);同时纳入接受同一供体的配对供肾,且移植时年龄< 60岁的受者为对照组(130例).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移植肾功能、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用量、并发症、移植物存活率等情况.结果 老年组患者平均年龄(63±3)岁,对照组平均年龄(41±1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透析方式、HLA错配数、术前群体反应抗体水平、采用诱导治疗比例、术后免疫抑制方案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患者接受透析治疗时间较长.术后6、12、24个月随访时,老年组患者血清肌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5).与对照组相比,老年组患者术后1月起霉酚酸酯(MMF)、他克莫司、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用量减少(均P< 0.05),但两组患者血他克莫司、环孢素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患者自术后6个月起泼尼松用量亦减少(P<0.05).老年组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者25例(19.2%),对照组29例(22.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发生肺部感染35例(26.9%),对照组17例(1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老年组发生继发性糖尿病14例(10.8%),对照组1例(0.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发生恶性肿瘤8例(6.2%),对照组2例(1.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至2014年6月,两组随访率为85.4%,老年组中位移植肾存活时间为70.4 (6.0 ~ 182.3)个月,对照组中位移植肾存活时间为79.9(6.0~ 228.9)个月;老年组死亡率、移植物失功率分别为16.2%和8.5%,对照组分别为10.8%和13.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部感染(HR=
- 陈亮亮吕蓉刘光军彭文翰黄洪锋吴建永韩飞陈江华
- 关键词:老年人肾移植预后
- CD30的功能与应用被引量:3
- 2004年
- CD30属于TNF受体(TNFR)超家族成员,参与了体内众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其可溶形式已作为某些疾病诊断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最近发现其在肾移植患者中能预测急性排异反应和判断预后。
- 吕蓉陈江华
- 关键词:CD30肾移植排异反应TNF受体预后淋巴细胞
- 肾移植受者术前血清可溶性CD30水平对急性排斥的影响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研究术前血清可溶性CD30(sCD30)水平对肾移植受者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及排斥类型的预测作用。方法共纳入自1998年12月至2003年8月在本中心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且存有术前血标本的707例受者。回顾性总结该组受者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的发生情况及其它临床资料,同时选取健康对照40例。用sCD30EIJSA试剂盒复孔检测肾移植受者术前和健康对照血清sCD30水平。根据术前sCD30水平将肾移植受者分为低sCD30组、中间sCD30组和高sCD30组。结果肾移植组术前sCD3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血管性、细胞性排斥及临界改变的发生率随着sCD30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均<0.05),但低、中、高sCD303组急性排斥逆转率却分别为100%、90.6%和78.6%,低sCD30组、中间sCD30组与高sCD30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管性排斥、细胞性排斥、临界改变和临床排斥的sCD30水平[(198.95±76.09)、(165.89±44.56)、(172.94±74.22)和(161.23±64.87)U/ml]和未排斥组[(133.76±61.95)U/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sCD30、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和巨细胞病毒(CMV)抗原阳性均为急性排斥的危险因素,优势比分别为2.683、2.384和2.065。结论术前高sCD30水平预示术后急性排斥发生率的增高。
- 陈江华吕蓉何强田炯王慧萍金娟陈莹茅幼英
- 关键词:肾移植术前CD30急性排斥
- 补体和肾脏疾病被引量:8
- 2004年
- 最初关于补体在肾脏病中的认识局限在受累的肾脏有补体成分的沉积和疾病活动时血循环中补体水平的改变。现认为补体系统参与了肾脏疾病的各个方面 ,包括各种类型的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衰及移植排异。它也被认为可以加速慢性肾功能损害。故针对各种分子和通路的补体抑制剂也应运而生。
- 吕蓉陈江华
- 关键词:肾疾病补体
- 肾移植受者术前血清可溶性CD30水平与受者及移植物长期存活的关系被引量:15
- 2005年
- 目的研究术前血清可溶性CD30(sCD30)水平与肾移植受者及移植物长期存活的关系。方法共纳入自1998年12月至2003年8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且存有术前血标本的707例受者。回顾性总结该组受者术后长期存活及其他基线资料,用sCD30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复孔检测肾移植受者术前血清sCD30水平。结果低、中、高sCD30组的5年肾存活率分别为84.7%±2.1%、88.1%±2.9%和77.7%±3.5%,5年功能性存活率为98.9%±1.1%,95.1%±1.6%和85.0%±3.2%。高sCD30组的移植肾的长期存活/功能性存活均明显低于低、中sCD30组(均P<0.05),但中sCD30组的人长期存活率最高,低、中、高sCD30组的5年人存活率分别为84.7%±3.9%,92.4%±1.6%和87.1%±2.7%。死亡原因均主要为感染、肝功能衰竭和心脑血管意外,但3组在死亡前1个月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分别占死亡人数的0、13.0%和40.9%。结论术前sCD30水平与肾移植受者的免疫状态有关,高sCD30代表受者高免疫反应性,预示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增高而导致移植肾预后不良;而低sCD30表示机体相对的免疫功能低下而处于感染和药物毒性的高风险中。
- 陈江华吕蓉陈莹吴建永何强黄洪锋瞿立辉
- 关键词:肾移植受者移植物术前SCD30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长期存活率
- 肾移植受者术前血清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肾移植受者术前血清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的水平对术后6个月内发生急性排斥(AR)的预测作用。方法将1998年12月至2003年8月在本中心行同种异体肾移植并存有血标本的495例受者纳入研究。回顾总结术后6个月内AR发生情况及相关资料。健康对照(阴性对照)40例。采用细胞一ELISA法,以EA.hy926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为底物榆测血清AECA水平。结果采用比值表示,P(患者)/N(阴性对照)=(A患者标本—A空自对照)/(A阴性对照—A空自对照)。P/N大于健康对照组均值加2个标准差者为阳性。结果495例患者血清中,AECA阳性93例(18.8%)。维持血透时间大于12个月患者血清AECA水平(1.43±0.37)显著高于未透析患者(1.27±0.32,P=0.013)及维持血透时间≤12个月患者(1.31±0.32,P=0.029)。血清AECA水平与透析时间呈正相关(r=0.218,P=0.018)。AECA阴性、阳性患者术后6个月内AR发生率分别为23.4%、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AECA阳性患者细胞性AR、体液性AR的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0.035,P=0.00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ECA阳性、群体反应性抗体(PRA)≥10%、高淋巴毒反应为发生AR的独立危险囚素,优势比(OR)分别为2.056、1.751、1.764(P值分别为0.004、0.029、0.050)。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前血清AECA阳性预示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风险增加:术前血清AECA水平随透析时间延长而升高。
- 韩飞吕蓉金娟吴建永陈莹王慧萍陈江华
- 关键词:肾移植内皮细胞抗体急性排斥反应
- 庆大霉素封管预防透析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探讨庆大霉素和肝素混合液封管在预防导管相关性菌血症中的临床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本中心2004年11月至2005年3月新置Cuff—tunneled导管的43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庆大霉素(4g/L).肝素(45g/L)混合液和肝素液(对照组45g/L)封管,比较两组透析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微炎症和安全性指标。结果试验组(23例)导管平均使用日为114.13±34.39(31—200)d;对照组(20例)为(127.40±32.85)(40~196)d,累积导管使用日分别为2625d及2548d。对照组发生2例导管相关性菌血症(CRB),试验组无1例发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血清庆大霉素谷浓度和峰浓度2周时分别为(0.23±0.12)mg/L和(0.53±0.29)mg/L,12周时为(0.26±0.15)mg/L和(0.67±0.32)mg/L,2周和12周的谷浓度和峰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随着透析时间延长血CRP和IL-6呈降低趋势,试验组16周和基线时的CRP比较有显著性下降(P〈0.05),而对照组两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残肾功能在随访期间均有下降,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时间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周时庆大霉紊耐药的大肠埃希菌检验阳性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3.6%及21.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便培养均未发现其他耐药菌株或真菌。结论庆大霉素4g/L-肝素45g/L的混合液是一种安全、方便、有良好抗凝效果的封管液,对透析导管相关性菌血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 欧阳凌霞张萍何强袁静黄洪锋李恒吕蓉陈江华
- 关键词:肾透析导管菌血症庆大霉素
- 复方新诺明联合更昔洛韦预防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复方新诺明(SMZco)联合更昔洛韦预防肾移植术后早期严重肺部感染的疗效以及不同时期应用SMZco对肾移植受者Scr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期间肾移植受者240例,分成SMZco联合更昔洛韦预防组(n=84)和单用更昔洛韦预防对照组(n=156);根据SMZco是否在术后2周内应用将84例SMZco联合更昔洛韦预防组患者分成2周内预防组(n=43)和2周后预防组(n=41)。随访时间至少9个月,分析SMZco联合更昔洛韦预防对严重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和抗感染治疗效果以及不同时期应用SMZco对肾移植受者Scr的影响。结果SMZco联合更昔洛韦预防组和单用更昔洛韦预防组两组在年龄、性别比例、缺血时间、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和补体依赖细胞毒试验(CDC)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Zco联合更昔洛韦预防组严重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感染死亡比例显著低于单用更昔洛韦预防组(2/84比16/156,P=O.027;0/2比2/16,P〈O.01),但对尿路感染无明显作用。2周内预防组Scr异常发生率远高于2周后预防组(15/43比2/41,P〈O.01)。两组因SMZco引起Scr异常升高者,在停用SMZco 1周内,Scr回到原有正常水平。结论肾移植受者口服SMZco联合更昔洛韦预防能明显降低严重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比例。2周后开始口服SMZco预防对Scr影响较小。
- 瞿立辉吕蓉吴建永王选民张建国寿张飞黄洪锋陈江华
- 关键词:肾移植更昔洛韦复方新诺明
- 移植肾临界改变干预的长期观察
- 2006年
- 目的观察移植肾活检病理呈临界改变的肾功能异常患者的预后,探讨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对在肾移植术后1年内,移植肾病理诊断为临界改变的50例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根据其肾穿刺时血清肌酐水平分为肾功能异常组(n=29,A组)和肾功能正常组(n=21,B组),并以移植肾病理无特殊改变者作为正常对照(n=13,C组)。比较临床预后及病理组织中的病理学特征、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改变。结果A组术后3月肌酐为(131.16±21.37)μmol/L,明显高于B组和C组(P分别<0.001和0.03),但3组在术后6月和1年的肌酐水平相近。A组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较其他两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间质浸润和间质纤维增生在A组多见(均P<0.05),在B组中IgM的沉积较多见(P<0.05)。在A和B组中均未发现C4c和C1q的免疫荧光染色,IgG,IgA的免疫荧光染色和补体C3d、C4d在小管旁毛细血管的沉积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4d阳性组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较C4d阴性组高(P<0.05)。结论移植肾临界改变患者存在长期预后较正常改变者差的趋势,对临床上肾功能异常及病理中C4d阳性的临界改变患者应加强免疫治疗。
- 吕蓉潘群英王慧萍何强陈江华
- 关键词:肾移植活组织检查病理补体
- 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功能损害救治及存活率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肾移植受者由于急性排斥、急性肾小管坏死和尿路梗阻等特殊原因可造成移植肾急性。肾功能损害(AKI),而且发生AKI的可能性远高于一般人群。移植后早期的基础肾功能对移植肾长期生存有重要的影响,所以AKI的救治成功与否成为影响移植肾长期生存率的突出问题。本研究总结本中心50例术后早期发生移植肾AKI患者的疗效和人、肾长期存活率。
- 瞿立辉吕蓉吴建永王逸民张萍陈江华
- 关键词:急性肾功能损害长期存活率术后早期救治急性肾小管坏死长期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