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荣

作品数:16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4-1BBL
  • 6篇蛋白
  • 5篇细胞
  • 4篇融合蛋白
  • 4篇肿瘤
  • 4篇抗体
  • 4篇基因
  • 4篇CD20
  • 3篇双功能抗体
  • 3篇肿瘤作用
  • 3篇拮抗
  • 3篇拮抗剂
  • 3篇抗CD20
  • 3篇抗CD3
  • 3篇抗肿瘤
  • 3篇抗肿瘤作用
  • 3篇活性
  • 3篇钙调素拮抗剂
  • 3篇靶向
  • 3篇靶向治疗

机构

  • 12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滨州医学院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郑州人民医院

作者

  • 16篇刘荣
  • 7篇熊冬生
  • 6篇杨铭
  • 5篇张砚君
  • 5篇李崴
  • 5篇任思楣
  • 5篇范冬梅
  • 5篇姜文国
  • 4篇杨纯正
  • 4篇师锐赞
  • 3篇程昕
  • 2篇周圆
  • 2篇王金宏
  • 2篇齐静
  • 2篇朱惠芳
  • 2篇邵晓枫
  • 2篇张树平
  • 2篇代晓华
  • 1篇廖晓龙
  • 1篇张秀丽

传媒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2009医学...
  • 1篇天津市生物医...

年份

  • 1篇2013
  • 9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4-1BBL胞外区/抗CD20融合蛋白的构建和表达
目的构建和表达人4-1BBL胞外区/抗CD20双功能融合蛋白,并测定该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PCR和ovelapPCR方法构建人4-1BBL胞外区/抗CD20双功能融合蛋白,并用双脱氧终止法测定DNA序列。采用亲...
刘荣姜文国刘芳张砚君范冬梅杨铭邵晓枫王金宏熊冬生杨纯正
文献传递
人4-1BBL/抗CD20融合蛋白增强抗CD3/抗CD20双功能抗体的细胞毒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前,①常规的放、化疗方案选择性较差;②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⑨肿瘤发生微小转移是困扰肿瘤的临床治疗三大难题,双功能抗体或融合蛋白因其具有同时与肿瘤相关抗原和免疫效应细胞表面分子标记结合,并能有效地使效应细胞靶向杀灭肿瘤细...
刘荣
关键词:4-1BBLCD20基因工程抗体
文献传递
4-1BBL胞膜外区蛋白增强抗CD3/抗PgP的抗肿瘤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4-1BBL胞膜外区蛋白对抗CD3/抗Pgp微型双功能抗体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表达纯化人4-1BBL胞膜外区融合蛋白及抗CD3/抗Pgp微型双功能抗体,体外CytoTox96检测联合应用人4-1BBL胞膜外区融合蛋白、抗CD3/抗Pgp微型双功能抗体及PBL对靶细胞K562/A02细胞的杀伤作用,体内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检测4-1BBL胞膜外区蛋白作为一种免疫调节蛋白,增强抗CD3/抗Pgp基于PBL的抗肿瘤效果。结果4-1BBL胞膜外区融合蛋白在体外能够增强抗CD3/抗Pgp及PBL对靶细胞K562/A02的杀伤作用,在体内能够增强抗CD3/抗Pgp基于PBL的抗肿瘤作用。结论可溶型4-1BBL可能成为一种有前景的生物治疗佐剂,有助于PBL更高效地靶向杀伤肿瘤细胞。
王锐郭红星程昕张砚君刘荣任思楣许元富高瀛岱廖晓龙
关键词:淋巴细胞双功能抗体
靶向4-1BBL和CD3双信号的协同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人4-1BBL胞外区/抗CD20融合蛋白增强抗CD3/抗CD20 diabody介导的靶向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表达纯化人4-1BBL胞外区/抗CD20融合蛋白及抗CD3/抗CD20 diabody,利用台盼蓝计数观察联合应用人4-1BBL胞外区/抗CD20融合蛋白及抗CD3/抗CD20 diabody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ELISA检测白介素-2(IL-2)水平。RT-PCR检测穿孔素和颗粒酶mRNA的表达。Calcein检测其联合应用抗CD3/抗CD20双功能抗体及PBL对靶细胞Raji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人4-1BBL胞外区/抗CD20融合蛋白增强抗CD3/抗CD20 diabody对靶细胞Raji细胞的杀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减少细胞死亡,促进IL-2分泌及上调穿孔素和颗粒酶mRNA表达。结论:人4-1BBL胞外区/抗CD20融合蛋白与抗CD3/抗CD20diabody联合应用,分别靶向4-1BBL和CD3双信号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姜文国张树平刘荣李崴张研君邵晓枫王金宏
关键词:CD20
一个新的血影蛋白超家族成员(8B7)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8B7cDNA(GenBank登记号AF043290)是本实验室克隆的。其编码蛋白质分子中有血影蛋白重复序列,因此是血影蛋白蛋白超家族的一个新成员。我们称此蛋白质为8B7血影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此cDNA的核苷酸序...
刘荣
关键词:血影蛋白蛋白结构酵母双杂交
文献传递
人4-1BBL胞外区/抗CD20融合蛋白的构建和表达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构建和表达人4-1BBL胞外区/抗CD20双功能融合蛋白,并测定该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PCR和ovelap PCR方法构建人4-1BBL胞外区/抗CD20双功能融合蛋白,并用双脱氧终止法测定DNA序列;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该产物,并用150g/L 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纯化产物;采用FACS法鉴定纯化产物与靶细胞的结合活性。结果: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人4-1BBL胞外区/抗CD20双功能融合蛋白已构建成功,表达可溶性产物的产量达4mg/L以上,具有与Raji细胞(CD20+)和A549(4-1BB+)细胞结合的活性。结论:利用融合蛋白形式,首次成功地构建了人4-1BBL胞外区/抗CD20融合蛋白,并获得较高表达。表达产物具有与相应2个靶抗原结合的活性。
刘荣姜文国刘芳张砚君范冬梅杨铭熊冬生杨纯正
关键词:4-1BBLCD20融合蛋白免疫治疗
8B7血影蛋白—血影蛋白家族的一个新成员
2006年
目的分析8B7cDNA编码的蛋白质的性质及其在细胞中的定位。方法用Blastn、Blastp及TMpred分析8B7cDNA编码的蛋白质的性质。采用Northern印迹分析8B7mRNA在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构建重组定位表达载体,转染COS-7细胞,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中EGFP-8B7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8B7cDNA编码的蛋白质长363个氨基酸,分子中有血影蛋白重复序列,它与Enaptin蛋白、Nasprin-1蛋白、Myne1蛋白及Syne-1蛋白的C末端363个氨基酸序列100%同源,是血影蛋白家族的一个新成员,故称8B7血影蛋白。Northern印迹分析,可见人脾脏和小肠组织有1.8kb的8B7mRNA表达。定位实验见COS-7细胞的核膜有荧光,胞浆中也见网状的荧光。转染pEGFP-△SR8B7的COS-7细胞中发射荧光的部位与转染pEGFP-8B7cDNA的细胞相似。结论8B7cDNA编码的蛋白质是血影蛋白家族的一个新成员,用COS-7细胞所做的定位实验证实其定位于细胞的核膜和胞浆中的网状结构,是8B7血影蛋白C端的KASH结构域决定了其在COS-7细胞中的定位。
刘荣田云鞠吉雨汪燚周异群刘音朱立平
关键词:血影蛋白核膜
钙调素拮抗剂O-(4-乙氧基)-丁基-小檗胺增强阿霉素杀伤MCF-7/ADR细胞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钙调素拮抗剂0-4-乙氧基-丁基-小檗胺(EBB)增强阿霉素诱导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MCF-7/ADR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MTT法测定阿霉素、EBB单独及联合用药对阿霉素杀伤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MCF-7/ADR)及其亲代细胞系(MCF-7)的作用的IC50值,用不同浓度EBB处理MCF-7/ADR细胞后用FACS法分析EBB对阿霉素诱导细胞凋亡及对mdr1mRNA和P-gp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EBB处理前后及用EBB预处理24和48h后MCF-7/ADR和MCF-7细胞内阿霉素浓度的改变。结果MTT结果显示EBB对MCF-7和MCF-7/ADR都具有抗肿瘤活性;EBB还能协同提高阿霉素的细胞毒作用,MCF-7组两药相互作用指数(CDI)值为0.73,MCF-7/ADR组CDI值为0.49,其对耐药细胞的协同作用更为明显。随EBB剂量增加,低剂量阿霉素诱导MCF-7/ADR细胞凋亡增加而且P-gp蛋白表达水平逐渐下降,细胞内阿霉素浓度逐渐提高,而且用EBB预处理MCF-7/ADR细胞24和48h后细胞内阿霉素和罗丹明浓度也逐渐提高。结论EBB是有效的肿瘤细胞化疗药物,它不但能直接抑制P-gp功能还具有下调P-gp蛋白表达的作用,从而有效逆转MCF-7/ADR细胞的耐药现象,协同增强化疗药物对耐药细胞的杀伤作用。
赵英新刘荣范冬梅任思楣李崴师锐赞张砚君杨铭
关键词:MDR1基因P-GP阿霉素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抗CD3/抗CD19微型双功能抗体的构建、表达及活性测定被引量:6
2010年
背景与目的:微型双功能抗体是基因工程抗体的一种形式,它具有两个抗原结合位点,可选择性募集效应细胞到靶细胞周围,介导特异性杀伤作用。本实验构建抗CD3/抗CD19微型双功能抗体(diabody)载体,表达纯化后测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用重叠PCR(overlap PCR)和PCR方法,构建抗CD3/抗CD19 diabody载体,转化感受态大肠埃希菌进行原核表达。表达产物经抗His-tag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12% 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鉴定。应用间接免疫荧光和竞争性免疫荧光结合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ACS)检测生物学活性。结果:基因重组质粒经测序证实序列正确。抗CD3/抗CD19 diabody能够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进行可溶性表达。12% SDS-PAGE显示28×103和26×103各有一条带,Western blot在28×103显示有条带,与预期相符。表达产物经纯化定量可达5mg/L。FACS检测抗CD3/抗CD19 diabody可与CD19+ Raji细胞和CD3+ Jurkat细胞特异结合,并能竞争性抑制HIT3a和HIT19a与上述细胞的结合活性。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抗CD3/抗CD19 diabody,并且能够进行可溶性表达,可与CD19+ Raji细胞和CD3+ Jurkat细胞特异结合,为以后的抗体功能实验奠定了基础。
李崴范冬梅程昕师锐赞刘荣任思楣王敏杨铭
关键词:基因工程抗体双功能抗体CD3CD19
IL3融合蛋白稳定性分析、改造及活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白细胞介素3受体α链(IL-3Rα链)即CD123抗原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干细胞表面高表达,在正常造血干细胞表面几乎不表达,可用做白血病治疗靶点。本实验室构建融合蛋白IL3-LDM靶向杀伤CD123+的肿瘤干细胞,针对其结构不稳定部位进行质谱鉴定,发现IL3第131位丙氨酸和第132异亮氨对融合蛋白稳定性起关键作用,经分子克隆改造后,IL3融合蛋白的稳定性得以显著提高,蛋白产量、靶向结合能力没有变化,这一发现有望广泛应用于相关蛋白产品中,有效提高IL3融合蛋白类药物的稳定性。
张砚君刘荣张梦楠苗庆芳甄永苏熊冬生张益芝
关键词:融合蛋白基因改造蛋白质谱急性髓系白血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