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肇修

作品数:43 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5篇胰腺
  • 12篇胰腺癌
  • 12篇腺癌
  • 10篇细胞
  • 9篇蛋白
  • 7篇血清
  • 6篇肝癌
  • 5篇增殖
  • 4篇预后
  • 4篇肿瘤
  • 4篇细胞增殖
  • 4篇肝细胞
  • 3篇胰腺炎
  • 3篇迁移
  • 3篇细胞迁移
  • 3篇腺炎
  • 3篇疗效
  • 3篇免疫
  • 3篇内科
  • 3篇结肠

机构

  • 43篇南通大学
  • 12篇南通市第二人...
  • 2篇阜宁县人民医...
  • 1篇盐城市第三人...

作者

  • 43篇刘肇修
  • 23篇肖明兵
  • 19篇倪润洲
  • 17篇陆翠华
  • 15篇江枫
  • 9篇管程齐
  • 8篇鲍柏军
  • 7篇倪温慨
  • 7篇徐伟松
  • 6篇黄伟
  • 5篇易楠
  • 5篇纪易斐
  • 4篇陈伟观
  • 3篇薛万江
  • 3篇杨君伶
  • 3篇蒯小玲
  • 3篇陆玉华
  • 3篇刘玉峰
  • 2篇徐茜
  • 2篇李小彦

传媒

  • 6篇交通医学
  • 6篇南通大学学报...
  • 5篇江苏医药
  • 4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胃肠病学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2009中国...

年份

  • 3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9
  • 8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生存结局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对生存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胰腺癌患者200例,收集入院时一般临床因素(性别、年龄、BMI)、肿瘤相关因素(肿瘤部位、c TNM分期、转移情况)及血液指标因素[CEA、CA19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外周血粒淋比(NLR)、预后营养指数(PNI)、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AST、ALT、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及入院后治疗方式。随访3年,比较各因素下患者生存期(OS)。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评估其对生存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部位、c TNM分期、肝转移、淋巴结转移、CEA、CA199、NLR可能与胰腺癌患者预后有关(P均<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CA199、NLR、肝转移、c TNM分期、入院后治疗方式是胰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均<0.05)。c TNM分期、NLR、肝转移及CA199预测胰腺癌患者生存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8、0.717、0.588、0.531。结论 c TNM分期、NLR、CA199、肝转移及入院后治疗方式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c TNM分期、NLR对预测胰腺癌患者生存结局有较好价值。
刘肇修肖明兵江枫陆翠华张建倪润洲
关键词:胰腺癌预后影响因素生存期
基于比较蛋白质组学的胰腺癌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
本文比较并鉴定了胰腺癌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研究了胰腺癌组织高表达的IgGl heavy chain C region对宿主免疫系统产生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结论:1.通过比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研究首次...
刘肇修倪润洲李小彦肖明兵江枫魏群
关键词:胰腺癌NK细胞肿瘤生长
LRG1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参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eucine-richα2-glycoprotein-1,LRG1)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肠道组织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及肠道黏膜上皮增殖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对UC患者及正常人肠道组织行LRG1和Ki67染色,随后通过半定量方法统计LRG1及Ki67的表达量,通过t检验分析LRG1在UC患者中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统计LRG1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人相比,UC患者肠道组织中LRG1的表达明显增高(P<0.000 1),并随着病情加重,进一步增高(P<0.05);在UC患者肠道组织中,LRG1的表达与肠黏膜上皮细胞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LRG1可能通过促进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参与UC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不仅仅是UC的生物标志物。
汪洋刘肇修卞兆连化雨曹亮邵建国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增殖
S100A11与TGF-β1/SMAD4通路相关性研究及其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江枫肖明兵纪易斐刘金霞刘肇修赛文莉陆翠华倪润洲
一种辅助消化内科医生取样检查的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消化内科医生取样检查的方法及系统,应用于一智能影像分析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内镜影像;分别以第一影像获取设备、第一影像获取区域为第一提取信息、第二提取信息,从所述智能影像分析系统提取第一智...
易楠李杏玉肖明兵刘肇修曹维
血清外泌体ANXA11在诊断胰腺癌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血清外泌体人膜联蛋白A11(Annexin A11,ANXA11)在诊断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中的应用。本发明公开血清外泌体ANXA11在诊断胰腺癌的产品中的应用;所述产品应用于点免...
肖明兵刘肇修许敏雪薛万江陆玉华郑文杰李桃徐伟松王正栋
胰腺癌组织中S100A11、TGF-β_1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钙囊素(S100A11)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S100A11蛋白、TGF-β1蛋白在56例胰腺癌组织中和22例胰腺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法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分析二者表达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100A11及TGF-β1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胰腺癌组织中S100A11和TGF-β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74,P<0.05);S100A11、TGF-β1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 S100A11、TGF-β1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纪易斐江枫刘肇修倪温慨管程齐肖明兵陆翠华倪润洲
关键词:胰腺癌转化生长因子Β1
甲氧氯普胺对胶囊内镜胃内滞留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探讨甲氧氯普胺对胶囊内镜胃内滞留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解决胶囊内镜胃内滞留提供方法。方法前瞻性纳入2012年7月—2015年7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入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干预组患者在口服胶囊内镜后立即予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10mg,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主要观察指标为胃内滞留率(胶囊内镜在胃内运行时间≥1h定义为胃内滞留),次要观察指标为胃、小肠通过时间和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干预组检查结束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甲氧氯普胺的不良反应。结果 60例患者中55例胶囊内镜顺利通过胃进入十二指肠,4例患者(均为对照组患者)胃内滞留,1例患者(干预组患者)因无法吞咽胶囊内镜需使用胃镜和圈套器将其送入十二指肠而未纳入胃内滞留率的计算,总体胃内滞留率为6.78%(4/59),干预组的胃内滞留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χ2=4.148,P=0.042)。干预组中1例因无法吞咽胶囊内镜需由胃镜送入十二指肠和1例因小肠多发溃疡狭窄导致胶囊内镜滞留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未纳入数据分析。纳入数据分析的58例患者中,56例完成了全小肠检查(干预组和对照组中各有1例胶囊内镜在工作时间内未进入盲肠),总完成率为96.55%(56/58),干预组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为96.43%(27/28),对照组为96.67%(29/3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中1例因无法吞咽胶囊内镜而由胃镜送入十二指肠的患者未纳入胃通过时间的统计,未完成全小肠检查的3例患者未纳入小肠通过时间的统计;对照组有4例患者胶囊内镜胃内滞留,1例患者胶囊内镜在工作时间内未进入盲肠,未纳入胃和小肠通过时间的统计。干预组的平均胃通过时间为(22.07±15.78)min,对照组为(22.27±13.58)min;干预组的平均小肠通过时间为(329.54±190.68)min,对照组为(327.00±186.87)min
蒯小玲丁海芳张健峰刘肇修管程齐毛振彪
关键词:甲氧氯普胺胃滞留
外源性IL-34对实验性小鼠结肠炎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研究人源IL-34重组蛋白对实验性小鼠肠炎的保护作用,初步探究IL-34在肠黏膜屏障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1.将20只6~8周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利用2%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其中,实验组分别在DSS造模的第0、1、4、7天腹腔注射rhIL-34蛋白(100 ng/mL),对照组则在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同剂量的PBS。造模结束后取小鼠全结肠,评估两组小鼠的体重、结肠长度、疾病活动性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及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确rhIL-34对小鼠急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免疫组化等实验探究两组小鼠结肠组织中E-cadherin、ZO-1以及Occludin的表达差异,评估rhIL-34对小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2.采用NCM460细胞构建体外细胞模型。其中,实验组采用DSS处理NCM460细胞构建细胞炎症模型,对照组采用同剂量的PBS处理相同时间,qRT-PCR实验检测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验证造模是否成功;为了进一步探究rhIL-34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在NCM460细胞中提前加入rhIL-34预处理6 h、12 h、24 h(100 ng/mL),后加入DSS诱导细胞炎症模型,24 h后收集细胞,使用蛋白质印迹法、q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E-cadherin、ZO-1以及Occludin的表达差异。最后利用RNA-Sequencing分析各组样本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谱。结果1.小鼠肠炎模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hIL-34腹腔注射组的小鼠体重下降及结肠缩短程度显著减轻、DAI评分下降以及结肠组织损伤程度减弱。并且发现,rhIL-34腹腔注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E-cadherin、ZO-1以及Occludin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2.体外细胞炎症模型结果显示:rhIL-34提前处理24 h的NCM460细胞中的E-cadherin、ZO-1以及Occludin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rhIL-34可能通过改善肠黏膜屏障,对DSS诱导的实验性小鼠结肠炎起保护作用。
陈冰倩黄伟杨君伶刘肇修
关键词:疾病活动度肠黏膜屏障
ITGBL1作为靶点在制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ITGBL1作为靶点在制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药物中的应用,涉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本申请中提供一个新的治疗靶点。本发明的治疗靶点是新发现的炎症相关基因,该基因的重组蛋白或过表达腺病毒能够用于制备治疗NASH的...
黄伟陆翠华刘肇修葛思佳刘清清任琪琪马韬张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