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诊治
  • 1篇膝关节
  • 1篇膝关节炎
  • 1篇慢性
  • 1篇慢性膝关节炎
  • 1篇关节
  • 1篇关节镜
  • 1篇关节炎
  • 1篇成骨
  • 1篇成骨作用

机构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3篇刘继忠
  • 2篇李明全
  • 2篇李新奎
  • 1篇杨克强
  • 1篇张春礼
  • 1篇陶惠人
  • 1篇黄长明
  • 1篇王全平
  • 1篇王臻
  • 1篇马真胜
  • 1篇李兵

传媒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3篇200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后哈佛管内的骨诱导成骨研究被引量:23
2002年
目的研究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过程中哈佛系统的成骨作用,探讨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愈合活化表面的临床意义。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手术移植2cm经深低温处理的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段,于术后2、4、8、12周取材,观察各组X线片、组织学、BM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四环素荧光标记变化,记录骨吸收重建情况。结果骨端愈合率:近端宿主骨-异体骨接合部4周90%,8周100%;远端4周60%,8周90%,12周100%。组织学观察:4周时皮质骨内哈佛管扩大,多位于近骨髓腔处的皮质内;8周时可观察到扩大的哈佛管壁周围新骨形成;12周时可见到新形成的类哈佛系统。BM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移植后4周皮质内扩大的哈佛管壁有弱阳性表达,8周时有强阳性表达,管腔内细胞成分增多,哈佛管周围的骨陷窝内亦有阳性表达。四环素荧光标记显示术后2周可观察到异体骨周边的四环素荧光标记,移植后4周可见较强的荧光标记于哈佛管内,哈佛管内与福克曼管交叉处为强阳性表达。术后8周邻近骨髓腔处的皮质骨陷窝内亦有强的四环素荧光标记。结论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通过四个愈合表面进行活化重建:(1)哈佛系统的骨吸收、骨诱导成骨;(2)宿主骨-异体骨接合端的爬行替代;(3)异体皮质骨周围的吸收与重建;(4)骨髓腔内壁的成骨活动。研究提示在临床实践中应尽?
王臻刘继忠黄长明杨克强
关键词:成骨作用
关节镜在慢性膝关节炎诊治中的价值被引量:8
2002年
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关节疾病的诊治水平,特别是对于传统治疗方法反应不佳的慢性关节炎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对于退变性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关节镜手术均可取得较传统开放手术更加安全、有效的疗效。但需较高的技术和设备。
张春礼刘继忠李新奎李明全
关键词:关节镜关节炎慢性
椎管内脊膜囊肿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3
2002年
陶惠人王全平李新奎李明全李兵刘继忠马真胜
共1页<1>
聚类工具0